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海军自明治初期创建以来,在不断发展、 壮大的同时,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积极参与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但是,战后日本学界关于近代日本海军侵华战争研究的不少成果,要么立场错误,为日本海军的侵略行径辩护①;要么“ 掩盖了一些重要史实,有些说法还有讹误” ②,甚至出现日本陆军“ 坏” 、 海军“ 好” 的“ 海军史观” ③,误导普通民众,企图抹杀近代日本海军的战争责任。 中国学界虽不乏关于日本海军的研究成果④,但更侧重于研究日本陆军⑤,以致于对日本海军认识不清,乃至是“ 错误的” ⑥。 鉴于此,笔者拟以近代日本海军从崛起到覆亡的发展历程为经,以其侵华准备、 侵华活动和全面参与侵华战争为纬,重点厘清近代日本海军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批驳关于日本海军战争责任的错误观点与认识,亦为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历史借鉴与启示。 ①[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 東京、 吉川弘文館、2013年。 ②如,[ 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 東京、 朝曇新聞社、1974年)即是如此,而樋口秀実的『 日本海軍から見た 日中関係史研究』( 東京、 芙蓉書房、2002年)等研究性著作,则对日本海军侵华史实叙述相对较少。 参见李少军: 《国民革命前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 历史研究》2014年第1期;李少军: 《论八一三事变前在长江流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5期,等。 ③[ 日] 吉田裕著『 日本人の 戦争観— — — 戦後史のなかの変容』、 東京、 岩波書店、1995年、145— 148頁。 ④关于近代日本海军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宋德玲: 《日本海军的近代化》,《 世界历史》1993年第2期;吕晓勇: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与海军近代化》,《 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第1期;黄力民: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编制结构与指挥关系述略》,《 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第1期;刘景瑜: 《日本海军与国防方针的修订及外交政策选择(1922— 1936)》,《 北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陈秀武: 《文明视角下幕末维新期日本列岛的空间整合与海军建设》,《 安徽史学》2016年第4期;冯昭奎: 《战前日本海军的“ 大舰巨炮主义” 及其终结》,《 日本研究》2016年第4期;孙雪梅: 《海军军歌与日本的海上帝国梦想》,《 东北师大学报》2017年第5期; 黄虎清: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与海洋扩张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范明辉: 《日本海军近代化刍议— — — 幕末至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近代化历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裴鑫: 《藩阀政治视角下的日本海军军令独立》,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⑤陆伟: 《卢沟桥事变前的日本海军与对华开战决策的形成》,《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3期。 ⑥刘忠良: 《南京攻略战中的日本海军》,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一、近代日本海军的侵华基因 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力东渐,英、 法、 美、 俄等国舰船从幕末时期便经常游弋于日本列岛周围①,引起日本各界高度警惕,催生了近代日本的海防思想,如日本宽政时期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指出,日本是四面环海的“ 海国” ,既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优势,也有易遭外敌入侵的缺点,“ 为防御外敌入侵,就要靠水战,而水战的关键是大炮,抓好这两点,就抓住了日本国防的关键” 。② 林子平的海防理论在当时并未被德川幕府接受,而是被狂热的侵略扩张分子佐藤信渊、 佐久间象山、 吉田松阴等所谓幕末“ 思想家” 吸收。 佐藤信渊狂妄地提出由日本天皇督率 20 万雄兵渡海亲征,先征服中国,而后再图东南亚、 印度等地,目标是“ 全世界悉课为其郡县,万国之君皆可为其臣仆” ③,即混同世界、 统一万国。 作为佐藤信渊得意门生的佐久间象山,认为国际关系没有公理,全凭实力,他信守丛林法则,强调日本只有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才能避免沦为西方的殖民地。④ 佐久间象山的弟子吉田松阴承办私塾,招纳门徒,著书立说,疾呼:急修武备,购船造炮,“ 开垦虾夷” ,“ 晓谕琉球” ,使朝鲜“ 纳质奉贡” ,“ 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 吕宋诸岛” ⑤,宣扬侵略扩张思想,而维新名士高杉晋作、 伊藤博文、 山县有朋等皆出自其门下,这使得明治海军在建军之初就深受侵略扩张思想的影响。 1868 年 3 月,明治政府公布《 五条誓文》;4 月,明治天皇发表御笔信《 宸翰》,宣称“ 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⑥,强调建立和巩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体,表达了“ 雄飞海外” 的强烈愿望。 然而,此时的明治政府既未能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舰队,也没有专门的海军管理机构。 1868 年 1 月,明治维新政府由三职七科组成,其中七科之一的“ 海陆军务科” 负责海军事宜。 2 月,三职七科制改为三职八局制,海陆军务科改为军事防务局,原有职责不变。 4 月,三职八局制改为太政官七官制,在七官中设有军务官,下辖海军局和陆军局,至此,海、 陆军分开管理。⑦ 明治政府最初组建的海军,其军舰主要是从萨摩、 佐贺、 肥前、 久留米、 长门、 筑前、 安艺、 土佐等藩分别征调而来,而在 4 月下旬“ 江户无血开城” ⑧后又没收了德川幕府的军舰。 10 月,明治天皇谕令大力兴建海军。 1869 年 5 月,明治政府招降盘踞五稜郭的原德川幕府海军副总裁榎本武扬,收编其残余海军舰队。 此时,日本海军已有 16 艘军舰和 27 艘运输船。⑨ 7 月,明治政府将太政官七官制改为二官六省制,军务官改为兵部省。 1872 年 2 月 28 日,明治政府废除兵部省,分设陆军省、 海军省, ①《 18世纪90年代— 开国前夕西方列强船只来日活动简表》,邹小兴: 《日本明治时代的海洋战略与海外扩张》,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第11页。 ②[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10頁。 ③[日] 佐藤信淵「 宇内混同秘策」、 尾藤正英、 島崎隆夫校注『 日本思想大系45 安藤昌益 佐藤信淵』、 東京、 岩波書店、1977年、426— 431頁。 ④[ 日] 佐久間象山「 省諐録」、 家永三郎ほか『日本思想大系55 渡辺崋山高野長英佐久間象山横井小楠橋本左内』、 東京、 岩波書店、1982年、251、244頁。 ⑤[ 日] 吉田松陰ほか『大日本思想全集』第17巻、 東京、 大日本思想全集刊行会、1932年、219頁。 ⑥[ 日] 明治文化研究会編『 明治文化全集』第2巻、 東京、 日本評論社、1928年、33— 34頁。 ⑦[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19頁。 ⑧1868年1月,伏见、 鸟羽之战后,明治天皇发布东征讨伐德川幕府的诏书。 德川幕府开明派幕臣、 军事总裁胜海舟一边备战,一边与讨幕军代表西乡隆盛谈判,以保全德川幕府将军庆喜的性命和德川家名誉为条件,达成讨幕军和平占领江户城的协议。 4月,江户城未经战斗而开城投降,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史称“ 江户无血开城” 。 此后,江户更名东京,明治天皇从京都迁往东京,使之真正成为日本首都。 ⑨宋德玲: 《日本海军的近代化》,《 世界历史》1993年第2期。 此后陆、 海军各自独立发展。 日本海军根据明治天皇大兴海军的指令,向外国订购军舰,同时自造舰船,建立海军征募制度,创办海军兵学校、 水雷学校、 海军财会学校、 海军军医学校等系列院校,聘请外籍教官,派遣留学生,进行远洋训练,大力整顿海军部队①,为对外扩张准备条件。 1874 年 4 月,羽翼尚未丰满的日本,悍然发动侵台战争。 在清政府备战保台和当地居民的奋勇抵抗下,日本政府仍迫使清政府签订《 台事专条》,勒索了 50 万两白银。② 尝到侵台战争“ 甜头” 的日本海军,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875 年 9 月,日本海军侵入朝鲜领海,挑起江华岛事件③,迫使朝鲜签订《 日朝修好条规》,意在否定中朝藩属关系,但清政府通过出兵干预 1882 年 7 月的朝鲜壬午兵变,暂时挫败日本这一企图。 明治政府大兴海军建设时的第一假想敌国,原本是不断东扩而威胁北海道和朝鲜安全的俄国,但随着中国阻止其侵略朝鲜半岛,而将第一假想敌国调整为中国。④ 1882 年 11 月,海军卿川村纯义为对抗中国海军,提出庞大的造舰计划,即从 1883 年开始的 8 年间,预计建造 5 艘大型舰船、 15 艘中小型舰船、12 艘鱼雷炮艇。 据此,日本海军从 1883 年至 1885 年自建和购买军舰合计 12 艘。 1885 年 12 月,日本政府实行内阁制后,为缩小与中国海军的差距,又先后实施两期海军扩军计划: 一是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决定从 1886 年发行 1700 万日元海军公债,督促政府批准关于建造 54 艘舰船的扩军计划,其中专门建造的对付中国海军定远舰、 镇远舰的松岛舰、 严岛舰和桥立舰,分别于甲午战前的 1891 年、 1892 年、 1894 年建成服役。⑤ 李鸿章鉴于日本侵略朝鲜、 吞并琉球的咄咄逼人之势,试图通过北洋海军实施对日威慑,于 1886 年、1891 年两次派北洋舰队访问日本,结果非但没有慑服日本,反而刺激了日本大力发展海军的欲望和侵华野心。⑥ 1887 年 2 月,日本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大佐在其制定的《 清国征讨方略》中,认为清朝海军虽“ 呈进步之势” ,但以实力论之,则属“ 虚张声势” ,提出日本陆海军协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方案,即以日本海军首先击败清朝海军,夺取制海权,然后运送日本陆军 6 个师团至华北,攻占北京及华北各地,同时海军配合陆军 2 个师团进犯长江流域,并强调为攻克长江沿岸需预先制造 30 多艘小汽轮,以便运送部队和装备,从而控制中南各省,扼住长江各口,实现分裂中国之目的。⑦ 二是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于 1888 年提出了从 1889 年开始实施为期 5 年的造舰计划,预计建造大小舰船 46 艘。 不过,这一计划最初未获批准,但被继任海军大臣桦山资纪继承,经内阁会议压缩造舰计划后,在明治天皇的大力支持下终获通过,新修订的计划决定从 1891 年起的 5 年内建造 5 艘军舰,内含 2 艘巡洋舰,从而在甲午战前大大提升了日本海军实力。 其实,1887 年 3 月 14 日,明治天皇在给首相伊藤博文的谕令中,曾指出加强海防“ 一日也不可松懈” ,并决定从皇室内库中 ①[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20— 33頁。 ②[日] 明治文化研究会編『 明治文化全集』第11巻、 東京、 日本評論社、1928年、146頁。 ③1875年9月,日本海军云扬舰、 春日舰、 第二丁卯舰驶入朝鲜江华岛海域调查、 测量、 挑衅和炮击朝鲜军民,并血洗永宗镇,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的《 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国门,史称“ 江华岛事件” 或“ 云扬舰事件” 。 ④[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36— 37頁;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 193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页。 ⑤[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42— 43頁。 ⑥苏小东: 《李鸿章对日海军威慑战略与甲午海战》,《 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方堃: 《北洋舰队1891年访日及其影响》,《 安徽史学》1996年第3期;韦玉娟: 《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 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⑦[ 山本四郎: 《1887年日本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介绍》,《 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拨付 30 万日元,资助海军建设。 日本精英与民众也纷纷捐款,至同年 9 月已捐 103. 8 万日元,这些捐款和天皇“ 赐金” 全部被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1891 年北洋舰队的二次访日,给日本朝野特别是日本海军以“ 巨大的震动” 。① 1893 年 2 月 10 日,对此“ 深感忧虑” 的明治天皇,决定在此后 6 年间每年从内库中为海军拨付 30 万日元,并要求各文武官员每人捐出薪俸的 1 /10 作为造船经费。 于是,日本海军掀起造舰高潮,到甲午战争前已拥有 31 艘军舰、24 艘鱼雷艇,编成了联合舰队。② 日本海军在做好侵华军事准备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搜集中国情报。 一是千方百计攫取日本海军舰船在华停泊地。 