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国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0-10-26 未知 韩晓青 参加讨论

    摘  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新中国的经济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其中合作社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对于手工业,要引导其向合作社性质的集体经济发展。“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如此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之初手工业合作组织就已经开始发展。中共通过合作化方式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之苦。在中共看来,“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同时又是私有者,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改造,就有可能向资本主义发展。但并不是每个手工业者都可以成为资本家的,而只是极少数人发了财,大多数人破产失业”;“因此必须领导他们组织成为合作社,集体购买原料、推销成品,防止资本主义对他们的剥削。” 
    问题在于,无论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中共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手工业合作组织中不断出现资本主义现象。中共已经明确告诉手工业从业者,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只有通过手工业合作化,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但为什么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还是不断出现投机倒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唯利是图等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资本主义作风、资本主义倾向等中共冠之以“资本主义”的现象呢?本文试图对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的表现、出现原因以及中共应对之法等问题作一初步探析。   
    一、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的表现 
    如上所述,手工业合作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开始。薄一波曾指出:“我国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确定下来的。”中共后来也认为:“实践表明,在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年,在某些方面(不是在一切方面)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工作。”但无论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手工业合作组织中都存在着资本主义现象。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就开始探索手工业走向合作化的方式。当时,主要采取了组织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两种形式。在小手工业者中组织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是为了解决在他们中间存在的供销难题,以避免他们受到中间商的剥削;在失业的手工业工人当中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为了把他们组织起来,更好地生活,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手工业合作组织中来。当时,中央的政策导向很明确,用意也很明确。如此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用意,相信绝大多数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参与者都明白,让他们组织起来是为了可以更好的生活,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但在这两种手工业合作组织中,都存在中共称之为的资本主义现象。 
    1.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主要是供给原料,推销成品”。中共抓住了当时手工业者最关心的供销环节,通过解决原料供给,产品销路,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在提供原料、收缴产品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中,中共很快发现了资本主义现象。1951年6月,薄一波在给刘少奇的报告中说:“这些手工业者对合作社一般是‘淡月来,旺月去’;畅销季节自己卖,滞销时期由合作社背包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一些比较善于经营的生产户便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添置设备,雇佣劳动,变成了小业主。于是脱离合作社,独立门户,开始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把合作社当作避难场所,需要时来,不需要时走,加入合作社的目的是搞经营赚钱,而不是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这在薄一波看来都是资本主义现象的表现,与中共最初组织合作社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再加上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中央决定对合作社先整顿、后发展。经过整顿,1951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社员人数由1950年的26万减少到13.7万人,到1952年6月才回升到了23万人。但1952年第二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期间,中共发现小手工业者“淡月来,旺月去”,有了资金就脱离合作社,自立门户,成为小业主,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现象依旧存在。 
    2.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些同国民经济关系最密切并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中,选择觉悟较高又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劳动者,重点试办合作社”。此时的生产合作社社员大部分是由手工业失业工人组建的,在组建过程中,“在国营经济、在供销合作社或消费合作社帮助下,逐步壮大,人数多了,规模大了,积累了公积金,正式成立起来的”。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山东潍坊新胜红炉生产合作社、上海市铁床生产合作社、武汉市度量衡生产合作社,这是当时受到全国总社表彰的四个著名合作社。除了山东潍坊新胜红炉生产合作社,其他三个都是由手工业工人发起成立的。这些合作社在成长中都受到了国家的帮扶。但即使在这样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也存在资本主义现象。 
    以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为例,这个合作社是在1950年6月由失业工人黄嘉生、小学教员杨世清、失业厨师马德祥三人组织起来的。该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难题,包括原材料上的困难,销路的问题,以及私人糖厂的排挤等。这些困难都是在北京市合作总社以及其他国家单位的帮扶下克服的。按道理,这样的生产合作社是不应该存在资本主义现象的,其实则不然。1950年8月,北京的砂糖被几个大糖商囤积起来,市场上哪里也买不到,而北京市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生产需要的糖是由北京市总社供给的,所以不缺原料。在这种情况下,该食品生产合作社少生产产品,却高价在市场上出卖原料糖,投机倒把。而且在接到志愿军某部订购饼干的任务后,把志愿军某部加工饼干的90袋白面,其中40袋用棒子面替换掉,偷工减料。 
