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古道热肠的张鸿汀

http://www.newdu.com 2023-05-09 中华读书报 高羔 参加讨论

    1946年秋,胡适委托南京中央大学甘肃籍学生马騄程,寒假回乡省亲时,能否帮他带一部张鸿汀所著的《陇右金石录》。当胡适收到该书后,大喜,后又当面将该书推荐给国学图书馆馆长兼国史馆纂修柳诒徵先生。柳看后,也颇喜欢,于是又托马騄程也给国学图书馆代购一部。
    那么这部书的作者张鸿汀又是何许人也? 张鸿汀(1890—1950),名维,号鸿汀,甘肃省临洮县人,21岁时以拔贡赴京朝考,授清廷学部书记官,自此从政,服官凡四十载,后任甘肃省参议会议长。
    纵观张鸿汀一生,虽身居高位,但仍以学术研究为己任,学识渊博,著作等身。顾颉刚先生曾评价他:“以一人之身,六十之年,当扰攘之世,而有如此之卷帙,许大之志愿,可谓豪杰之士。观其所出版者,皆切实不苟,精力贯注……予游西北,所接读书人不多,乃有此博雅之才,洵出人意外矣。”
    张鸿汀先生博览群书,对于诗词创作、修志研史、金石著述无不精通。其哲嗣张令瑄先生生前曾对笔者说起:“我家老大人(指张鸿汀)待人宽厚仁和,每日自限必须读书150页,如当天公务忙、事物繁,未读到150页,则第二天一定补之。所以总给人以手不释卷的印象。”张鸿汀曾在《抒怀诗》中也写道:“我生无所好,所好惟读书。兀兀穷日夜,终年苦不足。上希马与班,下亦希方吴。”张鸿汀自命书斋为“还读我书楼”,仅从名称上看,就张扬着一种摒弃其他一些蝇营狗苟的琐碎事物,秉承着古人所说的“读卷好书增见识,省些闲事养精神”的治学态度。据张令瑄撰文回忆,还读我书楼藏书达万卷之多,四周墙壁张悬有林则徐、林琴南、章太炎、张大千等名人的书画。抗战期间,往来于甘肃兰州的民国政要于右任、萨镇冰、邵力子、张治中,和学者向达、夏鼐、梅贻宝、常书鸿,以及九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包尔汉等人皆前往拜访。
    张鸿汀虽著作等身,且身居高位,但他还有古道热肠的一面,正如其哲嗣张令瑄所说其“待人宽厚仁和”。故今暂不谈张鸿汀治学,仅谈其一二则轶事,即可窥其于亲朋、于公益之事的热忱,彰显一代学人的风范。
    救助故人之后
    1931年初夏时节,张鸿汀收到一封来自湖南岳阳的信函,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位叫陈原瑞芝的妇人写给他的,信的内容是:
    鸿汀先生大鉴:昔年亡夫三洲宦游陇上,识拔先生于众人之中,师弟情深,往来亲密,历廿余年如一日。而先生器识宏远,青云直上,亡夫每对客畅谈莫不引以 自豪。此瑞芝在侧所习闻也。民十四西北军入甘,亡夫以政见不合辞,遂祈服。不料南旋以后匪患频仍,到处趋避,困顿舟车,竟因此病故北平。前岁冬间始克运回安葬,草草蒇事。岳阳近年以来,天灾匪祸无岁不有,而筱三势力孤弱,不善治家,以致所遗薄产,变卖殆尽,再过一、二年衣食亦恐将不保。回忆亡夫一生长厚,为官廉正,而结果如此,可为寒心。多情如先生当亦为之扼腕也。瑞芝前者留学沪上艺术专校,意在求得一技之长,以维个人生活,而家运迍邅,不得不中途辍学。刻下寄住岳城,一筹莫展,伏思先生慷慨尚义,必不忍见亡夫家庭破落,而有以周济之。至于人穷旧债,则非瑞芝所愿为也。环境压迫,远道求援,区区苦衷,尚希原宥。敬颂勋绥,并候回玉。
    陈原 瑞芝 肃启
    六、十四
    写信者原瑞芝的丈夫陈三洲,为湖南岳阳人,曾在甘肃宦游,得以结识张鸿汀。后来陈三洲因与西北军在甘的主政者政见不合而辞职,陈三洲后病故于北平。原氏因此没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窘。张鸿汀接到这封信后,当即寄去200块大洋。然而对于张鸿汀的慷慨帮助,陈家却是诛求无厌,仍不断来函索要,不久张鸿汀又寄去200元。没过多久,陈三洲的儿子陈筱珊又来函向张鸿汀要钱。信是这样写的:
    鸿汀老兄惠鉴:前奉航函,敬悉种切,并承两次邮汇贰佰元,当即遵命,如数转交原庶母收讫。推爱屋乌,同深感荷。李毅仁处,我公复函弟已见过,渠云拟再复信尊处矣。鼎儿已于上月十三结婚,虽了向平之愿,而一切费用开销,待呼将伯,爱我如公,能否再为接济五陆百元用解困急? 倘蒙金诺,则感荷隆情,匪言可喻。肃复奉恳,敬请勋安。
    世小弟陈宗谋拜启
    “陈宗谋”即陈筱珊,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原瑞芝并不是陈筱珊的亲母,因陈筱珊称原瑞芝为“庶母”,原瑞芝应是陈三洲的妾。在陈家人眼里,张鸿汀就像他们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同时又是一棵大树,有了这棵大树还愁没阴凉吗? 所以陈家接二连三地向张鸿汀求援。不久后,张鸿汀又收到了陈筱珊信中提到的李毅仁来信。李毅仁与陈三洲同为湖南岳阳同乡,并有师生之谊。李毅仁在信中告诉了陈家家道中落的原委:
    尊师三洲观察逝世以后,其家庭状况日趋衰落,筱三(珊)夫妇沉于嗜好,萎靡不振,岳城房屋两所无形化去,田产亦变卖殆尽,所有古董字画运汉出售,又皆被人骗去。鼎生今已弱冠,任其在家赌博耍狗,毫不管教。三老清白传家而有此等后人,诚可太息。
    从李毅仁的信中,我们得知,陈家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陈筱珊夫妇皆染上了鸦片烟瘾,而他们的儿子陈鼎生又在家赌博耍狗。岳阳的两所房产和田地皆变卖殆尽,原来家藏的一些古董字画运到武汉,又都被人骗去。
