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是凤姐还是入画“黄了脸”?

http://www.newdu.com 2021-07-27 “红楼梦研究”微信公众 陈熙中 参加讨论

    关键词:王熙凤 红楼梦 白先勇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题为《“这脸子”究竟是谁的?》,谈的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两句话的标点问题。这是王熙凤对李纨说的话,一般以庚辰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整理本都是这样标点的:“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即把“这脸子”理解为指李纨的脸色。但后来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脸子”是属于王熙凤的,所以应该标点为:“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这里的“脸子”指的是不愉快的脸色,只能属于李纨,王熙凤这句话的意思是:“瞧你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冯其庸先生生前有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了我的这篇小文,他说:“最近陈熙中先生写了篇短文章,非常有意义,是说断句的问题,到底应该断在哪里。”①冯先生作为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校注工作的主要主持人,连一个标点的问题都不轻易放过,可见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态度何等认真严谨。
    这次我们的话题是谁“黄了脸”,当然也与脸色有关,但讨论的不是标点问题,而是何者为小说原文的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写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丫鬟的箱子中寻出了一大包金银裸子和男人的东西。庚辰本是这样写的: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②,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因(原误作“为”)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
    白先勇先生在《细说红楼梦》中说:
    庚辰本这里显然是个错误:入画也黄了脸。不对!看到怎么还有男人的东西,程乙本是:凤姐也黄了脸,因问是哪里来的。③
    白先生认为说“入画也黄了脸”不对,应该说“凤姐也黄了脸”才是。为什么呢?白先生没有说明。
    我们知道,“黄了脸”是指脸色变黄,常用来形容人们惊吓或生气时的脸色变化。如:
    1、那雪娥唬的脸蜡查(此处通“渣”)也似黄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
    2、七官脸都吓黄了。(《梼机闲评》第十四回)
    3、凤姐冷笑道:“这半个月难保干净,或者有相厚的丢下的东西……”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据庚辰本,下同)
    4、这傻大姐听了,反吓的黄了脸,说:“再不敢了。”(《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5、把竹山气的脸蜡渣也似黄了……(《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
    6、金荣气黄了脸,说:“反了!奴才小子都敢如此……”(《红楼梦》第九回)
    7、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眼眉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样……(《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8、他又是害臊,又是着恼,把小脸儿都气黄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以上1-4例是指吓的黄了脸,5-8例是指气的黄了脸。
    很明显,说“入画也(“也”字表示强调,相当于“都”)黄了脸”,意思是入画吓的都黄了脸;说“凤姐也黄了脸”,意思是凤姐气的都黄了脸。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按情理而言,入画看见在自己箱子里被搜出一大包金银裸子和男人的物品,自然会显得十分惊恐,于是人们问她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因此在我们看来,“入画也黄了脸”这一句并没有什么错误。
    至于说“凤姐也黄了脸”,乍看似乎也有道理。凤姐因为看见在入画的箱子里搜出了那些东西,所以非常生气,于是追问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这好像也说得通。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的描写来看,凤姐这时候未必会气的黄了脸。
    引起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傻大姐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知道后,故意叫自己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把绣春囊交给王夫人,把王夫人“气了个死”。王夫人起初怀疑是凤姐的东西,凤姐不得不作了一番辩白。对于绣春囊事件,凤姐主张:“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做‘胳膊折在袖内’。”后来王夫人说:“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这样妖精似的东西(指晴雯)竟没看见。只怕这样的还有,明日倒得查查。”凤姐听后的反应是:“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调唆着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词,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王善保家的提出要“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王夫人“因问凤姐如何,凤姐只得答应说:‘太太说的是,就行罢了。’”
    非常明显,凤姐从一开始对大张旗鼓地抄检大观园就不积极。一路上,她只是虚应故事,对于黛玉、探春、李纨、惜春、迎春等固然好言陪笑安抚,对于丫头们也并不疾言厉色。对于王善保家的自以为查出了有问题的东西,她几乎都一一作了解释。对于入画,凤姐的态度比惜春还要宽和得多。惜春说:“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依他,我也不依。”凤姐却说:“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简直可以说,凤姐根本不在意是否能搜出什么东西,倒是对王善保家的处处碰钉子感到快意,甚至在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箱子中搜出潘又安的书信时,她竟“不怒而乐”,对王善保家的挖苦嘲弄一番。从书中上述种种描写来看,我们以为,就凤姐当时的心态而言,“凤姐也黄了脸”不应该是曹雪芹的原文。
    上面我们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心态的分析,得出了“入画也黄了脸”一句并无错误而“凤姐也黄了脸”一句应该不是原文的结论。
    下面再从版本比勘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何者是原文的问题。
    白先勇先生只比较了庚辰本和程乙本的文字,而没有提到庚辰本以外的抄本和程甲本。
    实际上,除了程甲本、程乙本作“凤姐也黄了脸”之外,现存的各种抄本包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梦稿本和甲辰本,均作“入画也黄了脸”(其中蒙府本、梦稿本“入画”二字后被改作“凤姐”)。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程甲本和程乙本是后出之本,而且是有意识地进行加工整理的本子,所以一般来说,凡抄本文字一致而只有程本独异,程本的文字都属于改文而非雪芹原文。
    本文开头所说的“这脸子”究竟是谁的问题,其实也涉及到版本问题。庚辰本中“这脸子”三个字,在程甲本和程乙本中压根儿就没有出现。在程本中,那两句话是这样的:“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竟是为平儿报仇来了。”所以若认为程本是原文,则根本不存在如何标点的问题了。可是问题恰恰就在于,程本不是原文。何以见得?因为其他抄本与庚辰本的文字基本一致: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与庚辰本同作“这脸子”,甲辰本作“这脸弹子”。
    注释:
    ① 郑铁生《冯其庸先生访谈录》,《曹雪芹研究》2013年第1期。
    ② 此句后原有“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八字,一般认为系批语混入正文。
    ③ 白先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