    如果说以上情况的出现还可以归结为不法资本家王玉庭把持合作社造成的,但在王玉庭离开该合作社之后,资本主义现象依旧存在并一时成风。做饼干用玉米面代替白面,偷工减料;该合作社社员长期停留在最低人数15人,却大批地雇佣临时工,因为临时工可以给合作社创造财富,却不能像社员那样享受合作社的福利待遇,存在剥削现象;社员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严重;卖货员贪污货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个本来由穷苦失业工人发起的合作社,他们对组建合作社的目的,对合作社能够成长起来的原因,一定比别人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但在该合作社成长起来以后却仍然出现了偷工减料、投机倒把、剥削、浪费、贪污等现象,这与组建合作社的初衷是违背的。除了北京市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其他三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也程度不等地存在这种现象。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1953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合作组织大量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经过1951年的整顿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这一时期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并不比之前少。1955年1月5日,邓洁在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说,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整体来讲是好的,但“财务混乱、偷工减料、贪污浪费、抬高工资、大批雇佣工人、管理上不民主或极端民主,因而产品质量很坏,劳动生产率下降,没有或很少有公共积累”的资本主义现象依旧存在。中共中央在批转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报告时指出,1955年应当比较普遍深入地进行一次整顿、巩固和提高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同时必须发展党、团组织,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克服资本主义经营思想”。 
    经过1955年上半年的整顿,有所好转,但资本主义现象依旧存在。1955年7月,白如冰在全国省市手工业管理局局长、手工业生产联社主任汇报会议的总结中指出: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风是比较突出和普遍。集中表现在:许多合作社忽视产品质量,粗制滥造,高估工料,有的社甚至偷工减料,以次货充好货;有的社旺季追求自由市场,不愿与国、合商业结合,不按国家和人民需要进行生产,排斥歧视个体手工业者;还有许多社长期大量雇工,变相进行剥削。他还在讲话中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甚至在四大名社之一——武汉度量衡生产合作社经过整顿之后,依旧存在着资本主义现象。邓洁在这次会议的发言中不点名地批评说:“有一些过去曾经得过奖励的有名的生产社,竟发生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货充好货,追逐高额利润,甚至发展着‘质量差些没关系,我们的社名气大,能卖出去’、‘偷工减料是扩大生产社积累的窍门’等恶劣的资本主义思想。”在改造的实施者们看来,手工业合作社中的资本主义现象实在太顽固了。 
    (三)改造高潮到来后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批判所谓“小脚女人走路”“右倾保守”思想,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也大大加快了步伐。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于改造工作速度过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依旧存在。1956年3月,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在给毛泽东提交的书面汇报指出:“手工业合作社虽然在1955年经过普遍整顿以后,一般都有很大提高,但还有部分社、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以次货充好货。”如安徽省蚌埠市针织生产社给百货公司加工的1603打儿童背心中,即有316打是次品;辽宁省昌图县路树铁业社给商业部门加工的洋镐,返工率高达80%,还把不合规格的产品用高粱饭涂抹后蒙混交货;山西省太原市联社经营的洋腊、陶瓷、卤水等产品,采取提高价格并坚持要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包销,致使产品挤压了46万元。在这个报告中,白如冰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时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说明这一现象依旧十分突出、明显。 
    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都存在着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投机倒把、雇佣剥削、以次充好、唯利是图等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资本主义作风、资本主义倾向。对这些现象,中共都冠以“资本主义”之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共看来,这些现象应该只存在于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不应该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出现,这些现象都是与组建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初衷相违背的。亦即,正是这些现象与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的目的如此不符,中共才把这些现象用“资本主义”加以命名。  
    二、中共对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存在资本主义现象之因的分析   
    通过手工业合作组织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避免他们重蹈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手工业者的覆辙,以使大部分人能够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这是中共引导手工业者走向合作化的目的所在。但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却出现了种种违背中共初衷的资本主义现象,偷工减料、投机倒把、雇佣剥削等。并且经过两次整顿,这种现象仍旧顽固存在,这就促使中共对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够,方针政策不明确 
    对于手工业合作组织中为何出现资本主义现象,中共最初认为是领导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重视不够的原因是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大工业所代替,没有必要去重视。1951年6月,第一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期间就发现,有的干部认为“手工业无前途,再有三五年即将完全为大工业所代替,所以不必搞,没有必要。对供销兴趣大,对生产兴趣差;搞生产也是愿意搞大的,不愿搞小的;愿意搞加工工厂,不愿意搞合作社。这是目前组织与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一种思想上的障碍,应该加以克服”。广大的手工业干部作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推动者,如果他们本身对这件事情缺乏明确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极易导致出现很多问题。 
    领导层面对手工业合作事业重视程度不够,就直接导致在组织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出现“方针政策不明确,缺乏一套必要的制度和办法,没有宣传教育,不了解究竟为什么与如何组织生产合作社,盲目发展”。也就是说,广大的手工业者不明白为什么组织手工业合作组织,不明白组织起来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才会出现把合作组织当作“国营工厂”或者“私营工厂”这种极端对立的看法,或者把合作组织当作“救济所”“防空洞”,需要的时候就来,不需要的时候就走。 
