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宣统三年清廷辑译辛亥革命国际舆论档案(下)

http://www.newdu.com 2023-08-16 中华文史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参加讨论

    按 语: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清政府派北洋新军南下镇压,并任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外务部电示各驻外使臣搜集各所驻国政府、政界人士及报纸对于中国时局的议论,随时摘要翻译,邮寄国内,对于重要的议论要以电报的形式及时通报。此后,驻荷、英、法、德、日、美、俄等国使臣相继将所驻国有关中国时局的议论,以信函和电报形式报送外务部。外务部职员也收集翻译相关信息。其中有对中国时局的报道,对未来走势的预判,也有对中国历史、社会、政界人物及国民性格的分析,颇具价值。值此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外务部、军机处电报档中,选录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选编者 赵增越
    
    驻日本使署为译寄《日日新闻》等文章事致外务部信函(续)
    宣统三年十月十七日
    《支那三分说》(译东京《二六新闻》)
    共和之思潮横溢于南方,袁世凯组织内阁于北京,赵尔巽保皇尽瘁于满洲,支那鼎足而三之势已成:大致黄河以南为共和国;河北三省、直隶、山东、山西共守信条,建民主的君主立宪国;满洲本清国发祥之地,清朝或拥河北三省皇帝之虚名而君临满洲。如此,则不得谓之无三分之势。然袁世凯虽已组织内阁,而实权仍在庆亲王、徐世昌掌握之中,袁不过为庆亲王与摄政王争权耳。共和思潮日渐浸润于河北三省。孙宝琦以皇族之亲戚尚固守山东为共和国,天津、北京亦难免为革党浸入。袁世凯之危有如风前烛。然赵尔巽对于清朝固极忠诚,而无左右满洲之实权。奉天保安会虽推赵为总裁,而会中多半亦赞成共和政体,且将结马贼共谋举事,其机亦危在旦夕。故河北三省之欲共守信条,维持民主的君主立宪,及东三省之欲保持清朝,其难不待智者而后知。假使三分之策果成,河北三省及满洲三省果有保其独立之实权耶?袁、赵果有保其独立之能力耶?两省苟无实权实能,其为革党所灭者必矣。若袁、赵假外国兵力以制革党,吾恐各国绝不能应之。何以言之?纵支那三分势暂能维持,终不能持久也。且列强之意素主放任,况支那现在之大势乃多年培养之结果,非一朝一夕之事也。若以一时之利害干涉之,其害亦不可测。为今之计,各国仍以放任为得策。若弥缝一时之干涉,不但不足以压倒共和思潮,亦不足以左右天下大势。袁、赵虽欲三分支那,终无实行之望。当今之时,支那三分之策较鄂军勃发之时南北两分之策尤难。故支那三分之说不得其当也明矣。
    驻荷代办袁祖申为荷兰报称美法愿意共和等事致外务部电报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
    和报称:日俄协商扶皇统,仿德制,建联邦。美法愿共和。申。皓。
    《德华报》为俄外部称俄在远东与法英日和同办理等事电报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俄外部大臣言俄在远东之事与法、英、日本和同办理。
    俄国出口商会禀请政府利用中国现在内乱,扩充俄在蒙古商务。俄首相不允所请,惟答以此项事件只准由商会自行提倡。
    驻俄大臣陆征祥为与外部大臣晤谈对华宗旨事致外务部电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沙外部到任,昨晤。据谈对华宗旨,只愿保存条约固有利益权外,决无他意。又及乱事,则称极盼大局早定云。祥。