如,1873 年 10 月春日舰探航上海之际,井上良馨舰长与日本驻上海领事品川忠道联合寻求购地,后于翌年 7 月派遣海军军需官町田实一以日商名义,从英商手中非法购得上海浦东一块 27 亩多的沿江土地,“ 作为所谓‘ 海军省用地’” 。③ 二是借用护送、 考察、 研究或 “ 警备” 之名,派遣军舰侦察中国军情。 1873 年 4 月,明治政府派遣筑波舰、 龙骧舰护送副岛种臣公使来华,先后停泊上海、 天津港,沿途搜集各方面信息。 11 月,日本军舰至台湾岛近海测量,“ 考察” 福州、 厦门、 香港、 广州等地后,仍不时“ 回航” 且于 1879 年夏进入长江、 汉江继续“ 研究” ,并随时向海军省报告所获情报。 中法战争爆发后,日本以保护“ 侨民” 为名,于 1884 年首次派遣扶桑舰、 天城舰来华“ 警备” ,其实是为近距离观察中法战争,获取近代海战经验。 此后,日本海军每年至少派遣一舰来华“ 警备” ,遇有变故还会增派军舰,这些军舰成为一座座移动的谍报堡垒。④ 三是以领事馆工作人员、 留学生、 船员、 商人等各种名义,向中国沿海港口和江河湖道及腹深内地派遣专业谍报员,广泛搜集各类情报。 日本海军向中国派出的一批批谍报人员,在晚清中国人防谍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大多“ 收获颇丰” ,其中著名的海军谍报人员有曾根俊虎、 今井兼昌、 安源金次、 松本有信等人。 曾根俊虎自 1874 年 9 月奉命前往中国搜集情报以来,多次潜行中国各地,购买图书资料,广交各界名流,向海军省提交极具价值的《 清国探视志略》《 支那近世乱志》《 诸炮台图》等,使甲午战前日本海军将佐对中国各海口炮台了如指掌。⑤ 他侦察记录的一些路线,甚至在七七事变后仍被侵华日军所沿用。⑥ 曾根俊虎因其对华谍报的“ 非凡成就” ,不仅回国后受到天皇接见,而且被誉为日本海军的“ 中国通” 和“ 中国问题先觉者” 。 1888 年,海军大尉今井兼昌谎称自己是日本船员,潜入英国商船做水手,秘密测绘长江航道。 同年底,海军大尉安源金次以留学生名义前往烟台芝罘侦察,结交当地文武官员,公然“ 参观” 中国军舰,暗中调查山东沿海军情且获取中国海军“ 信号书” ⑦,以至于海军省都 “ 大为惊叹” 。 丁汝昌于 1891 年率领北洋舰队访日之际,海军大尉松本有信以日本驻芝罘领事馆书记生身份,谎称家人急病,请求搭船回国,竟获丁允许,松本利用住在舰上绘图室的机会窃取了大量机密情报。⑧ 日本海军在完成对华开战的军事、 情报准备后,只待日本政府的政治和外交安排,而1894 年朝 ①方堃: 《北洋舰队1891年访日及其影响》,《 安徽史学》1996年第3期。 ②[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45— 46、54頁。 ③李少军: 《关于日本海军1874年在上海非法购地问题》,《 晋阳学刊》2014年第2期。 ④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 1937》,第263— 264、266— 267、270页。 ⑤林乐知著译,蔡尔康纂辑: 《中东战纪本末》卷1,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第23页。 ⑥颜剑明: 《日本海军少尉笔下的清末浙江省石门、 桐乡两县纪行》,《 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2期。 ⑦海军“ 信号书” ,主要指海军各舰船之间的联络信号,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危急信号、 辅助信号、 地名信号、 舰名信号、 临时特约信号、 通话信号等,每种信号又分为若干类,如通话信号分为保安、 发现敌人、 应急、 敌情、 临检缉拿、 战斗、 灯火、 袭击、 警戒、出入港、 气象、 演习等,是一套比较完整的信号体系。 ⑧[ 東亜同文会編『 対支回顧録』下、 東京、 原書房、1968年、102、296、405頁。 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出兵朝鲜和发动对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日本政府先是蛊惑清政府出兵朝鲜,继而按照 1885 年 4 月 18 日签订的中日《 天津条约》也出兵朝鲜,但在东学党起义被平息后非但拒绝与清政府同时撤兵,反而增兵朝鲜,伺机挑起战争,并制定了海陆军配合的对华作战方针,即日本海军首先寻机与清朝海军主力决战,夺取黄海制海权;继而视中日海战胜负情况拟定以下三种方案:一是日本海战获胜,陆军则越过山海关,长驱直入华北大平原与清朝陆军决战;二是海战胜负未决,日本陆军则占领、 控制朝鲜,海军舰队重点控制朝鲜海峡制海权;三是日本海战失败,日本陆军全部撤离朝鲜,固守本土,海军舰队则专守日本近海。① 7 月 23 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派出第一游击舰队,在丰岛附近海域袭击清政府运兵船,导致清军 1200 名官兵和 14 门火炮葬身海底②,拉开了甲午战争序幕。 随后,经过中日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斗,日本海军“ 成功” 夺取制海权并配合陆军对华作战,而昔日曾让日本海军“ 担忧” 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留给后人关于这一结果的无限遐想与反思。 他们或研究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或比较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的近代化,或探讨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战略问题,亦或考察近代以来中日海军军制③,都揭示了导致中日甲午海战结局的一些重要原因,甚至是根本性原因,但大多未明言或专门探讨日本海军对华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及其侵华基因。 实际上,西力东渐背景下草创的明治海军,最初确实也有抵御西方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使命,但同时也继承了日本千百年来尤其是丰臣秀吉以来向中国大陆扩张的侵略野心。 具体说来,一是近代日本海军深受各种侵略战争理论如吉田松阴的“ 失之欧美,取之亚洲” 的“ 取偿” 论,西乡隆盛、 木户孝允等明治维新初期实权派人物的“ 征韩” 论,以及福泽谕吉的“ 脱亚入欧” 论等的影响,从创建之初就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倾向并将此付诸实践,相继发动侵台战争,挑起江华岛事件,吞并琉球,目标直指中国大陆。 二是日本海军最初曾以危及自身安全的俄国为第一假想敌国,但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战争准备,且在壬午兵变后迅速将中国调整为第一假想敌国,并为之悄悄做了 10 余年的军事准备。 三是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后,并未就此罢手,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侵华活动,吞并中国、 称霸世界的野心暴露无遗,这也是近代中国人坚持反抗日本侵略而日本海军不惜与世界为敌、 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近代日本海军是在侵略扩张思想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带有鲜明的侵华基因,并在侵华备战的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 二、甲午战后的侵华活动 甲午战争不仅深刻改变了东亚延续千年之久的宗藩关系体制,而且引发了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剧烈变动,这是列强“ 新秀” 日本所必须面对的局面。 