摘要:在当前形势下,从生态环保的视角发掘壮族山水传说的意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壮族山水传说中礼赞绿水青山、描述人与自然斗争、鞭挞人对自然的掠夺等主题的故事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有助于增强人们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观念与意识。蕴含于各民族民间口头创作中的传统生态智慧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壮族;山水传说;生态文化意义 所谓山水传说即与山和水密切相关,或黏附于山或山之峰峦、岩石、洞穴等之上;或是黏附于江河、湖泊、泉水、深潭、瀑布、水井以及陂塘等之上,解释其来历、名称、特点的民间故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山水传说研究方面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不少相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论文如:和钟华撰《云南少数民族山川景物传说刍议》一文,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山水传说的民族特色;韩伯泉撰《论黎族山水传说的道德规范》一文,论述黎族山水传说的道德伦理价值;黄桂秋撰《山水传说的文化功能及社会价值》《山水传说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一方面探讨山水传说的发生及其艺术形式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探讨山水传说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功能。在研究我国民间山水传说的学术论文中,以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山水传说审美意义的为多,如:刘映华撰《谈山川之美与山水传说》、黄贯群撰《从审美视角谈山水传说的产生和发展》《山水传说与山水美的欣赏》《从山水传说看我国民间的美学思想》《浅谈桂林山水的美学特征》,张利群撰《桂林山水传说的审美意蕴》等。 刘亚虎撰《广西山水传说探美》一书是一部少有的以山水传说为独立研究对象的著作。该著运用西方的移情说、格式塔心理学、莱辛的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研究广西山水传说,探讨广西山水传说之美。 笔者在山水传说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曾发表《壮族山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一文,探讨壮族山水传说中英雄故事的文化蕴含及叙事模式;拙著《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一书中则设有“壮族山水传说的文化研究”一章,归纳了壮族山水传说的主题、类型,并将其文本分为言语、故事、形象、意蕴四个层次,透视其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总之,我国学术界在山水传说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展开的,其中以从艺术审美角度展开的研究为多。 当前,我国经历了四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在初步走向富裕、繁荣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号召大家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中央表现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山水传说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表达人们对祖国山水自然的热爱是其重要主题之一,无疑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化观念。笔者在本文中从生态环保的视角发掘壮族山水传说的意蕴,探讨其价值和意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水传说的内容丰富多彩,主题复杂多样,并非全都具有生态环保价值,具有生态文化意义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壮族山水传说也是这样。笔者以为,壮族山水传说中礼赞绿水青山、描述人与自然的斗争、鞭挞人对自然的掠夺这样几类主题的故事具有生态文化价值。以下,笔者就对这三类主题的壮族山水传说做介绍与分析,探讨其对生态文明建设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一、壮族山水传说中绿水青山故事的生态环保价值 黄冠群在《从审美视角谈山水传说的产生和发展》一文中指出:“山水大自然中有美的因素,可供人们观赏,然而,它们往往又是有缺陷的,不能尽满人意。”黄氏是说,在自然界有美好的山水景观,可也有一些山水不那么美好。就此而言,山水传说所描绘的也就并非全都是好山好水,也有可能是丑山丑水。《中国山川名胜传说故事》一书中的《水生变的秃秃的山》的传说就是拿一座“丑山”来演绎故事。