    驻日公使馆译录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日本预备对清之三策等文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日本预备对清之三策(东京《日日新闻》)
    日本业已决定对清之态度,令松井参事官赍此方案驰赴北京,与伊集院驻清日使接洽。此举本于日英俄三国协议,并得美法两国之同意固不待言。闻其内容厥有三策。
    第一,以清国领土保全为主眼,而创立民主的立宪君主政体之际之日本对清态度。
    第二,满汉两立之措置,即以黄河为境,将江苏、河南以南之地分割于革命军,宣布共和政治;黄河以北则依然属于满朝之措置。(闻举黄河以南割让于革命军,而集中革命主义者于此地之意见,实出于袁氏云)
    第三,以上二者皆不就绪,如满汉战争之下,两者之中有一胜一败之际,宜如何措置之方法,日本此际虽与列国协议,因清国时局之解决上,欲为居中调停之举。然日本以领土保全为主眼,坚持不容列国分割之方针,此点日本政府实有确然不拔之决心焉。日本以外诸国,除德美两国似有冀乘此而获几许利权之意而外,英国则自始至今似乎未有逞其野心之状态也。
    以上之方针,应俟官革两军所提出之讲和条件之如何随宜择定。今后尚须几经折冲,而始能以解决,至速大约须在明年三月之交,目下所为不过属于准备之行动。其谈判之渐入佳境之期,恐亦须待明春正月以后矣。
    帝国调停(阳历十二月五日译《万朝报》)
    驻美大使馆参事官松井往北京,当有认对清政策发展之事。帝国政府于清国乱事发生之始,早决两军和议不成,战事必至久延,干涉调停自不能已。旋以两军形势未分,不得调停之基础案,故但作局外之旁观。今两军形势渐定,当局之所谓调停基础条件不难发见。当局亟依此条件作成大要之调停案。内田外相于过日阁议,曾有关于此事大要之报告。据更观察北京之实情,与我伊集院公使详细讨议,故松井参事官北行,但预定留北京日数只一星期,与伊使密议之结果或有多少调停案之变更,且关于调停时期,难保无几分之延缓。总之松井氏此行,于一星期前后最宜注意,而所谓调停案之内容,虽绝对秘密,其根本方针非共和政之创始,亦非清国二分之施行,于民主的立宪君主制之下,保全清国之现领土,且始示无论何时绝对不变此根本方针。帝国调停无非善意,不存何等之希望于其间,且亦非出于一己之单独行为,与同志之列国合为一辙。通信员所传日英美三国政府协定全属子虚,惟日英两国政府时有意见之交换,即协同行为默契之俄国政府与帝国政府所见亦同,有从帝国处置之模样,右三国之协同可即成立。美国政府从来之关系上亦应参加,惟尚无意见之交换。据此观调停实行之时日,当在官革两军之军资兵粮铳弹消尽时也。
    汉阳克复(东京《时事新报》)
    革命军业已从事于南京之攻击矣。以连日之战况征之,其陷落之期将必不远。无如汉阳一地忽于二十七日为官军所克复,革命军皆溃散而至武昌,甚或有武昌亦已降服之说。武昌之降服与否固仅属传闻,尚无确报,汉阳之克复则已属确定之事实矣。革命军首领黄兴或谓其逃至南京,或谓其潜至武昌。即黎元洪之行止,亦传说甚多,莫衷一是。汉阳战况虽尚未得其详,然要之革军皆纷纷溃走之说亦属可信之情报也。
    汉阳乃武昌之要塞,武昌为革军之本据,工兵厂之设备又在汉阳,无论攻守,皆属险要之地。革军于此,其必竭全力以守之也明矣。今一旦俄然克复,殊出意料之外。是盖因官军之兵力日渐增加,兵器弹药之供给亦复充裕,革军则反是,既已处于不利之地位。且闻彼军之中又生内讧。其遭此失败也,殆未始非起因于此乎!夫汉阳虽已克复,革军之士气若果能同心协力,发奋为雄,则武昌尚非在必不可守之数。无如内讧既兴,而主将黎元洪又复不知所在。此等风说若果确实,则诚不能不为革命党憾耳!