1895 年4 月23 日,即《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 6 天,在日本侵略者尚未来得及大肆庆祝之际,便发生了俄、 德、 法“ 三国干涉还辽” 事件。 日本以向清政府勒索 3000 万两白银“ 赎辽费” 为条件,“ 归还” 辽东半岛。 不过,日本政府以中国在甲午战败后的赔款为原始资金,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另一方面再次以俄国为第一假想敌国而扩军备战,努力建造以6 艘战舰和6 艘巡洋舰为基础的“ 六六舰队” ④,以图东洋制海权。 经过10 ①[ 日] 藤村道生『 日清戦争――東アジア近代史の 転換点』、 東京、 岩波書店、1973年、78頁。 ②[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64— 65頁。 ③相关文章如关捷: 《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力量之对比》,《 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1期;高相国: 《沉没的锚链— — —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近代化之比较》,《 军事历史》1999年第1期;戚其章: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海军战略问题》,《 东岳论丛》1990年第5 期;张红军: 《甲午战争中日双方海军战略比较考察》,《 齐鲁学刊》1998年第5期;姚锦祥: 《十九世纪中晚期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军制之比较》,《 南京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 ④[ 藤村道生『 日清戦争――東アジア近代史の 転換点』、209頁。 年“ 卧薪藏胆” ,日本海军于 1904 年 2 月 6 日突袭仁川的俄国军舰和旅顺之俄国太平洋舰队,后经黄海海战和 1905 年的对马海战,击溃了俄国海军。① 1905 年 6 月 7 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接受美国斡旋日俄和谈事宜。② 9 月 5 日,日俄代表签订《 朴茨茅斯条约》,其中规定俄国将旅大租借地、 长春至旅顺的铁路及其支线一切特权和财产转交日本,承认中国东北“ 机会均等” 原则。③ 可以说,在这场日俄争夺战中受伤最大的恰恰是“ 局外中立” 的中国。 日本陆军在日俄战后初期仍将俄国视为头号假想敌国,但日本海军此后一直认为美国才是第一假想敌国。 1907 年日本政府制定《 帝国国防方针》,决定以日本陆军对俄军占据兵力优势的北进战略为主,以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优势的南进战略为辅,实施全方位对外扩张④,这一方针其实就是发动世界性战争的指导方针。 为此,日本海军提出了大规模扩军的“ 八八舰队” 计划,即建造 8 艘战列舰、8 艘装甲巡洋舰作为海军舰队主力,同时辅之以若干巡洋舰和大小驱逐舰。 但由于经费不足,先后经过“ 八四舰队” 方案、 “ 八六舰队” 方案,直到 1920 年日本国会才通过完整的“ 八八舰队” 预算案。⑤ 随着日美在对华利益与太平洋地区霸权上的争夺日益激烈, 1918 年日本政府修改《 帝国国防方针》时,日本海军仍将美国视为最主要假想敌国。⑥ 1922 年 2 月,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日海军主力舰总吨位比是 10∶6,打破了日本海军追求达到美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七成的愿望。 1923 年日本政府再次修改《 帝国国防方针》,海军自然认为第一假想敌国就是美国。 但是,在这两次《 帝国国防方针》修改中,中国却是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假想敌国” 。⑦ 日本海军既不顾本国政府与英美在侵华问题上的“ 协调外交” ,也未完全受《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伦敦海军条约》和海军裁军会议的约束,反而积极发展没有条约限制的海军航空力量、 辅助舰船、 航空母舰,提升海军舰船的速度、 装备与质量,推动政府在 1934 年 12 月 30 日宣布废弃《 华盛顿条约》,且于 1936 年 1 月 15 日主动退出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 1936 年 12 月 31 日,《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 伦敦海军条约》正式失效,宣告“ 海军假日” 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海军军备竞赛进入无条约时代。 同年 5 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改《 帝国国防方针》,海军坚持认为日本的最大假想敌国就是美国,中国是“ 第二假想敌国” 。 8 月,日本“ 五相会议” 确立“ 国策基准” :确保“ 帝国” 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 发展” ⑧,决定实施“ 南北并进” 战略。 此际,痴迷“ 大舰巨炮主义” 的日本海军⑨已编成拥有 10 艘航空母舰、12 艘战列舰、28 艘巡洋舰、6 个驱逐舰战队和 7 个潜艇战队的远洋作战部队,并继续建造巨型战列舰大和舰和武藏舰,实施海军补充造船计划。10如此强悍且以美国为最大假想敌国的日本海军,却从未忽视侵华战争准备和停止侵华活动。 日本海军自甲午战争后虽未将中国海军视为主要对手,但继续监视其动向、 广泛搜集中国情报,图谋对中国海军的战争主导权,扩大日本海军在华势力,掠夺中国资源以支持其南进战略。 为 ①[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79— 95頁。 ②步平、 北冈伸一主编: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 近代史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45页。 ③吴廷璆主编: 《日本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23— 524页。 ④陈秀武: 《战前日本的“ 海上帝国” 建设与“ 文化共同体” 构想》,《 东北师大学报》2017年第5期。 ⑤[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97— 99頁。 ⑥刘景瑜: 《日本海军与国防方针的修订及外交政策选择(1922— 1936)》,《 北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⑦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 1937》,第15页。 ⑧[ 日] 外務省編『 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下、 東京、 原書房、1978年、344頁。 ⑨陈明:《“ 舰队决战思想” 与日本海军装备建设》,《 国防科技》2008年第2期;冯昭奎: 《战前日本海军的“ 大舰巨炮主义” 及其终结》,《 日本研究》2016年第4期。 10[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100、128頁。 