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郑振铎 1929年10月,郑振铎从欧洲回来后,从国立北平图书馆上读到常熟著名藏书家丁初我写的《黄尧圃题跋续记》一文,从中得知《古今杂剧》原为明代赵琦美脉望馆的旧藏,赵亲自手抄编定。 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和成就最突出的一个朝代。但当时所能见到的关于元朝戏曲杂剧的资料和文献却很少。而这部64册的古今杂剧,收集了元明杂剧240多种,可谓价值连城的一部“奇书”。 时隔8年,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为了罗致收藏古籍文献,执意留在孤岛上海的郑振铎,又想到了丁初我文中所提到的那部杂剧。他当即去信给北平的友人追问该书的踪迹,又托与丁氏相识的友人去直接询问丁氏。但丁氏答复那部书他是借的旧山楼主的,于是他又专程赶往常熟寻觅。由于军阀混战,那里已是断垣残壁,人去楼空。但郑振铎依然坚信这部《古今杂剧》终有“出头露面”之日。 一天晚上,书友陈乃乾打来电话告知郑振铎,苏州某书商最近发现了32册的元剧,有刻本也有抄本。书主要价千元。郑振铎听罢激动万分,他急切地嘱托陈乃乾:“一定要帮我买下!” 其实当时的郑振铎一贫如洗。他立即将这好消息电告在汉口的卢冀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任职)和在香港的袁守和(北平图书馆馆长)。第二天,郑振铎带着凑齐的钱迅速赶去,将书款交与书店杨经理,并约定次日下午取书。同时,经理又告诉郑振铎还有半部也有下落,现在一个古董商孙某处,至多2000元也可购得。郑振铎听后又是一阵兴奋,一口托他为其购下。 孰料,第二天当郑振铎赶到书店取书时,杨经理说他去迟了一步,唐某处的32册书,一清早就以900元归了古董商孙某。这样两书合一,成了完整的一部,现在孙某已居为奇货,待价而沽。 于是,郑振铎又去找陈乃乾,陈与孙是熟友,经他周旋,孙某总算开口,要价万金。经过3天的议价,终以9000元成交。在同事和朋友的热情帮助下,郑振铎终于凑齐书款。就这样,郑振铎坚持不懈,一波三折,历尽艰难,为国家抢救购置了一部极为珍贵的《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