    武昌情势之如何姑待异日之详报,惟汉阳克复则固不独武昌之革军大受惩创已也。彼军之全局,盖均蒙其影响矣。南京之战,革军之势甚炽,陷落之期可坐而待。然汉阳之败报一传,则官军之士气为之振兴,而革军之兵力因此沮丧,两军态度之变易自在意计之中。纵或不然,革军遭此失败,倍切奋励,破釜沉舟,并力攻击,非达其终局之目的不已。然即南京果有陷落之一日,而前此欲集注全力以图发展于他之方面之计划,则固已不克遂行之矣。
    汉阳克复以来,情势为之一变。当此之际,所最宜注目者无他,北京之态度也。溯自变乱崛起,清廷之狼狈已达极度,殆有手足无措之势,万不得已,始起用袁世凯,授以大任,扶危定倾,惟彼一人之身是赖。袁氏于此乃茫无定见,几于一任其自然,甚且有若不克自保其身之状态者。然今乃一举克复汉阳,沮丧革军之士气,北京之政界自必因此而恢复其生气,袁氏之地位亦较形其巩固,从此殆将殚全力以从事于镇压革党,而徐图时局之发展乎?据北京之特电,谓袁氏因有见于中央政界之究属不易圆满解决,而拟先从事于南方之镇抚,亦可以窥就中之消息矣。
    此次汉阳一战,官军之胜利未必预有成算也。亦第利用此时日之迁延,渐次增加其兵力,而兵器弹药之供给又较革军为充裕,就此点而论,革军已处于不利之地位,且革军之兵队大半皆乌合之众,未能统一,其成败固属当然之势。而今而后革军即遭失败,彼随声附和之徒,益将失其气焰。
    前此以军资相供给之富豪,亦且渐次离心,其影响之及于革党之势力者为不少矣。
    洵如是也,清国革命之乱将次第镇压,而渐恢复其原状乎?然吾人之所见,则谓其有不必然者。何则?兵凶所起之地方虽有所限,而革命思想之传播则蔓延殆及于全国,其手段方法虽各有不同,至其欲破坏现状而别开新生面之大势,则固滔滔不已也。满洲朝廷无统治之实力,其事实业已彰明较著。于此而犹冀以清廷为中心,回复其旧状焉,不綦难乎?纵官军乘胜而起,倍益鼓舞,寻至克复革军本据之武昌,然革军犹且奔窜于四方,降为流寇,扰乱仍无已时。且反对之民论兴于全国,彼革命运动之不恃兵力而行之者,尤非易于镇压也。由是观之,今后之时局倍形困难,其终局之如何未可逆料。汉阳克复之举,虽予革军以一大惩创,然吾人于此要不能遽为清廷庆也。为各国政府命令不用正式公文并望中国早日和局事电报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驻京英日德美法俄大臣昨晚电致唐伍两大臣,电云:顷奉各该国政府命令,拟不用正式公文,敬陈议和大臣之前。现在所办之事系拟议各款,以复回中国太平。中国现在仍然争战,各该国视为中国地位危险,有碍治安,即于各国实在利益亦属有碍,并致极危险之地位。各国以向确守中立,现虽不用正式公文,仍应请两方议和大臣注意须早日解决和局,以息现争。谅两方亦具同此意。
    驻英大臣刘玉麟为据称英外部暂守中立事致外务部电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二日
    借款事,据称政府及革党均认许方可。缘英外部受惑,暂守中立,免致英商产命见雠于革党也。麟。初二日。
    驻俄大臣陆征祥为俄美邦交不睦恐对华之影响等事致外务部信函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四日
    敬启者:
    俄美邦交向称辑睦。朴资茅斯之约,俄得美助实多。近因俄领事对于美国所给美籍犹太人之护照不肯承认,美遂大伤感情,由下议院员舒尔柔suljer君倡议废弃一八三二年《俄美通商行船条约》以为抵制。众相赞和,立将舒君之议通过。驻美俄使虽即谒见总统起而反对,然未几上议院亦将该案通过,有痛诋俄之专制谓不应将美国给有护照之人分别人种、宗教而加限制者,有谓一八三二年条约本与美国体面有损者,并有谓美国亦应将蒙古种之俄人禁其入美者。美总统遂电饬驻俄大使,正式声告,惟词气改从和平,以该约过旧,不适于今日之用为词,并预留续订条约之地步。此间美大使遵照训条,于俄历本月十五号文告俄外部,该约之效力自一九一三年正月一号为始即须停止。俄虽未有正式之答复,然舆情极不满意,谓美人之自由平等不过大言欺人,如不准华人入籍,禁止华工入境等事,平等何在?自由何在?下议院古屈甫goutekekeoff并已发议,谓应将美货加倍抽税,以为报复。此后风云变幻,正不可测。查俄领事不肯承认美国所给犹太人之护照,以俄律之并非过举。