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日报社,内蒙古 赤峰 024050) 郭大顺(1938-),河北张家口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68-1983年,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从事考古研究,期间任副队长。1983-1994年,任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兼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史前玉器、文化遗产保护和苏秉琦学术思想研究。发现并主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保护和规划。主持编写《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著有《红山文化》《追寻五帝》《龙出辽河源》《探索古辽西》《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等专著及论文300余篇。 日前,笔者就“红山百年与文化自觉”专访了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郭大顺先生认为,中华文明有自身发展道路与特点,红山文化是典型代表。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实证,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基础。所以,红山文化研究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密相连。现将访谈内容及郭大顺先生的观点整理如下。 问题的提出 “文化自觉”由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提出背景是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要保持文化的多元化,必须对自己历史文化有“自知之明”,即费先生此前提出的中华民族和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费孝通先生于北京大学百年诞辰时曾发表《北大百年与文化自觉》一文。在这篇不到3000字的短文里,谈到他读苏秉琦先生《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时说:“这是几代北大人的成果,是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自觉。”“我这几天正在看刚出版的我的同代人北大教授苏秉琦先生的遗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深有感触。这本书代表了北大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实事求是研究的传统,这是一本人文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觉,它用古代遗传的实物来实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的过程,在中国人面临空前大转型的时刻,在学术方面集中了北大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这样一本著作,意义深长,引起了我的深思。”(《光明日报》1998年6月8日) 此后,由费先生倡议,从2001年起先后在沈阳、杭州和成都召开了“中国古代玉器与文化传统”为题的学术会议。第一次会议以红山文化玉器及以玉为礼到以玉比德为主要内容。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也以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为主要内容。 苏秉琦先生的六大区域划分理论中六大区系分成两大块:一块面向大陆,一块面向太平洋。这六大区系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影响是相互的,一般以为是中原向四周扩散。苏秉琦先生提出,山西陶寺与其周围文化是一个综合体,不是一支蜡烛向周围放射,而是四周向中原汇聚为主导方向。这个观点,现在被大家广泛接受。同时,苏秉琦先生考虑的历史是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学术目的,就是揭示十亿人民、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基础结构,中国各民族文化一直打不散,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基础结构从史前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中国文化传统(长期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如何从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从涓涓细流汇成长江大河这个千古之谜,从考古学寻找‘破密’的钥匙。”回答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的根本原因。红山文化在说明这两大课题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料。 红山百年的思考 红山文化考古百年(1921-2021),以牛河梁遗址发现为界分为前六十年和后四十年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21-1979年),1921年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发掘,1935年赤峰红山后发掘,20世纪40年代梁思永、裴文中先生的研究,1954年尹达先生根据梁思永先生建议定“红山文化”。第二阶段(1980-2021年),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对红山文化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牛河梁祭祀型遗址归纳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祭祀遗存的规范化,如坛庙冢和玉器的形制结构组合等;二是祭祀礼仪的制度化,如葬玉组合制度,这背后是信仰的体系化。牛河梁祭台三层,明确是祭天用的。祭天和祭祖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礼仪,尤其是祭天,是国家行为,天子要亲为。祭坛又同女神庙一南一北,既成组合,又有南北中轴线的布局。这种祭祖与祭天的礼仪,祭祀建筑的类型、组合、结构、布局,特别是祭天遗迹方位(南郊)结构(三环式圜丘坛体),从五千年前文明起源经秦汉、北魏、隋唐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文化的南北交汇 南北交汇在红山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突出表现为玉器与彩陶的对话。彩陶与玉器,是史前时期艺术含量较高的两种文化因素,它们在距今约六至五千年前后遍布中华大地,却各有主次,且一西一东各有主要分布地域。只有红山文化为彩陶与玉器并重又互有影响。而且红山文化的积石冢上有彩陶筒形器,女神庙出土了彩陶祭器,红山文化特有的龙鳞纹是吸收仰韶文化彩陶技法形成的文化特色。红山人将外来因素神圣化,以此来理解苏秉琦先生所说的“华山玫瑰燕山龙”。 红山文化是南北交汇的结晶。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可以看作是以龙和华(花)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共同体结合到一起,迸出的文明“火花”。 红山文化的发达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兴隆洼遗址和查海遗址都出现玉器和龙的形象,是万年文明起步的证据。林西白音长汗、巴林右旗都出土了神化的人面,特别是查海遗址附近的他尺营子遗址所出神人面石雕件(距今7500年),图像复杂,艺术含量甚高,并影响湖南高庙文化(湖南洪江)及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最近,在黑龙江饶河小南山和吉林白城双塔遗址还出有近万年的玉器。 郭大顺先生引用苏秉琦先生的观点,认为文明能够传下去就是文明,文明起源是以传递为标准的,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汇集到一起,中国有了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