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天津书局 韦君宜 与韦君宜老人相识,是因为冯骥才先生的介绍。1983年初,在一次与冯先生聊天时,他兴奋地对我说:你们应该去采访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那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什么叫春潮涌动。并告诉我这个社的社长叫韦君宜,社内官称“韦老太”。对于韦君宜,我不陌生。家里存的整摞上世纪50年代《文艺学习》,其主编,便是她。而且我还知道,她是从延安过来的,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既是资深出版人,又是名作家。 于是1983年春节前,在京城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我们敲开了韦老的家门。正与家人吃晚饭的她,放下饭碗与我们在另一间屋交谈起来。她在介绍了社里的出书成果、新一年的出书规划及文坛盛况后,出乎意料地与我们谈起了天津。只听她缓缓地说:“我虽出生在北京,但上的却是天津南开中学,那时我家住在天津法租界赤峰道。1933年我16岁时,在国文老师孟志孙的影响下,学会了跑书店。孟先生后来成了南开大学教授,正是通过他的指点,我经常去劝业场楼下的佩文斋买书。时间不长,我便发现,在这个堆着许多旧书的不起眼书店里,原来有好多新书,都是学校图书馆里没有的。我在这里买到了《现代》杂志、《汤姆莎耶》和高尔基的作品,而且开始知道逛书店是一大乐趣。”接着,她颇动感情地回忆起了对她影响很深的“天津书局”。当时已对民国天津图书业产生兴趣的我,闻此便不失时机地向她发出了组稿约请。 一个月后,我接到了来稿。她在所附信函中说,由于工作太忙,平时很难写作,但对天津的情感和对青少年时期的怀念,还是让她在春节假期赶出了此稿。在这篇名为《忆“天津书局”》的稿件中,她在介绍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后,便为我们讲述了如下往事:“后来,我从报纸副刊上知道了有个‘天津书局’,就在交通旅馆和惠中饭店中间那条路的路底。这个书店的主人叫老柯,脸上有些浅白麻子。他经营的这书店有大量新书。从鲁迅的一本一本新出版的杂文,到郭沫若的《创造十年》,从张天翼、靳以的新作,到沈从文的《记丁玲》,我都是从这里买的。鲁迅的杂文陆续出版,我一本不漏地买,就全亏老柯一本不漏地供应。后来他认识我了,一去他就笑着给介绍新书。还有上海左联那些时出时停的新刊物,老柯也一概经营。文学月报、春光、文艺新闻……他都有。有时他没有,我向他提了,过些天准有。还有些杂牌作家如穆时英、李辉英、叶灵凤的……他也一概预备。现在看惯了咱们这品种单调的书店,简直真难想象他那么一个三开间的小书店怎么能预备那么多品种的。他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店员,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这位老柯。我能对左翼文学开始有些了解,除了感激教育我的师友之外,决不能忘掉亲切含笑给我介绍新书的老柯。抗战一开始,我从北平跑回天津的家。再去天津书局,只见书架上摆满了《蜀山剑侠传》之类的书,我抬头看老柯,默然无语。后来我就没有再去过了。” 以上是韦老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全文刊发在小报《天津书讯》1983年第4期上。由于《天津书讯》当年传播范围有限,如今各图书馆与旧报刊市场已很难寻觅,故而韦老这篇文章影响力不大。即使在韦老所出的各种著作中,此文也未被收入。有鉴于此,今日我将这一难得史料重新披露,希望它对研究韦老生平和天津文化史能有所帮助。此外,近年来我对民国时期天津文学及新闻出版兴趣浓厚,曾搜集了一些史料,也有几部论述这方面的专著出版,现仅对韦老的回忆略作解读如下。 在近现代天津,署名为“天津书局”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有两家。其一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以前创立,主营图书销售,兼营出版,不久便停办;其二则为1925年柯益茂夫妇在南开学堂大街(今南开中学对过)开设的新记天津书局,主要以零售教学图书、杂志及文具为主。由于开业便获利,遂于1926年迁址繁华地段法租界马家楼,旋即又在法租界劝业场对面的交通旅馆旁设立分店,并对经营品种有所拓展。据1931年的一则广告称,“天津书局经售下列各家出版的新书:光华书店、北京书店、开明书店、美的书店、楼社、新月书店、出版合作社、未名书店、泰东书店、海音书店、亚东书局、晨报社,代订《语丝》周刊、《北新周刊》、《国学月报》、《哲学评论》”。其所售图书品种之全与经销的出版单位之新由此可见一斑,同时该书局所售书刊的新文学色彩也不言而喻。韦老回忆的“这书店有大量新书”,便是指新记天津书局分店的这一时期,而那位“亲切含笑给我介绍新书的老柯”,则是柯益茂。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天津沦陷,该书局的这些“新文学”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者则是平津沦陷时期著名通俗小说作家如还珠楼主、刘云若、白羽、郑证因、陈慎言、赵焕亭、戴愚庵、姚灵犀、凫公、李山野、朋弟、月明楼主、孟画如等人的作品,这便是韦老回忆中所指的“书架上摆满了《蜀山剑侠传》之类的书”。而且在此前后,该书局还独家出版了大量此类小说。从我收藏的一份1941年4月的“天津书局图书简目”可知,抗战期间天津书局对北派通俗小说收集囊括之全,同一时期其他书局无法相比。通俗小说销售已明显成为天津书局的特色,而且颇具规模。其店主欲打造北派通俗小说大本营的意图已清晰可见。 抗战胜利后,为满足在津盟国军人的需求,该书局又从国外(主要是美国)买进原版书,用扫描机翻印后,上架出售,较有影响者如林语堂的英文小说《旧时京华》、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等。这种不经翻译便复制出售的图书显然已不是出版,而是“盗印”。天津书局由小本起家,以销售进步书刊和新文学被关注,因出版贩卖通俗小说而获利,最后却做出了“盗版”之举,至此其店主人的投机心理与商人本性已显露无遗。也正因此,1949年1月15日天津新生后,该书局便关门歇业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