缘该犹太人本系俄人而入美籍,在俄国籍法并无准人出籍之文,是以美虽视为入籍,然俄尚未认其为出籍,俄美本无国籍条约,而俄之限制犹太人本极綦严。不过该领不应以宗教、人种为辞,遂致美人大愤,牵及商航条约,而国际更多一轇轕,且于吾国不无间接之影响,尤为可厌。盖俄日之交亲,为诺克司铁道中立问题所激而成,此间比国公使前与征祥密谈,言之尤为太息。若此后俄美交恶,则必更谋与日本亲密,而且欲损美利,则于我满洲问题必更易滋瓜葛。至于美国方面,虽政策上或可稍为吾助,然欲其为吾而以实力与他国相角,决所不能。翘企前途,良怀隐虑,未识荩见以为何如。兹将美国驻俄大使文函及巴黎时报议论一篇,一并译呈,姑备垂詧。
    专此。祗请勋安。
    陆征祥顿首 十一月初四日俄字第三号
    再,封函待发,适见此间《新时报》载有北京来电,内传北京半官报消息,接中国驻俄公使报告,谓俄国派兵入蒙问题,业经询问沙外部,据称此次派兵并无他意,只为保护俄人利益等语,甚为诧异。不知该项消息是否果系北京半官报所载。当即向报馆声明,此间并无该项报告,亦无因该问题与沙大臣谈判。旋俄官报亦同时声明,谓俄并未派兵入蒙。沙大臣亦无因该问题与中国公使谈判云云。查此等消息及其词气与外交实有关系,倘系民间报纸乱传,尚属不可,况半官报更为人所注意。可否请饬设法以后稍加留意,是所至荷。合并附陈。再颂日祺。
    征祥再顿首 十一月初四日附俄字第三号
    (后仅述俄美两国事,略———选编者注)
    为法人勾堆交付还款事电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勾堆称第一期已集,惟要求两项:(一)俟沪议有好解决方交第一期;(二)第二期款内至彼此视为时局安定,能发债票时交付。当据合同再四驳拒,催令期内交款。否即作废。渠坚求电请大部主持。余详函。乞(后缺)
    驻日本大臣汪大燮为日皇宣敕中国扰乱望早复秩序事电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九日
    昨日皇亲临国会行开院礼,宣敕中国扰乱,朕甚愤之,深望早复秩序云云。语重心长,心知其意。燮。初九日。
    驻英大臣刘玉麟为寄送《泰晤士报》论说两篇及英议院蓝皮书事致外务部丞参信函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九日
    敬启者:
    十月十四日寄英字第三十七号函,计承察及。兹寄上西十二月念间英《泰晤士报》论说两篇,以备浏览。又西历一千九百一十年英国议院蓝皮书十四册,因西伯利亚邮件不能过重,已交邮船附寄,至祈察收为荷。专泐。祗请勋安。
    愚弟刘玉麟顿首 辛亥十一月初九日英字第三十八号
    节译西十二月廿五号《泰晤士报》论
    前段极言英日两国绝无干预中国内政及反对共和之意。乃继而论曰:夫采用何项政体,中国自有权衡,吾英国不愿越俎代谋。然就事论事,则窃谓袁氏所取之政策最为完善,中国所当遵行也。年来东方各国仿照西法举行民政,多无大收效。中国在东方为最古之国,其情俗、习尚、典章、法物相沿至久。而此次所拟用以改革之法则,又全然其为民权主义。夫其国人苟无数十百年自治之经验,一旦而进之为政体,更进之而为全乎民权之政体,则未有不阽于危亡者。况以四万万众之大国,品类既别,心志不齐,其可危也孰甚。伍廷芳者,于美国政体窃取皮毛,诩诩然自谓有得。其余子于泰西政治亦不过一知半解,乃竟拟抄袭成文,以为但将美国法政照录一通,即可施之中国,著为法典,奠立共和,于其本国之情形瞢然不察彼情形有较中国为适宜者,仿而行之,尚铸成大错,况中国乎?一国内乱之起,其继也必与外人生龃鼯,此固吾人所习见者也。吾人于中国政界之变迁极祝其顺遂。中国苟能按照袁氏所擘画,则吾人更信其可以有成,虽其进步不免迟迟,然其为至稳至妥之办法则固无可疑也。
    节译西十二月廿一号《泰晤士报》论
    中国政府及各省代表在上海会议一事近已戛然而止。民党代表伍廷芳之意,屏去满洲,建立共和。其政府代表唐绍怡则自谓于伍某意见极愿赞成,但兹事体大,当候北京之命云云。唐某答词若此,在吾欧人观之,可谓沮丧矣。夫政界中人之意见,就其为个人而言,与就其为一国政府之大员而言,至当分析,即吾国近事多有可征者。唐某身任本朝,为政府代表,乃自表其个人之见,不虞见忤,声言愿赞成共和,此在中国或可尔尔耳。袁氏意见若何尚未可知,彼固极望和平了结,然屏除历世相沿之君主政体,而易之以至可危之共和,如此以求和平,彼亦当知其太不值得矣。彼固深信佐以兵力,则和解可期,并拟徇民党之见,惟仍当留存清统。吾人于东方情势虽未能洞悉,然窃谓此项政策实最为妥善也。
