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竹書〈保傅〉有一支簡作「……天子少長,知=非色,則入……」(A組,933-11I區65),韓巍說: 「知=(知)非色」,「知」下重文號當為誤衍。(注:「知知」也有可能讀為「智知」,義為「其智足以知」。)「非色」,《大戴禮記》《漢書》皆作「妃色」;《新書》作「好色」,「好」當為「妃」之訛。《漢書‧賈誼傳》顏師古注曰「妃色,妃匹之色」,似為望文生義的強解。疑海昏簡作「非」當為本字,「妃」則是同音假借字。然而「非色」究竟應作何解?一時尚無好的想法,姑且存疑,以俟高明。[1] 此說「知=非色」,「知」下重文號誤衍,或有可能讀為「智知」,而「非」當讀為本字。 蔡偉認為,「知=」可讀為「智智」,就是以智為智;「智智非色」,是說崇尚智慧、鄙薄容色,而此句可以和《論語‧學而》「賢賢易色」聯繫起來。[2] 蔡偉對「知=非色」文意的理解大致是可信的,而把它和「賢賢易色」聯繫起來也是對的。去年筆者曾撰文討論「賢賢易色」的「易」字的訓解,主張應讀為「逷(逖)」,訓為「遠離」義。朱熹云: 問:「賢賢易色。」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已分明說了。」(《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一) 此說明「賢賢易色」和《禮記‧中庸》「去讒遠色」的思想內涵大體相同。[3]最新公布的清華簡也可見到「易」字做這種用法,〈四告〉簡23云:「襄(攘)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