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21-11-10 中国民俗学网 毛巧晖 参加讨论

    一、文化启蒙与通俗化实践:神话研究的发轫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之后,神话研究在“西方中心的知识范式和文明观念”之下得到初步发展。周作人受希腊神话影响颇深,他在学校里学过希腊文,后又翻译“亚坡罗陀洛思的神话集”。在东京时,他阅读了该莱的《英文学中之古典神话》,后又得到安特路朗的《神话仪式与宗教》,逐渐对神话本身有了兴趣。其后阅读“亚坡罗陀洛思的原典,福克斯与洛士各人的专著,论考方面有哈理孙女士的《希腊神话论》以及宗教各书,安特路朗的则是神话之人类学派的解说”,又产生对文化人类学的兴趣。周作人谈及希腊神话时,引用哈理孙女士所言:“这是希腊的美术家与诗人的职务,来洗除宗教中的恐怖分子,这是我们对于希腊的神话作者的最大的负债”。他认为,因了多年的专制与科举的重压,人心里充满着丑恶与恐怖而日渐萎靡,对于现今的中国,神话这种一阵清风似的被除力是不可少,也是大有益的。周作人《神话与传说》(1923)、《神话的辩护》(1924)、《续神话的辩护》(1924)、《神话的趣味》(1924)等文章中均体现了上述思想。
    1923~1927年,黄石在广州白鹤洞一带的协和神科大学求学期间,在校长龚约翰(Dr.John S.Kunkle)的支持下,潜心研究神话,完成《神话研究》一书,并在本校学生刊物《晓风周报》上发表。离开协和神科大学后,他于1927年前后的暑假,着手整理、改删、增补已大体完成的书稿,交付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此书为中国神话研究领域的首部专著。1928年,世界书局出版了谢六逸《神话学ABC》,作者在“序言”中提到,中国需要“神话学”(Mythology)这种人文科学的出现。他写作此书的初衷,意在“应入手研究神话的人的需要,将神话一般的知识、近代神话学的大略,以及研究神话的方法,简明地叙述在这一册里”。此外,谢六逸编纂了《海外传说集《伊利亚特的故事》《小朋友文艺》《世界文学》等。其中,对于神话的搜集整理于民间文学文本、理论研究均具有建构性意义。1929年,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神话杂论》《北欧神话ABC》陆续出版。他在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和研究了中国神话。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赵景深《童话学ABC》、郑振铎《希腊神话》、林惠祥《神话论》、沈赓虞《新儿童的世界神话》、闻一多《神话与诗》及林兰女士《民间故事》等,对神话研究的基本问题、基本话语进行了提炼,从文学与历史角度分别进行闸释。这一时期,除了学术目的外,民间文学的通俗化实践也并行发展。如成立于1934年7月的通俗读物编刊社,其前身为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其从肯定通俗文学对抗日救亡工作有益的立场出发,提出“旧瓶装新酒”的主张,即从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新文化,从最早的鼓词、剧本、弹词创作,到后来民间各种体裁,如章回小说、评书、鼓书、唱曲、旧剧、小调、歌谣、相声、双簧、拉洋片、连环画、年画,等等。神话亦是其中之一,并在后来的解放区文艺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围绕革命核心的基础上,延安时期的民间文学逐步汇聚为革命民间文艺。以歌剧“白毛女”为例,其题材来源于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中国两千多年毛女神话谱系的现代演绎。解放区文艺实践中的毛女叙事发生了重要的革命,毛女神话谱系内部呈现出断裂与延续并存的矛盾状态。
    1949年以后,民间文学在新的学术体制中实现了学科独立,在沿承延安时期解放区文艺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神话》《西南少数民族及其神话》《神话故事、歌谣、戏曲散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研究著作陆续出版。1953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识别工作与各民族历史调查,为民间文学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重要前提。1958年7月,第一次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的方针,这不仅推动了民间文学理论层面与资料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也为神话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重要前提。这一时期,各版本文学史中“神话传说”部分均已明晰,多于“绪论”部分单独设节论述。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一章即为“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作者于书前“新序”中自述,书稿上卷写成于1939年,出版于1941年,1949年以后,他对中国文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于是修订后在1962年重新出版。此书亦于1957年在上海古典文献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章为“殷商社会与巫术文学”,“古代的神话传说”仅作为附录附于章节之后,作为补充。张紫晨《民间文学知识讲话》系统介绍了“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对于文艺创作的意义”“民间文学的分类”等问题,在民间文学类别之下,他将“神话”“传说”独立于“民间故事”之外,认为神话分为“斗争神话”“解释神话”两种。袁珂编著的《神话故事新编》“前言”中分别论述了“神话”与“现实”“仙话”“历史”的关系。袁珂认为,神话的意义表现在“对自然力的征服”“人对命运的不屈”“和非正义的统治者作斗争的精神”“对劳动创造的歌颂以及对事物起源的幻想”等。高亨、董治安合著的《上古神话》,是1959~1960年间由山东大学中文系部分师生编写的,书中分“上古神话的产生与流传”“神话与传说及迷信的区别”“几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上古神话的成就”“上古神话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五个部分展开论述。这一时期有关神话的搜集整理及理论建构,成为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的坚实基础。
    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再到1953年的民族识别与各民族历史调查,各民族的神话和传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逐渐凸显——象征性地转化为本土现代社会、多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