    这一时期也缺乏必要的相应组织制度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是1950年10月才经过刘少奇亲自修改敲定。《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修正草案)》《市(县)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章程准则(草案)》则迟至1952年9月才正式颁布。实际上在这之前手工业合作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的合作化运动可以说是没有法定规章制度作为依据的。 
    综上,中共认为手工业合作化组织中出现资本主义现象,责任在领导层面对手工业这个行业的前途存在错误认识,对合作化不重视,相应地就没有制定明确的方针政策,没有向手工业者广泛宣传合作化的目的,最终导致了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出现资本主义现象。 
    (二)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中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好的路线和政策,如果没有得力的干部去执行,在实践过程中路线和政策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引导广大手工业者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中共不愿意看到的资本主义现象,这与在改造过程中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是有很大关系的。 
     1950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成立,领导着消费、供销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当时,合作社干部在几年来的锻炼和学习中业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从今天工作的要求来看,仍显得非常不够。东北县社以上干部有五年以上财经工作经验的只占百分之四点七,一年至五年的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七,不足一年是占百分之五十九点六。华北县社以上干部有五年以上财经工作经验的占百分之十六点四,三年至五年的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七,一年至三年的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一,不足一年的占百分之十九点四。这两个地区的材料,可以说明老区干部业务水平的情况,至于广大新区还要低些”。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整个合作社系统干部数量少,业务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财经管理工作经验,这就导致在政策执行上会出现非常不利的情况。 
    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供销合作社扶持手工业生产往往采用发原料、收成品的方式,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偏向:“一是单纯地拿它当作商业经营,缺乏一种必要的生产观点,不企图对手工业生产本身进行任何组织上或技术上的改革,不照顾生产者的利益,使生产完全停滞在原来的状态,长期不能组织正式生产合作社。二是虽然发原料收成品,但没有统一的制度,对生产者或生产小组实质上是买卖关系。合作社这样发原料收成品,是扶持了生产,但也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两种偏向应注意防止。”原本帮扶手工业者的政策,由于一些干部执行不当而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现象。 
    (三)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形式所引发 
    根据1953年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规定: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有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种。其中,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是由许多个体小生产者或由几个生产小组为着解决采购原料的共同困难,达到推销成品的一致要求而组织起来的。也有由供销或消费合作社通过供销业务,发原料、收成品,以加工订货方式组织起来的。供销生产合作社这时已经起着组织业务指导生产的作用,不是单纯的供销性的贸易机构了,中共要求供销生产合作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抓住机会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提升。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供销生产社,业务内容偏重于供销方面,社员分散生产,所有制起初又没有多大改变,因而当其生产方面的困难解决以后,就容易发展资本主义,如增加雇工,扩大剥削,追求利润,将好货向市场出售,甚至拒绝加工订货等”。在这种组织形式中,材料的供给和产品销售环节,合作社都能给以保证,生产资料却属于生产者私人所有,小生产者很容易利用其中的环节为自己谋利。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中不断出现的投机倒把、以次充好、“淡月来、旺月去”等资本主义现象和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是有一定关系的。 
     (四)手工业资本家及小手工业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在中共看来,手工业资本家以及小手工业者都有着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手工业资本家和小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都属于自己所有,不过手工业资本家财力雄厚,小手工业者财力薄弱。小手工业者之间通过残酷竞争,只有一小部分能成为手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人只会走向破产,沦为手工业工人。 
    为了在残酷竞争中取胜,不论是小手工业者还是手工业资本家都有着强烈的逐利心态,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对他们而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投机倒把等资本主义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天然的行为。“个体手工业者作为小私有者和小商品出售者,时刻滋长着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任其自流,就不能避免走向少数人发财,大多数人贫穷破产的痛苦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共通过合作化的方式对小手工业者进行改造,其目的是为了根绝其自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倾向。 
    此外,一些手工业合作组织中混进了手工业资本家,在这些手工业资本家的把持下,很容易出现资本主义现象。例如,北京市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一段时期为资本家王玉庭实际把持,该生产合作社投机倒把、偷工减料等现象就随之出现。 
    总之,对于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出现资本主义现象的原因,在中共看来是多方面的。有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对手工业不重视,方针政策不明确的因素,也有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的因素;有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的因素,也有手工业资本家和小手工业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交织杂糅在一起,造成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不断出现。但在今天看来,中共的认识有一定历史局限性,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这些当年出现的所谓资本主义现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更多的是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这也提醒我们,万不可以今日之认识和眼光去苛求或责备前人。   