    两星期前,驻北京访事人曾发言警告,谓会议倘不成,而战事复起,则外人必来干涉,势极可危云云。斯言也,吾愿华人之能谨志于心焉。各国总领事之在上海者曾将情形告知中国两方面之代表,并助其从速了结。凡以为中国计,即以为各国计也。唐某之如何作答,吾不得而知。若伍廷芳之答词则殊令各国为之失望。伍言对外人并无恶意,并极望和平。又自谓己身本为各和平会会员。惟似此勉强和解,则人心断能帖服共和党,非必尽逐满洲,仍许其安庇于共和政体之下。其言若是,而各国领事之所陈,遂无良效矣。查各国政府本已有训条致其各驻使,令其相机设法,俾中国内乱早得以弭平。然时机未至,而强行干涉,则不但于中国前途有危,即世界和平大局恐亦将破坏。此固各国政府之所深知也。
    末段言各国既不宜干涉,则于中国之两方面均不当借以财款或资以军火,必俟其两派调和,奠立一定之政府,方可借给。复进而言曰,虽目下主持共和派之留学生人等未肯相下,然两派中之热心爱国能知大体之老成一辈当知内乱不已,则外患必起,或能及早彼此和解焉。则吾人之所厚望也。
    驻日大臣汪大燮为英日外交尤须注重请速派干员接替事致外务部电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两月来迭将外情电陈,并请简员接替,邀鉴及今,大局垂殆,英日外交尤须注重。燮内情隔膜,尸位实惭。请速简干员接替,免误大局。乞呈内阁,切盼示遵。燮。真。
    驻英大臣刘玉麟为译呈《泰晤士报》论说一篇事致外务部丞参信函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敬启者:
    初九日寄英字第三十八号函,计承察及,昨闻沪上临时会议未能就范。睠怀时局,杞忧曷极!兹将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二号泰晤士报论说一篇译送,以备台览。专泐。祗请勋安。
    愚弟刘玉麟顿首 辛亥十一月十四日英字第三十九号
    节译西一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二号《泰晤士报》论
    汉口一隅战端复起,此关心中国时局者所闻,而隐忧更甚者也。此次之战,据云由民党一面因未知停战展限,先行进攻。而在官军一面,或以将来国会难占优胜,正乐得藉此作罢。夫两派苟不忍其国重遭战祸,诚意和平了结,则彼此意见安在其不可以相融。此次又复开战,实堪叹息。据近日电音,谓皇室非不允逊让,但当取国会之一决,而其举行国会诸大端,两派亦已彼此商议就绪。中国将来应用何等政体,准由国会多数取决。议员由各省选派三人。惟于若何选举以及会议时期并会议处所三者尚未商定。在民党谓现在南京之十四省代表即当为国会议员,毋庸另选。此固政府所断不能允从者。盖以此十四省代表实为民党之军政府所举,并非尽由各该省议局选派。又彼等已先举孙逸仙为暂时共和总统。至民党要求于七日之内即当召集议员,并仍在民党势盛之上海地方开会二节,政府却之,亦殊近理。总之,以上各节,虽不免互有歧见,而其间自有大纲为彼此所当通融和解之处。内乱之可危,不仅在一党一派,而实在中国全国。吾终不信中国人士有担当、有热肠者竟能熟视而无睹也。中国拟采用何种政体,本其自有之主权,但使政府权力巩固,秩序平和,其余概与吾外人了不相涉。民党谓非立共和不足以厌众望。斯言也,吾颇疑之。袁氏主持君主立宪,殆无此想。按中国历世相传,皆为君主,故其人民意见当宁为立宪而不欲共和,或于共和、立宪二者竟全无一定宗旨而实意进行之。其极力主持民权者特为留学生一流,彼等多半肄业美法,乃挟其之痴慕之共和景象以返国。袁氏以其改革太猛。夫袁氏亦维新一派而主持立宪者,彼以为中国今日维新,其最切要而又不致陨越者,当从速实行宪政,而受成于今皇上之下,此其收效殆与受成于共和总统之下无异。夫皇室之拂民任性者,在亚洲有,然在欧洲亦何莫不然。中国民党谓满洲皇室正复若是,其言之是否,吾不敢知。然百年以前,欧洲皇室中之最称顽固者莫如Savoy一族,然其进步之佳,在今日亦正复称最。要之,无论若何,战事续生,实置其国于危亡之地。不论某派获胜,其损失盖至钜也。