此,日本海军一是更加广泛地向中国各港口城市派遣谍报员,搜集中国海军和外国军舰在华的动向,以及当地政情、 民情、 外交、 经济、 交通等各种情报,以不同密级分别编号发往军令部。 如,1896 年 2 月,海军大尉大立龟吉就奉命以日本驻上海领馆职员身份,秘密侦查中国海军建设情况和他国军舰在华动向。 二是如同日本陆军一样向中国各地长期派遣“ 驻在武官” 及其辅佐官,在当地开展情报收集活动。 如,驻上海的加藤壮太郎武官积极收集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中国情报,从 1911 年 10 月 11 日至 26 日的短短 16 天,向国内发回 70 多份电报,报告革命军和清军动向、 各地政局变化和要人言行。① 三是在华驻军的公开调查。 如,1905 年日本海军占据旅顺以来,公开测量相关海域,绘制精确海图,组织“ 严寒航海” 训练,监视东北海军行动,调查中外船舶出入东北各重要港口的动向。 从 1927 年开始非法驻扎上海的海军特别陆战队②,成立利用无线电台截收中国各方通信的通信队和专门破译中国等国家密电的“ X 机关” ③,为日军获取了大量机密情报。 当然,日本海军挟东亚海军强国之威并利用《 马关条约》《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海域和内河航道横冲直撞,其肆意调查和搜集情报的方式还有很多④,其中日本军舰的情报搜集与发送尤为特殊。 日本海军在中国沿江沿海、 内河分支和湖泊湾道特别是长江流域实施常态化“ 巡航警备” ,先后部署过“ 南清警备支队” “ 南清舰队” “ 第三舰队” “ 第一遣外舰队” 。⑤ 这些日本海军舰队根据所谓“ 警备” 需要和海军大臣训令,发挥各类专业人才多、 可以随时登陆“ 考察” 、 行动迅速、 发报设备先进等特点,不仅能够随时调整情报搜集路线,而且可以将获取的重要情报立即发送回国,保证情报的时效性和价值。 可以说,一艘日舰就是一个流动的谍报机关,而一支舰队就是一张立体谍报网。 例如,1927 年 3 月 20 日,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的军舰分布于上海、 镇江、 南京、 青岛、 芜湖、 九江、 汉口、 长沙、 宜昌、 重庆、 旅顺等地,但其旗舰利根舰从当天凌晨 4∶30 至下午 5∶20就收到各舰发回情报 16 份。⑥ 这些情报大多由军令部、 海军省水路部,根据密级、 类别等不同分类编辑,供日本海军使用并传递给日本陆军省、 外务省等相关部门作为其制定侵华方针的参考。 为维护在华日商“ 利益” 和日本在华殖民权益,日本在华海军舰队或非法驻扎的特别陆战队,还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革命,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日运动。 如,日本海军利用中国辛亥革命内乱之机,派遣一支 47 人组成的海军“ 特别陆战队” 占领汉冶萍公司重要铁矿区— — — 大冶,同时既 “ 收容” 当时逃入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两江总督张人骏、 江宁将军铁良等人,又“ 保护” 那些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革命党人。⑦ 1916 年 5 月,日本海军一些退役军人参与中华革命党的行动,策划“ 策电舰事件” ,企图夺取中国海军军舰,配合陆上革命军占领上海,结果以“ 不光彩的失败” 告终。⑧ 1923 年中国各界反对日本逾期拒不归还旅大租借地的运动风起云涌,日本海军向长江沿岸加派军舰,命令陆战队登岸“ 警备” ,肆意驱离进行抗议活动的中国民众,甚至在长沙开枪打死两人,重伤 20 多人。⑨ 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日本海军立即增派军舰来华,命令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 汉口、 ①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 1937》,第105— 127页。 ②李少军: 《论八一三事变前在长江流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5期。 ③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 1937》,第243页。 ④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长江航道军事谍报活动概述》,《 民国档案》2013年第1期。 ⑤徐勇: 《近代日本之扬子江扩张及其战争规划再研究》,《 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 ⑥根据《 表20 第一遣外舰队旗舰利根接受下属军舰电报情报(1927年3月21日、23日) 》统计,参见许金生: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 1937》,第276— 285页。 ⑦李少军: 《国民革命前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 历史研究》2014年第1期。 ⑧[ 日] 小野信尔: 《日本海军退役军人对第三次革命的参与— — — 一场不了了之的起义》,中国史学会编: 《辛亥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145页。 ⑨“ 中研院” 近代史研究所编: 《中日关系史料· 军事外交交涉》,台北: “中研院” 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第335— 336页。 九江、 重庆等地,与欧美各国海军陆战队联合镇压该运动。 为阻止国民革命和北伐,日本海军向上海紧急调派军舰和陆战队,使其上海驻军达到近 3000 人规模,成为仅次于英军的第二大外国军队。① 日本海军虽未能阻止北伐,但由此却在上海非法驻扎下来,不仅成为挑起 1932 年一· 二八事变的主力,而且通过频繁的“ 军事演习” 向国民政府施压,制造中日军事冲突的紧张气氛。 事实上,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海军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侵华行动。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日本海军从谨慎出兵到积极行动,相继派遣爱宕舰、 笠置舰、 须磨舰、 阳炎舰等出兵中国,并命常磐舰、 吉野舰等 5 艘巡洋舰在中韩沿海警戒。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中国政府宣布“ 中立” ,但日本对此置之不理,出兵山东青岛,而日本海军更是派出 12 架飞机对青岛之德军实施侦查和轰炸,积极配合陆军作战。③ 日本海军若宫舰在胶州湾争夺作战中先后出动舰载机 49 架次,投弹 199 枚,造成德军不小伤亡。④ 骄横残暴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更是在中国领土上肆意进行军事行动,在 1920 年 6 月攻击湘军谭延闿部,在 1923 年 10 月袭击川军熊克武部,甚至在 1930 年至 1932 年间还与长江沿岸的中国工农红军多次交火。⑤ 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海军积极参战,于1931 年12 月27 日派遣航空母舰“ 能登吕” 前往青岛,出动舰载机侦查绥中、 锦州一带,配合关东军作战。