    三、中共为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采取的措施 
    既然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与中共通过手工业合作化要达到的目标相矛盾,那么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中共自然不会置之不理,而是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消除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一)加强领导,制定制度 
    针对领导层面对手工业重视不够导致手工业合作组织出现资本主义现象的问题,第一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要求“各地各级合作社领导机关应根据全国合作总社关于生产局(处、科)的组织通则,抽调得力干部,建立并充实各级生产合作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手工业的领导。1954年11月,专门成立了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以加强对手工业合作事业的领导。 
    加强领导,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关键要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不断建立壮大中共党组织和青年团的力量,“树立党的核心领导,以保证党的政策在手工业基层合作社中能够切实地贯彻执行。我们计划在1957年以前,党员能达到社员总数的5%,青年团员能达到10%。这一发展指标,中央组织部已列入规划以内,要求各地党委进行督促检查,以保证其实现”。 
    除了加强领导,针对手工业合作组织政策不明确导致合作组织中出现资本主义现象的问题,中共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刘少奇亲自指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并于1950年7月、8月、10月对该草案作了三次详细修改。1952年9月颁发了《市(县)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章程准则(草案)》《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修正草案)》。1955年6月颁发了《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章程(草案)》《县(市)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组织简则(草案)》。这些有关手工业合作组织法规的颁布,对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保障手工业合作组织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二)避免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形式引发资本主义现象 
    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是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形式之一,在实际改造过程中,通过发原料、收成品的方式来组织手工业者。但鉴于这种形式容易出现资本主义现象,中共特地采取了相应举措。 
     1.向广大小手工业者讲清楚组织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的目的。在组建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时将组建合作社的目的讲清楚,让社员明白通过这样的方式是为了让广大劳动者团结起来,避免剥削,走社会主义道路。“合作社发原料收成品,对社员应该是分配作业,而不是商业的买卖关系。合作社的作用是一方面将社员的劳动组织起来,使大家有工作,并按劳取酬;另一方面,负责推销社员产品,并负责采购社员必须向外采购的原料。这样就既可避免资本家的剥削,并可使小手工业者不必自担风险”,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2.升级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讲清楚了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的组建目的,但实际当中这一组织形式内容偏重于供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在最初阶段也没有改变,极易发生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倾向。中共认为,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形式长期停留在供销阶段是不对的,必须使供销生产社逐步向生产合作社过渡。过渡的办法:首先,由统一供销入手,从流转环节中割断手工业劳动者和资本主义的联系。其次,国家贷款只贷给供销生产社,不贷给社员个人,限制社员入社后增加雇工;逐步改变以户入股为以人入股。最后,从生产过程中研究劳动分工,以公共积累购买公有的工具设备,把主要生产环节集中生产,改变原有的师徒、雇佣和家长制的封建关系,逐步成为互助合作的生产关系。通过这一系列办法就把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升级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避免了供销合作社组织形式的弊端。 
    (三)不断加强教育 
    在中共看来,小手工业者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属性,阶级地位等原因,导致其自身时刻滋长着资本主义倾向。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除了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要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1.进行理论教育。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在中共看来,理论教育是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作社章程的教育。无论是小手工业者、手工业工人还是其他人,这些人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动机很复杂,顾虑也很多。推行社章教育,使其明了组建手工业合作组织的目的、合作组织的基本精神等,对其按照社章办事,改变原来的生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推行社章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年来各地证明学习社章对于整理旧社和新社的巩固和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在组社之初,首先就使社员明了组织生产社的目的、性质、任务和发展前途,了解社员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如何才能办好生产合作社,树立主人翁思想与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对于合作社未来的巩固和发展关系甚大”。 
    理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思想教育。小生产者本来有自由散漫、保守思想、平均主义、自私自利、个人打算、闹小宗派、缺乏远见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合作社所要求的集体主义、组织性、纪律性、计划性,以及合作社在生产和技术方面所准备实行的各种技术和制度上的改革,在思想上是有抵触的。“因此必须有领导,必须在合作社内部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思想和政策教育。不进行教育,就不能团结,不能前进,合作社就会起变化,走错路,变质,以至解体。” 
