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言学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谚语,多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只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然而对“要嫁人”的“娘”,人们理解的含义却存在分歧。 “娘”是个多义词,主要义项有三: 1.母。《广韵·阳韵》:“孃(娘),母称。”《古今韵会举要·阳韵》:“娘,母称曰娘。”例如,《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孃(娘)去,暮宿黄河边。”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2.年轻姑娘。《玉篇·女部》:“娘,少女之号。”例如,《乐府诗集·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王实甫《西厢记》:“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3.妇女通称。例如,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哪一个衙门里也不敢放娘儿们进去。”这个义项常常作为词素出现在复合词里,如“船娘”“厨娘”“伴娘”“老板娘”。 “娘要嫁人”中的“娘”,属于哪个义项?有第一义项同第二义项之争。 主张第一义项的,认为“娘”指寡母。 《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新一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条说:“娘,寡妇。就像天要下雨一样,寡妇决意要嫁人,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多泛指铁了心要干某事的人很难劝阻。” 民间曾流传一个典故,说这谚语来源于古代状元兼驸马朱耀宗的守寡母亲陈秀英坚持再嫁的故事。在甬剧、越剧、淮剧、婺剧等地方剧中,都有《天要落雨娘要嫁》的剧目,叙述清代书生杜文(或作杜斯文)的寡母林氏再嫁的故事。 主张第二义项的,认为“娘”指未婚的年轻姑娘。 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二“天要落雨娘要嫁人”条云:“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之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之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他是利用古老的阴阳五行说来解说这个谚语的。 最近播放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第29集中,有个有趣的镜头:辜鸿铭、刘师培、黄侃三位鸿儒,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一边散步,一边闲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谚语,辜鸿铭根据王有光《吴下谚联》的说法,断定“孤阴无阳”的“娘”,“应是未出阁的黄花大姑娘”。天要下雨是天道,未婚女子要出嫁是人道,“天道人道这两者是不可抗拒的”。 王有光和辜鸿铭两位前贤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可以接受。我还想略作一点补充: 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角度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中留,强留变成仇”,大姑娘要出嫁,与天要落雨一样,具有必然性,是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一定不移的趋势。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寡母再嫁只是偶然性,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是偶尔发生的小概率的事。 从谚语结构形式的角度看,许多谚语经常是两句平行并列,形成对偶,而且两者有比喻关系,含有内在的相似性。例如: “儿大分家,树大分叉。”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谚语的结构形式,同上面几例是一样的。老天爷要下雨与大姑娘要出嫁,具有比喻关系,两者有相似之处。老天要下雨与寡母要嫁人,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不能形成比喻关系。 可见,“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理解为待字闺中的大姑娘,比较符合这个谚语的本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