    度支部副大臣周自齐为呈送《远东报》主笔来函请酌译送内阁事致外务部信函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上周副大臣书
    项城诚中国第一人,特列强坚不允借款,项城徒手将何为?试问英国钦使,南洋群岛华侨大半隶属英籍而听其资助民军,果中立乎?更闻美政府何以听侨美华人资助民军,此等虽非美籍而所凭藉者则美国也。此款亦非尽出输将,或与债票,或与抵押,功成补偿,是亦借债矣。此借款问题也。
    亲贵坐拥厚资,置宗社于不顾,一旦大局瓦解,虽欲乞怜外人,恐亦无路。若能概斥其半,以二万万供袁之用,则华侨必不肯复以拳石填海,党魁亦将为之气沮,而列强环伺者自改观易虑矣。
    此先声夺人之说也。
    列国于其所不知,每随报章为转移,孙汶、伍廷芳利用之,挟其经历以与友邦交,声气颇通于欧美。今贵政府诸事秘密,窃甚惑焉。△△△两宫深处禁垣,人莫能想像其音容,焉得有感情。如能商之项城,将△△△御容刊布,欧美各报必为传印,冲龄浑然太极,必有以动人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公道之所由起也。此亦列强皇王险驱潜率之一术,未可忽也。情意既孚,多助斯获。幸垂鉴之。
    《远东报》 雷义书
    注:①《远东报》是沙俄控制的中东铁路公司出资在哈尔滨出版的中东铁路机关报。
    驻英大臣刘玉麟为译呈《泰晤士报》论说一篇事致外务部丞参信函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敬启者:
    十四日寄英字第三十九号函,计承察及。兹译上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正月八号太晤士报论说一篇,亦足觇彼国舆论之一斑,特寄呈台览。专泐。祗请勋安。
    愚弟刘玉麟顿首 辛亥十一月廿一日英字第四十号
    节译西正月八号《泰晤士报》论前略。
    中国情势依然如故。上星期六孙逸仙所发之布告,于实事上殊不见有解决之处。所可决者,则彼此两派中之通达事理及外人有识者流所有期其和平了结之处,已决无可望。世俗流言谓吾英对于中国有何种政策,并有何种感情云云,皆不足信。吾英但望其从速建立巩固精进之政府,不论何项政体均可,此外固别无他念。倘吾英意见以为共和政体在中国较君主立宪为佳,则吾人早已欢迎之矣。夫采用何项政体,此为中国自有之主权,吾人已再三言之,非待情形至为危迫,或有祸及外人之处,则此等主权所在,固无可驳诘也。
    孙某对于满政府之责言,吾英固无可为之回护。然其布告中所论各节及其同人所行之政策,在吾人亦正漠不为动。观其布告之词,大都为甜言以投吾西人所好耳。其所论外政,一切自属近理。然苟有稍明外交者皆能行之,不必孙某始然也。彼谓遵守条约,担认外债,此固势所必然,否则将触列强之怒,列强又讵能任其不遵守不担认耶?至所言内政办法亦殊可喜。吾更信其彼中人之实意践行,然必谓此等内政惟共和政体乃可实行。而袁氏所主持之立宪政体独不能办到,谁其信之。目下主持共和者流在学界中虽居多数,然统全国计之,不过其一小份,其多数国人则自数千百年以来皆只知尊奉君上,虽易姓递禅,从未有以总统之号而上代天子者。似此新异之举,既为其历史所无,尤非其国人之所习,吾诚不敢信此辈新学家之竟能永定共和基础于中国也。今试以禁烟一事论之。一奉则全国劝戒,其敬信君上之心昭然可睹,吾于此不得不谓君主立宪似较共和为有信用也。按孙某所言,无论共和立宪,有能于数年内办到一二,则吾人已为满意矣。孙某对于外人,盖与中国帝国政府相同,均无恶意,惟其对于中国帝国一面殊欠公允。前此上海会议,彼此均允俟国会议决,今孙某不待会议,竟弃本朝,宣布共和,揆之前此会议之言,殊觉相背。彼共和一派人谓以战胜之权建立政府,吾窃谓在此四万万众承认共和之前,其战争正方长未已也。
    外务部译十一月初一日《泰晤士报》载驻华领事持中立态度等事文章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据美京访员称,华盛顿得有消息,各国现由其驻沪领事设法解决中国乱事。此项新闻,此间极为欢迎。缘美国对于各国革命情事素主国际调停也。凡借款于中国,必须与中国有关系之各国均行分摊,并须对于官革两军严守中立。以上二节,美政府执持甚坚,近于中国借款事与各国交换意见,亦如此主张。由此而观,苟中国乱事日非,必须各国干涉,则美之地位可以知矣。
