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强考古学科建设及考古工作的方针政策,中国考古学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随着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考古学术研究新成果也在不断涌现。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考古与文物》,是我国重要的考古学期刊,创刊于1980年,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宗旨,以田野考古、出土文物研究为主要内容,设有“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古文字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等栏目,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各种评价体系中,《考古与文物》始终名列前茅,仅次于《考古学报》《考古》和《文物》三大期刊,在各省级文博刊物中稳居前列,得到行业内的一致认可。但在考古研究机构扩编、从业人员大幅增加的现实情况下,面临着新的不容忽视的挑战。 快速发表、出版考古成果,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方面是大量的考古新发现、新成果等待发表,一方面是有限的期刊版面不足以支撑其快速发表。《考古与文物》全年发稿量约90篇,但近几年来,每年收稿量均在500篇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650余篇。因每期发稿量有限,所以稿件录用率一直维持在约1/5,大量优秀的稿件得不到及时发表,稿件积压严重。一般来稿刊发周期都在2年左右,古文字方面的稿件有的等待时间更是长达5年之久。 重要考古发现不能及时公之于众的窘境,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科的发展和新发现新成果的普及。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与大幅增加的考古科研力量,在推动考古学科繁荣发展同时,也涌现了大批的重要的考古科研成果。然而,国内专业考古文博期刊只有10余种,远远满足不了学科发展和成果公布的现实需求。考古期刊的扩容势在必行。这对满足科研和公众需求、适应考古学科的发展、推动学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古文博类期刊是考古成果发布的重要载体,是推动考古学科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考古期刊建设要高度重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引领正确学术方向。考古学期刊不仅承担刊布考古新发现资料的责任,同时也要重视考古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同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不断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考古期刊的扩容,是保障考古资料及时公布、促进考古研究的快速转化、推动考古学研究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考古与文物》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