    2.进行案例教育。理论往往是灰色的,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从业者,其理论水平大都不高,故对进行手工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不见得完全理解,反而是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的具体表现,对这些人触动更大。1955年5月,邓洁在全国手工业管理局局长、手工业生产联社主任汇报会议上明确指出:“除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教育外,特别重要的应抓住手工业合作社当前产品质量低劣,对社会、对合作社和社员个人的后果,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损失,进行实际教育。”例如,北京、武汉、河南等地,通过次品展览、算细账、回忆,对比等方式,使合作社社员自觉认识到粗制滥造、偷工减料行为是错误的。特别是武汉市度量衡社采取向社员算三笔账(算质量低、浪费大,对国家、对合作社和对社员自己的损失账;算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植和合作社对国家的贡献账;算社员建社前后的生活变化账),使社员大吃一惊,对社员教育帮助很大。这些案例教育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展览、对比、算细账、残次品展览会等形象、具体的办法,启发和教育群众,自觉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风,引导手工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教育和生产经营相结合 
    要把教育的成效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将教育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最终落实在手工业生产上。北京市针对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严重的问题,明确指出:“必须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或收费标准)入手,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风。要迅速做到货真价实,逐步达到物美价廉,坚决反对忽视质量、粗制滥造,和高估工料、偷工减料、以次顶好的行为。”“今后必须订出明确的制度,对基层社粗制滥造或高估工料、偷工减料、以次顶好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退货、赔偿、罚款等办法,严肃处理;对社员造成质量返工事故者,其返工活应订出处分办法。特别要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有成绩者给予奖励,并大力推广其先进经验。”中共中央对北京市委的安排予以充分肯定。 
    白如冰在关于1955年下半年手工业工作安排中曾指出,在对手工业者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指导其主动克服困难,积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艺;节约原材料,扩大利用废品废料,并在可能条件下试制新产品。各地经验证明,凡采取这种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方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教育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对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是行之有效的。 
    (五)整顿手工业合作组织 
    除了以上措施外,对手工业合作组织进行整顿也是消除资本主义现象的有效手段,1951、1955年都曾对手工业合作组织进行了全面整顿。1955年整社,“据河北、吉林、江西、上海、天津,河南五个市,贵州四个专区、两个市的不完全统计,已有一千一百八十八个社(组)进行了整顿。经过整顿的社(组),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风都进行了批判并有初步克服,纯洁了领导成分”。通过整顿,以达到“不断地克服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因素”的目的。 
    总之,中共作为手工业合作化的推进者,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来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这些现象在中共看来都是与手工业合作化的初衷相违背的。但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出现的投机倒把、以次充好、贪污浪费、追逐利润等现象,当年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资本主义作风、资本主义倾向,总之都被冠之以“资本主义”之名。为什么要以“资本主义”来命名这些现象?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看来,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才会出现追逐利润、唯利是图、投机倒把、以次充好,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合作组织里,绝不应该出现这些现象。其实,上述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大部分都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不论是在合作组织当中,还是在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如果管理制度及措施跟不上,难免会出现上述问题。这些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有,在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存在,在过去有,在今天这些现象仍有迹可寻。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当年中共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去消除这些现象,但都没有彻底消除。不过,绝不能苛求或责备当年合作化的主导者们,毕竟1950年代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鲜明对立,中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理解均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让其冲破时代局限,一下子抓住问题本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不过,这一时期在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的过程中,中共逐渐意识到加强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意识到这些问题不是冠之以“资本主义”之名,并对其加以斗争就可以彻底解决的。改造高潮结束后,有的手工业合作组织出现了社员退社现象。对此,中共认为要勇于承认改造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现在有些手工业合作组织不承认改组改造工作有缺点,把社员退社的原因单纯说成‘缺乏思想教育’和‘自由市场的诱惑’,因而简单地以扣‘资本主义思想严重’、‘抗拒改造’等大帽子的办法,来阻止社员退社。这是十分错误的,应该加以纠正”。在意识形态色彩极为浓烈的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中共为消除手工业合作组织中资本主义现象积累的经验,无论成功与否,都为后来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一定借鉴。 
       注释从略。

韩晓青(1981—),男,河南许昌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合作组织;资本主义现象;对策 通过合作化引导手工业者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共推行手工业合作化的目的所在。但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却出现了投机倒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这在中共看来是与合作化的初衷相违背的。为了消除这些现象,中共及时对之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实际效果未能尽如人意。中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带有一定历史局限性,所积累的经验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