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清康熙瓷画“老蚌生珠图”有何寓意

http://www.newdu.com 2021-12-01 未知 李益炯 李熊熊 参加讨论

    ■浙江杭州 李益炯 李熊熊
    清代康熙年间曾经出现过一种其他历史时期极少见的瓷画图案(图1—图6),其画意十分隐晦,值得探讨一下。
    这种图案的主体纹样是一只珠蚌,正开口吐出一颗圆润的宝珠。为什么说它是“宝珠”呢?因为明清瓷画中,宝珠有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就是在珠的某个方向,加画一束火焰。我们看6幅图上的蚌珠都带有火焰,故不是一般的珍珠,而是宝珠。宝珠也称骊龙之珠,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得到这种宝珠,可以转化成龙。从珠蚌的配饰纹样看,有两大类:一类是珠蚌之外配画波浪、云团等(图1—图3);另一类不画波浪,只有珠蚌(图4—图6)。这样两类画法,都是有所考虑的。
    先来看第一类画法。图1至图3都在珠蚌下面画着巨大的波浪,前两图还在空中画着云团,表示空间的广阔。这种画法是要表示珠蚌生存于大江大海中。在传统观念里,只有大江大海里的珠蚌才能哺育出上等的宝珠,所以配上大波浪有暗示宝珠珍贵之意。
    第二类画法(图4—图6)是对第一类画法的简化。因为画面上内容一多有导致主体珠蚌不够清晰的缺点,故去掉波浪、云团。图4还另外画了一些水草作为点缀,图5、6就一点配饰都没有了。因当时人们对第一类图案已经熟悉,第二类图案的简化也就不影响画意的传达了。
    那么,这种珠蚌图的画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们表现的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成语典故:“老蚌生珠”。
    “老蚌生珠”出自三国时期孔融和韦端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原文在《三国志·荀彧传》,传内有一注引《三辅决录》记载:“康字元将,亦京兆人。孔融与康父端书曰:‘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端从凉州牧征为太仆,康代为凉州刺史,时人荣之。后为马超所围,坚守历时,救军不至,遂为超所杀。”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韦康字元将,京兆人。孔融在写给韦康之父韦端的信中说:“元将前几天来我家,我发现他学识广博,气度不凡,宽宏坚毅,将来必定是能成大事之人。昨天仲将(韦诞)又到我家中。我发现他敦厚老实,博学聪慧,将来会是个守护家族的能人。没想到您这个老家伙还能生出两个这么好的儿子,你应该好好珍惜啊。”韦端为官多年,从凉州牧调任朝中担任太仆,韦康则接替父亲担任凉州刺史,时人都认为这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韦康后来被马超围困,坚守很长一段时间,援军未至,最终被马超所杀。
    孔融与韦端显然是老朋友了,所以信中可以开玩笑,用“不意双珠,近出老蚌”来调侃韦端。此事后世演变成“老蚌生珠”一语,用来称赞别人有贤能的儿子,也用于借指老来得子。
    在明白“老蚌生珠”的含义后,我们联系康熙年间汉人的心态和情感来作分析,看看哪些人容易对这样的典故产生共鸣?康熙时期,汉人的心态有两大类:一类是屈服于满族人的统治,安心做新王朝的顺民。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争相走上仕途,争取出人头地。满足他们心态的瓷画有很多,比如“教子折桂”、“望子成龙”“杏林春宴”“鹿鸣宴”“状元归来”等。这些与科举有关的题材,明清其他时期的瓷画上也有很多,不足为奇。另一类是在内心不愿意屈服的汉人,他们总想着有反清复明的那一天。满足这些人心态的瓷画题材也有不少,“老蚌生珠”就是其中之一。
    清初那些一心反清复明的人士,行动失败之后仍在心底坚持理想,等待机会。但当他们进入垂暮之年,反清复明的可能性已经很渺茫了,他们最后的期盼可能是:子孙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成为新一代抗清力量,并取得最终的成功。这种心态与“老蚌生珠”非常贴合。所以我们认为,《老蚌生珠图》应该是隐晦表达康熙年间反清人士最后一盼的瓷画,这种题材在瓷画史上绝无仅有。
    下面我们再来重点剖析一下图7这幅瓷画。这幅瓷画可说是《老蚌生珠图》里极少见的大胆之作。它的画面中心也是珠蚌,但不同于其他珠蚌图的是珠正在变化成龙。龙的身体盘踞在一块山石之上,背后是宽阔的江海,这是占据江山之意。天空中有一大片乌云,这是恶劣环境的象征,也就是清朝统治的象征。刚从宝珠化成之龙,心怀在恶劣环境中重占江山之志,这正是反清复明人士最终心愿的形象写照。这样直接的心意表达,实在是令人敬佩的大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