    据印京访员称,《司得滋曼报》登载其江孜访员函,陈述西十一月十九号拉萨兵变情事。据云,兵六百名,先劫军械局,次抢造币厂,复于次日围困办事大臣衙门,取去现银五千包,拘囚办事大臣。嗣因该大臣允以叛兵概不加罪,方始释放。大约该大臣现已告退,各喇嘛缴付银十万两,方得使兵队离开。春丕亦有病变,各兵将军火售与藏人后遂逃往印度。至西十二月八号时,闻拉萨业已安靖。此次变端,起于积欠军饷,并因中国扰乱,各兵欲回家省亲之故。
    驻比大臣李国杰为向华比银行借款交通信社王慕陶领取等事致外务部丞参信函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敬启者:
    前叠据王慕陶禀称通信社款绝债迫各情,当因该社主持言论,又值时局艰危,欧西各报对于吾国此次之变各逞风闻,一时波靡。该社屹然中立,辨别几微,传递消息不为无力。又因杰出京时,曾奉列堂谆谕随时维持,所以察其款绝债迫情形属实,故电陈大部求示方略。前奉江电,在学费十万佛郎内揆借通信一万五千佛郎。等因。查前借学费十万佛郎,系属量体裁衣,并无多余之数。前将办理情形咨行学部原稿并录呈大部,想蒙察核,况前借之款为因题做文学部及学生均所洞悉,即使发给未尽,亦未便以李代桃,致惹议论。惟承钧嘱,而该社又息息相关,似未忍恝然坐视,不得已又向华比商借一万五千佛郎,仍假名学费。其假名学费者所以坚华比之信用,其不能列归学费者,所以清学部之界限也,将来何时归还,仍乞大部酌示。顷已将此项借款交王慕陶收讫,并取具领据一纸,理合附呈,伏希察收存案。又据王慕陶禀称,此次只能支持目前,至开春又到穷途,届时如何办法,尚求早日筹画见示等云。专此。敬颂台绥。不具。
    李国杰顿首 十一月二十五日
    谨领到本年冬季津贴及薪水一万五千佛郎。
    王慕陶谨具(印)宣统三年十一月日具。
    驻美代办容闳为美外部仍以南北未统一为由暂缓商议事电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琐罗门嘱商外部,外部仍以南北未统一暂缓议。揆。皓。
    驻美大臣张荫棠为美国照会各国不得在中国独行违反中立事致外务部电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美因别国在中国有所举动,与德商。德备文询美意见。美复文再表明并照会各国云,在中国行事,必须协商,不得独行干预。如各国人违犯中立,定必阻止。棠。养。
    驻俄外交代表陆征祥等为民国初基外交重要请政府速办事致外务部电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有电谨遵。辱留感悚。民国初基,外交重要。欲图挽救,宜屏阘茸,请自祥等始。政府组成切速派替,束装待命。并转袁首领。祥。宥。广圻同叩。
    驻德代表梁诚为国政改革外交通例应请辞职事致外务部电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有电敬悉。国政改革,外交通例,应请辞职。诚才力疏拙,弗克任事,乞另选贤能。盼电复。
    诚。宥。
    驻日本外交代表汪大燮为日方指出辞位谕旨中未提对外关系事电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内田日在一会宣言承认问题,应研究南北情形方能确定云。燮。二十七日。
    再,日人指摘辞位谕旨中未及对外关系。并闻。
    驻韩总领事马廷亮为日使请复改定国号等事致外务部电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奉日使署电,改定国号等事应否照会总督,国旗何日换,受贺否,文牍用何职衔,乞钧裁,并电复。廷亮。二十七日。
    驻意代表吴宗濂为来电遵办并贺共和事致外务部电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十二月二十七日由义京发,十二月二十八日收。
    有悉。敬遵。濂。沁。
    (又)转袁首领,有电敬悉。民免涂炭,因以奠安,辛苦艰巨,中外称颂。宗濂。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