传说讲,九嶷山区奇山秀峰林立,林木郁郁葱葱,风光欹旎,但其中有一个小山包很煞风景,光秃秃的,人们叫它癞子山。这座秃山是一个名叫水生的忘恩负义之徒变化的。因他死时满头癞子,没有头发,所以化成的山也丑陋不堪。《水生变的秃秃的山》的传说自然具有审美意义,但却不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只有围绕着绿水青山演绎出的山水传说才能够凸显山水之美,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构造,广西山水之美驰名天下,素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之称,因而,壮族山水传说也大多围绕着绿水青山演绎故事,讲述这些壮丽山川的来历或解释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在表现各种主题的同时,赞颂山水之美,抒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壮族山水传说往往把美好的自然归功于神仙的赐予。《德天瀑布》的传说讲:德天村原本到处都是乱石、沙砾。后来天上来了两个仙女,一个扔出绿手巾;一个解下白腰带。绿手巾变成了使那里四季常青的绿树;白腰带化作一江流水,流到德天村。这就是如今的“德天瀑布”。《散花仙岭》的传说讲:上雷州土官用州民的血汗钱请人唱经、打平安斋。州民的怒气惊动了吕洞宾。吕洞宾砸烂了斋门,并将做斋用的彩纸随手扬起,彩纸变成五颜六色的鲜花散落在坡岭上。以后,每年春节过后,岭上就开满了鲜花。这两则山水传说都把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神仙联系了起来。 一些山水传说又往往称某处美丽的风景为神仙的化身。《美女晒花》的传说讲:海龙王的大女儿厌恶宫中的生活,来到人间。在南宁市城郊的柳杨坡结识了一位在田间劳动的小伙。龙王知道了非常恼火,把她押回了龙宫。龙女的妹妹很同情她,把她偷偷放了出来。龙女又跑回到柳杨坡等候她的情郎,不知不觉睡着了,变成了一座俊俏、秀丽的美女山。人们给她取了个“美女晒花”的名字。在这则传说中俊俏、秀丽的美女山是由龙女化生而成。 另有一些山水传说常把美丽的自然称为英雄的化身。广西武鸣县境内的大明山峻伟秀丽,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民间传说称此山是英雄大明的化身。传说讲:很久以前,大明山一带的人们白天要给土司种地,晚上才有时间耕种自己的土地。一位白发老人告诉大家,西方有一条大龙,口含明珠,光照千里,如果捉来就不用摸黑种地了。一位名叫大明的孤女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了大龙,用长绳牵着龙往回走。大明因为饥饿、劳累昏迷过去;大龙趁机逃跑。大明要去追赶,却挪不动脚步,化为了高山。乡亲们称它为“大明山”。流传于宜山县石别乡一带的《草帽山的来历》的传说讲草帽山是一位见义勇为的年轻人的化身。传说讲:古时候,石别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善良、勇敢的小伙,他常常戴一顶破烂的草帽,大伙都叫他“草帽哥”。一天,草帽哥上山打柴,见土司正指挥打手抢一个姑娘,他把打手打翻在地,拉起姑娘就跑。土司带领打手追上来,小伙子自语道:“我如能变成一座山把这些豺狼压在下面多好”。话音刚落,草帽哥变成了一座高大的像草帽一样的山,把土司和打手压在下面。以上两则传说都是讲峻秀挺拔的高山是英雄牺牲后的化身。 以上传说主要是解释某座山峰、某处山坡或某处瀑布的来历或形成原因。这些传说往往把某座山峰、某处山坡或某处瀑布的来历或形成归因于神仙的行为,有时则称其是英雄的化身。黄桂秋在谈到一些有关宗教名山传说的生态文化意义时说:因为据传说讲这些地方是“神仙居住或来过的地方”“所以人们不敢践踏破坏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且毕恭毕敬、虔诚膜拜、呵护有加”。黄桂秋认为一些地方的山水因为在传说中祖先有联系而让人感到神圣,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生态保护的意识。笔者以为,以上所列举的山水传说总是与民间传说相联系或被人们称为英雄的化身,给自然的山水增添了神秘感或让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崇敬之情,同样具有增强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山水传说中的绿水青山故事围绕美好的自然景观展开艺术想象,强化、突出了山川景物固有的特征,使山水之美更加鲜明、突出。人的审美体验的注入,使自然界的山水具有了内在的灵气与性格,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和谐统一,使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更具内涵,也更添魅力,进而激发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珍惜与爱护。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山水名胜,因而壮族山水传说中有许许多多绿水青山故事,这些故事在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同时,也必然有着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愿望的作用。壮族山水传说中的“绿水青山”故事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