⑥ 为转移国际视线,日本海军利用“ 上海日本僧人被袭事件” ,在 1932 年 1 月 28 日晚挑起一· 二八事变,向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但遭到顽强抵抗,后经四易主帅和日本陆军帮助,才迫使国民政府签订《 上海停战协定》。⑦ 不过,昭和天皇颁布了嘉奖日本上海派遣军的“ 敕语” ⑧,进一步激励日本海军在中国进行“ 冒险” 行动。 坚持南进战略的日本海军,渴望获取中国战略资源,以支持其太平洋争霸战,故在侵华战略和行动上并不输于陆军,有时反而更加急切。 日本政府在 1918 年、1923 年两次修改《 帝国国防方针》时,海军方面都坚持沿长江西进和攻占华中、 华南地区的侵华战略方针⑨,并被此后的日军侵华年度作战计划所沿用。 1933 年 9 月 25 日,在日本陆军策动“ 华北工作” 的同时,海军省制定《 对华时局处理方针》,强调努力引导华北“ 亲日自治” 的形势向华中华南发展,一方面暗中支持中国西南地区的反蒋势力,另一方面阻止其他列强的华南军事“ 渗透” 瑏瑠,显示其独霸华中华南的强烈欲望。 1935 年度的日军侵华作战计划,强调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首先在长江下游地区登陆,占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继而沿长江西向,实施汉口作战。瑏瑡 1935 年至 1936 年间,日本海军以中山事件、 汕头事件、 长沙事件、 成都事件、 北海事件中的日本人被害为由,提出国民政府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调 ①《 沪埠日军分队》,《 申报》1927年4月10日,第4张第13版。 ②杨茜: 《义和团时期日本海军初期行动解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8期。 ③袁成毅: 《日本陆海军对华航空初战及其影响(1931— 1932)》,《 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 ④高晓星: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 民国春秋》1996年第2期。 ⑤李少军: 《国民革命前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 历史研究》2014年第1期;李少军: 《论八一三事变前在长江流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5期。 ⑥[ 日]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 《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84— 94、112页。 ⑦《 上海停战协定》(1932年5月5日) ,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组编译: 《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1931— 194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2页。 ⑧[ 日] 参謀本部編『 満州事変作戦経過ノ 概要満州事変史』( 一) 東、 京、 厳南堂書店、1972年、455頁。 ⑨[ 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223、260頁。 10[ 日] 島田俊彦、 稲葉正夫編『 現代史資料8 日中戦争1』、 東京、 みす ず 書房、1982年、9— 10頁。 11[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大本営陸軍部(1)』、 東京、 朝曇新聞社、1974年、368— 369頁。 派军舰来华施压,动员陆军侵华重心南移,准备对华全面开战。① 日本军事史学者、 原防卫大学教授影山好一郎评论说: “若日本海军动员陆军成功,那么日中战争就会比卢沟桥事变提前一年左右” ②,这反映了日本海军急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狂躁。 1936 年 9 月,军令部提出《 对华作战方针概要》,强调海陆军协同作战,首先占领河北、 山东和确保控制上海,继而空袭中国军队及其主要军事设施,最后是封锁中国沿海③,迅速完成作战目的,这完全是一次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精心布局。 1936 年 12 月初,日本海军以“ 压制” 发生于 11 月的青岛日本纱厂工潮为由,不仅派遣 10 余艘军舰到达青岛海面,而且命令近千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登陆上岸,武力搜查国民党青岛市党部、 青岛图书馆等处,拘捕有关人员,甚至大有武力占据青岛之势。 同时,海军省和军令部联合提出《 对华时局处理方针备忘录》,要求日本陆海军趁机共同占领上海、 青岛,封锁华中、 华南沿海港口,顺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④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爆发,日本海军采取“ 冷静观望” 态度,其海军陆战队迅速撤离青岛,以“ 了结青岛问题” 。⑤ 但是,日本海军省认为西安事变后中日关系“ 不容乐观” ,一方面增加驻上海、 汉口陆战队兵力,改组第三舰队,强化对华战力;另一方面监视中国海军动向和南、 北海岸线,“ 警戒” 长江流域各口岸要地,以攻占华中、华南地区为重点而做好全面侵华战争准备。⑥ 三、全面参与侵华战争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之中国驻屯军挑起七七事变,拉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序幕,而原本“ 磨刀霍霍” 的日本海军随之响应。 7 月 12 日,军令部从全面侵华战争的角度出发,决定增派海军军舰和陆战队,封锁中国沿海,发动航空“ 歼灭战” ,准备向上海及华中方向开展行动。⑦ 16 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就七七事变明确表示反对以膺惩第二十九军为第一作战目的,指出对华作战的惟一目的是“ 膺惩中国” ,这是解决当时中日关系的“ 不二法门” ,只有日本海陆军协同作战,占领上海、 南京等地,将中国彻底“ 置于死地” ,才能真正迫使国民政府屈服⑧,实际上这是在兜售日本海军早已拟定的全面侵华战争方案。 7 月 28 日,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发出“ 大海令第一号” ,命令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永野修身大将着手实施“ 膺惩” 中国的军事行动。⑨ 8 月 9 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阴谋策划了大山事件瑏瑠,既“ 制造对华战争借口” ,又“ 为海军争取更大规模的军备预算” 瑏瑡,成为侵略战争扩大派将其“ 阴谋剧本” 变为现实的绝好时机。瑏瑢 随之,军令部关于大山事件 ①陆伟: 《卢沟桥事变前的日本海军与对华开战决策的形成》,《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3期。 ②[ 日] 影山好一郎「 昭和十一年前後の 日本海軍の 対中強硬姿勢— — — 『 中南支方面』の 事件対応を 中心と し て 」、 軍事史学会編『 日中戦争の 諸相』、 東京、 錦正社、1997年、71頁。 ③[日] 島田俊彦、 稲葉正夫編『 現代史資料8 日中戦争1』、 東京、 みす ず 書房、1982年、218頁。 ④[日] 秦郁彦『 日中戦争史』、 東京、 河出書房新社、2011年、98— 99頁。 ⑤参见史滇生、 史习基: 《西安事变前后中日海军的动向》,《 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 ⑥[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213頁。 ⑦[日] 秦郁彦『 盧溝橋事件の 研究』、 東京、 東京大学出版会、1996年、164— 167頁。 ⑧[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252頁。 ⑨[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261— 262頁。 101937年8月9日,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驾车闯入中国军队驻守之虹桥机场,且不顾中国守军警告而被击毙。 据此,日方向国民政府提出撤退上海保安部队、 拆毁上海所有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意图趁机对华开战,史称“ 大山事件” 。 11[ 日] 笠原十九司著,孟晓旭译: 《大山事件的真相— — — 日本海军“ 阴谋” 的追究》,《 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4期。 12[ 笠原十九司『 日中全面戦争と 海軍バナイ号事件の 真相』、 東京、 青木書店、1997年、63、64頁。 一向国民政府提出其无法接受的条件①,几乎等同于直接向其宣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海军立即投入对华作战。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催促日本政府发表《 帝国政府声明》,宣称要严厉惩罚国民政府,同时命令早已做好战争准备的日本海军各航空队,实施远距离渡海作战,相继轰炸杭州、 广德、 上海、 南京、 南昌等地,并不断扩大无差别轰炸范围。 随着中日战争范围扩大,米内光政兴奋地认为中日战争“ 不扩大方针” 消亡,而中日战火必将燃向华中、 华南,似乎实现海军南进战略的目标就在眼前,强调海军要“ 竭诚所需” ②,全力参与对华战争。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一方面以海军陆战队、 军舰火炮和海军航空队猛烈攻击上海的中国守军,配合日本陆军扫除海面障碍、 抢滩登陆和攻击作战,另一方面根据日本大本营指令封锁中国海面,切断中国军队的海外补给线和交通线。 8 月 24 日,第三舰队宣布封锁长江以南的沿海港湾。 9 月 3 日,第三舰队宣布封锁海州湾以北的中国沿海。③ 内有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日本海陆军的协同攻击,外无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援,中国军队坚守 3 个月后于 11 月中旬弃守上海。 日本海陆军乘胜追击,决计攻打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其实,日本海军对南京的攻击远早于陆军,在八一三事变后第三天即 8 月 15 日,隶属于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的鹿屋航空队和木更津航空队,分别从台北基地和济州岛基地出发对南京和其他各主要城市、 战略要地实施轰炸。 此后至 9 月 19 日,仅木更津航空队就对南京空袭至少 9 次,击毁和炸毁不少中国战机与重要军事设施。④ 8 月 19 日,鹿屋航空队空袭南京时,不仅导致南京的火药厂、 兵工厂部分区域“ 中弹起火” ,而且击落中国战机两架。 10 月 19 日,鹿屋航空队轰炸了浦口火车站,摧毁 4 栋仓库,炸沉了 5 艘汽艇,破坏了部分铁路线和侦察了大校场机场情况。 10 月 21 日,鹿屋航空队与木更津航空队再袭南京,基本摧毁南京火药厂,炸毁南京兵工厂 8 栋厂房,击中大校场机场南侧掩体,导致中国飞机起火。 11 月 11 日,鹿屋航空队又派 9 架飞机,集中空袭大校场机场,引起多处大火。⑤ 据统计,从8 月15 日至12 月13 日近4 个月,“ 日本海军飞机仅对南京就空袭了 58 次,共出动了 1200 多架次,投弹 160 多吨,成为日本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批空中杀手” 。⑥ 日本海军不仅出动鹿屋、 木更津航空队空袭南京,而且派军舰溯江而上进攻南京,直接参与南京大屠杀。 长谷川清在 11 月 20 日下令封锁中国全部海岸,25 日又命令日舰溯江扫雷作业,准备突破江阴防线,协同陆军共击南京。 12 月 1 日,日本大本营发布要求海陆军协同攻略南京的大海令,实施“ 溯江作战” 。⑦ 随之,日本海军溯江作战部队一方面派遣扫雷队、 汽艇、 水上飞机等清除长江下游河道的障碍物和水雷,寻找可航水道;另一方面配合陆军进攻江阴要塞、 镇江要塞。 3 日,日本陆海军基本攻陷江阴要塞各炮台,海军还派出陆战队占领长山。 8 日晚,日舰攻入镇江要塞范围,但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后在日本陆军天谷支队的猛攻下,至 10 日才占领镇江。 日本海军舰队一边配合陆军攻击长江下游两岸炮台,一边实施扫海作业,在 12 日中午抵近乌龙山闭塞线,但遭中国守军猛烈攻击,直到 13 日凌晨才打通可航水道。 13 日下午,日本海军舰队攻入南京,控 ①[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310頁。 ②[日] 高田万龟子『 米内光政』上、 東京、 原書房、1990年、173頁。 ③[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482、483頁。 ④高晓星: 《日本海军航空队空袭南京史料(1937年8月15日— 12月13日)》,《 民国档案》2004年第4期。 ⑤王卫星编译: 《日本鹿屋海军航空队对南京的空袭》,《 民国档案》2010年第4期;王卫星编译: 《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对南京的空袭》,《 民国档案》2010年第3期。 ⑥高晓星: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 民国春秋》1996年第2期。 ⑦[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455頁。 制下关江面及码头①,对渡江逃离的中国军民疯狂扫射。 不少史料记录了日本海军舰队在攻占南京时,炮击或扫射溃败的中国兵舰和舟船木筏,“ 扫荡残败兵” ,肆意枪杀难民,“ 清除俘虏” 等各种残暴行为,鉴于刘忠良对此已有细致研究②,此处不再赘述。 然而,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海军并未就此收手,反而按照预定侵华计划,协同陆军溯江西向,一路攻占安庆、 九江、 武汉、 岳州等长江沿岸重镇,同时又分兵北上配合青岛作战、 徐州会战,以及南下参与厦门作战、 广州会战、 汕头作战和海南岛作战,为日本陆军迅速攻占前述各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 1938 年 2 月的陆海军航空协议,华南的航空作战任务主要由海军负责,而华中的航空作战任务由陆海军航空兵共同承担,其中海军航空兵力约有 36 架舰载战斗机、 12 架舰载攻击机、24 架中型攻击机。 1938 年 5 月,海军航空部队积极支援徐州会战,先后出动飞机 1800 架次,投弹 900 吨③,给中国军队造成极大伤亡。 武汉会战期间,日本海军飞机出动 4000 架次,扫射子弹 23 万发,投弹 1350 吨,牢牢掌握武汉制空权,为日军夺取武汉提供了强有力的空中支援。 