    张鸿汀前后汇去的六百元钱被陈筱珊据为己有,并未给其庶母原瑞芝分文。接着李毅仁又在信中对原瑞芝这样评价描述:“原夫人性情浪漫,以前在沪求学,以及在省在岳,其行为固属可鄙,但手中存款数千元早被三老用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毅仁对原瑞芝充满了鄙视,称其性情浪漫。
    在得知实情后,张鸿汀并未置之不理,而是本着仁义宽厚的胸怀又寄去了两百元。这次接到汇款后,陈筱珊回信称已与原瑞芝分家,“邀请户族到场,公平分析,各书字据,均无异议”。但张鸿汀寄给他的两百元仍未给原瑞芝,“屡承关注,寄款贰佰元,本应转付交渠,则恐日后尊处更忝麻烦,弟意俟其行止决定,再为付给,质之高明,以为然否?”这当然是陈筱珊的托辞,明眼人一眼就会看出,他绝对不会给后母这二百元。
    锦上添花者大有人在,但雪中送炭者却为鲜见。张鸿汀能够对仅共事几年的同僚后人进行接连救济,实属难能可贵。但是这种救济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头。正如李毅仁给张鸿汀信中所写的:“我公古道照人,殷勤念旧,极所钦佩,如能为筱三(珊)谋一小事,俾得时常就教趋入正轨,此乃上策。若仅以金钱接济,恐非善后之道。”最后张鸿汀是否给陈筱珊谋得个小差事,就不得而知了。
    力争莽权归属
    1925年秋天,在甘肃定西巉口镇,一个放羊的孩子发现一只蹦跳的松鼠钻进崖坎上的一个土洞里,他为了捉住这只松鼠而顺着洞往下挖,发现了一些不明金属物体,这就是国宝级文物——新莽权衡。当时破土而出的新莽权衡包括五权、一衡、一钩和一丈,共8件。后来这8件铜器被运到省城兰州,被古董商人马实斋仅以废铜的价格,用60块银元廉价买走,后以240块银元转卖给古玩商人张寿亭。北京古玩商朱柏华又以140块银元将铜衡和9斤铜权买入,随后以5100块银元转卖给北京琉璃厂尊古斋古玩铺。而其余6件,由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杨慕时先生用800块银元买下,后转交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1932年,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的6件文物,除最大最重的石权外,其余5件悉数被盗。第二年7月,在天津市英租界源丰永珠宝店发现了正欲运往国外的5件文物后被及时追回,妥善保存于北京团城。此后不久,先前尊古斋古玩铺所购得的两件权衡,也由故宫博物院按原价赎回。1934年春,中国学术协会在团城举办了“西北文物展览”,新莽权衡首次公之于世,反响哗然。
    当时张鸿汀担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他为了编纂《甘肃新通志》,正赴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等地查访资料。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新莽权衡展出的盛况后,觉得莽权出土于甘肃,主权应属甘肃,应由甘肃省保存。于是他给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的朱绍良写信,希望能将新莽权衡运回甘肃。朱绍良接信后,也积极运作,并给张鸿汀写了回信,内容如下:
    鸿汀委员仁兄台鉴:接诵来函,备悉一切。查莽权,前由故宫博物院呈请政府拨归该院保存。当经电呈行政院声明主权属甘,请饬发还,旋准教部函达,准行政院秘书处函保存莽权问题,奉谕交部向有关各方妥商呈复,嘱查照见复等因,复经函复。该权原系甘肃出土,又系以巨金购获,主权属甘,自应发还甘省,俾成完璧。各在案,迄今日久,尚未准函复,除俟该部函复至日再行函告,以便交涉外,兹将复教部函稿抄送一份,希即亮察。至马院长在京并未晤面,并及专此布复,顺颂旅祺。
    弟朱绍良启七月廿三日
    新莽权衡最终也未能回到甘肃,反而离甘肃渐行渐远。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和稀世文物被运往台湾,其中5件(三权一钩一丈)也随这批珍贵的文物于1949年运到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被盗劫余的存放于兰州民众教育馆的最重的一件石权,于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送往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后与另一衡一权一起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1年5月,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黄公望所绘的《剩山图》与《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引起了两岸的关注。但不知两岸分藏的莽权何时也合璧展出? 也许为时不会很久,让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