1938 年 10 月,广州、 武汉失陷后,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从 1939 年至 1941 年间,日本海陆军协同发动诸如“ 100 号作战” “ 101 号作战” “ 102 号作战” 等空袭行动,无差别轰炸后方的兰州、 成都、 昆明、 重庆等重要城市④,制造了诸如重庆大轰炸等多起惨案。 日本海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暴行,非但未能吓阻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战斗志,反而更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心,使之消耗大增,不得不调整编制、 修船造舰、 补充兵力。 1937 年 11 月,日本大本营将侵华日本海军整合为“ 中国方面舰队” ,由长谷川清兼任司令长官。 1939 年 11 月 15 日,中国方面舰队被整编为第一、 二、 三遣华舰队,其中第一遣华舰队配置于华中地区,第二遣华舰队负责华北地区,第三遣华舰队承担华南地区作战任务。⑤ 但是,随着中日战争持久化及其给日本海军带来巨大消耗,日本海军从 1939 年开始实施第四次补充造舰计划,在 1937 年开启的第三次补充造舰计划基础上,追加两艘“ 大和” 级战列舰。 1940 年下半年,日本海军又制订了使用临时军费造舰的“ 临计划” ,计划建造 18 艘潜艇、 27 艘驱逐舰、 6 艘扫雷特殊艇及其它辅助船只。⑥ 其实,日本海军在已全面封锁中国沿海和击溃中国海军的背景下,还制订如此庞大的补充造舰计划,一是为彻底切断中国的海外补给线,二是为获得东南亚的战争资源而准备南进,三是为对抗第一假想敌国美国的两洋舰队,伺机发动对美战争。 为此,日本海军除在中国战场保留少部分舰船、 飞机和技术力量外,开始将主要力量转移到太平洋地区⑦,并继续扩充海军力量。 1941 年,日本海军提出第五次补充造船计划,预计建造包括 1 艘“ 大和” 级战列舰和2 艘“ 大和” 级改进型战列舰在内的各类军舰159 艘,坚信通过“ 巨舰大炮” 和在对马海战积累的“ 渐减邀击” 战略,必能打破美国海军的相对优势。 同年,日本海军又推出“ 1941 年战时造舰计划” ,即战时紧急造舰计划,也称“ 急计划” ,主要是建造 1 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6 艘乙型潜艇、6 艘丙型潜艇、12 艘中型潜艇、9 艘小型潜艇、30 艘海防舰、28 艘扫雷艇、20 艘猎潜艇 ①[ 日]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 中国方面海軍作戦(1)』、466— 468頁。 ②刘忠良: 《日本海军舰队与南京大屠杀》,《 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③[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137— 138頁。 ④高晓星: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 民国春秋》1996年第2期。 ⑤[ 日] 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136頁。 ⑥孙守鹏编译: 《联合舰队的最后妄想 旧日本海军第五次补充造舰计划》,《 国际展望》2006年第8期。 ⑦徐勇: 《近代日本之扬子江扩张及其战争规划再研究》,《 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高晓星: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 民国春秋》1996年第2期。 及多艘小舰艇。① 随着日美谈判陷入僵局,迫不及待的日本海军于 1941 年 12 月 7 日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并在短短半年内,攻占菲律宾、 香港、 马来亚、 新加坡、 新几内亚、 缅甸、 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击败英国、 荷兰在远东的海军力量。 然而,“ 好景” 不长。 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失利,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此后,经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塞班岛争夺战、 莱特湾大海战、 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等,日本海军节节败退,即使出动自杀式的“ 神风” 突击队,也无法挽救其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 “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被盟国接收和解散。 截至 8 月 22 日,日本海军各部基本停止战斗。 10 月 10 日,日本联合舰队正式解散。 11 月 30 日,日本海军省被废止,标志着近代日本海军彻底覆灭。 其实,即使没有日本政府的无条件投降,日本海军也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因为到战争末期,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大多被击沉,剩余的天城舰和葛城舰丧失了战斗力,实际上仅余龙凤舰、 隼鹰舰和小型航母凤翔舰;12 艘大型战列舰中,8 艘葬身海底,4 艘失去战斗力; “18 艘重巡洋舰中,14 艘沉没;22 艘轻巡洋舰,损失了 14 艘;174 艘驱逐舰,被击沉 133 艘;169 艘潜艇,损失 138 艘。” 总数约 3. 2 万架飞机,仅余 5000 架,且包括不少教练机。② 可以说,日本海军在疯狂的侵略战争中打垮了自己。 结 语 纵观近代日本海军产生、 发展、 壮大和失败的历史,与侵华战争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就是一部近代日本海军侵华史。 近代日本海军之初建虽主要为应对西力东渐,但在各种侵略扩张思想影响下,其骨子里已生长了强大的侵华基因,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展对华谍报和侵略活动,尤其是将中国视为第一假想敌国后实施两期海军扩军计划,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击败北洋舰队,扭转延续千年之久的东亚国际格局。 此后,日本海军虽相继以俄、 美为第一假想敌国,但从未忽视或停止在中国的谍报行动和侵略活动,还动员日本陆军将侵华重心南移,急切地策划全面侵华战争,妄图掠夺中国资源以保障其南进。 因而,日本海军的“ 六六舰队” “ 八四舰队” “ 八六舰队” “ 八八舰队” 、 五次补充造舰计划和各种补充造舰的“ 临计划” “ 急计划” 等,与其说是以对抗俄、 美为主,不如说是为独占中国、 称霸世界服务。 那些持所谓日本陆军“ 坏” 、 海军“ 好” 这一天真观点者,殊不知海军的全面侵华战争计划和世界争霸计划丝毫不逊于陆军,只是因北进战略、 南进战略不同而形态各异。 带着侵华基因的近代日本海军在侵略扩张中崛起,又在崛起后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扩张,可谓“ 贪心不足蛇吞象” ,最终在侵略、 壮大、 再侵略的恶性循环中覆亡,令人深思。 ①孙守鹏编译: 《联合舰队的最后妄想 旧日本海军第五次补充造舰计划》,《 国际展望》2006年第8期。 ②[外山三郎『 日本海軍史』、224— 225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