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文庙①由乾隆四十一年(1776)夏礼部尚书曹秀先首倡兴建,得到乾隆帝的高度重视,乾隆帝敕命由内务府总理工程处英廉领衔、各级满蒙汉官员协力建造,作为与承德府学配套的教育机构,应该说它是地方性文庙。但乾隆四十四年夏热河文庙正式落成后,其建筑规制颇高,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的琉璃瓦铺设为太学等级,庙内无忠孝节孝、乡贤名宦等地方性附属祠庙,其内部还陈设诸多御赐诗文、书画、祭器、碑石,并由乾隆帝亲行首次释奠礼,此后乾、嘉二帝多次亲自瞻礼,其西院时而被用为接待藩国使臣前往避暑山庄觐见皇帝时的斋房寓所,从而使得坐落于清朝夏都的热河文庙成为向少数民族首领、朝鲜及安南等外藩使臣展示清朝儒家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因此可以说热河文庙不同于清朝一般地方性文庙,它是一座夏都文庙。 对于热河文庙的修缮维护问题,正史、方志等文献都未见详细记载,且目前学界对清朝时期热河文庙的修缮情况语焉不详,仅提及1949年后对其展开的复原维修。② 以下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梳理钩沉热河文庙历次维修的时间、原因、负责机构及官员、资金来源、修缮明细等具体情况,进而归纳热河文庙修缮的特点。 一 第一次修缮 从档案记载来看,热河文庙第一次修缮时间是嘉庆二年(1797)至嘉庆三年。关于此次修缮的原因,据嘉庆二年六月十六日题请修理热河文庙殿宇的档案记载,承德府知府庆章向热河道报告 “热河文庙自建盖以来,迄今已阅十八载之久,屡被风雨摧残,以致殿宇房座悉多渗漏,牌楼木植均皆糟朽,墙垣砖瓦亦多鼓裂破碎”③,可见热河文庙自落成后,因年久失修已不足以崇观瞻,加之清帝常亲至热河文庙行礼,故而热河文庙“自应亟为修理,以肃观瞻”。 (一)修缮负责机构 清廷关于直省文庙修缮的负责机构及流程,《钦定大清会典》有明确记载: 凡直省坛庙,各督抚饬守土官察其境内之应修者,计费申报咨部动项葺治,工竣请销。其祭器未备以及岁久残阙者,亦饬有司按数修造,以供祀事。文庙学宫均动帑修葺,……先圣先 ① 热河文庙,又称“承德府文庙”。“热河文庙”的说法主要见于《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之《学校志》部分、乾隆御制文《热河文庙碑记》《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记》以及文庙兴建过程中诸多的档案记载。而“承德府文庙”一词主要出现于嘉庆时期文庙修缮期间的档案记载,但也时常与“热河文庙”互用。本文选用热河文庙一词,主要是基于文庙兴建之初,乾隆帝曾就此多次发布的上谕中以及亲自撰写的文庙碑文和诗句中,均使用“热河文庙”的称呼,且乾隆一朝始终用此称谓。 ② 田淑华、邱珊珊:《热河文庙与避暑山庄———兼谈文庙的保护与利用》,《文物春秋》2010年第2期。黄悦:《热河文庙———从封建科举到现代教育的发祥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刘丽丽、唐晓蕾:《从文庙看承德文化教育的发展———以热河文庙复建为例》,《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1期。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题请修理热河文庙殿宇等项工程事,嘉庆二年六月十六日,档号:02—01—008—002410—0005。 贤、名臣忠烈祠宇有倾圮应修者,地方有司动本省公项葺治,报部核销。① 负责直省文庙修缮的是当地官员,基本遵循地方官员巡查应修事项———督抚计费申报咨部——— 动项修葺———工竣报部题销的流程。 需要指出的是,位于清朝陪都盛京地区的奉天府文庙有所不同,它于乾隆元年、乾隆十七年的两次修缮工程,是在盛京工部衙门委员勘估后,交地方官承办,但是在乾隆三十六年盛京工部侍郎提议“所有应修盛京文庙工程,相应照依社稷、先农等坛之例,请旨敕下盛京工部一体估计修理”② 之后,清廷将奉天府文庙的修缮主导机构由地方上移到盛京工部。 此外,内务府也时常参与到某些地方建筑的修缮中来。赖惠敏指出内务府针对特殊的建筑则成立工程处来处理,譬如“万寿山工程处”“热河工程处”“圆明园工程处”等,有特别编列的工程费用支出。③ 其中,热河工程处是内务府在热河设置的专管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修缮部门,同治初年才被撤销。 热河文庙既是位于承德府属的地方文庙,又是清朝夏都的文庙,其修缮主导机构应是地方、中央,还是内廷呢?据乾隆四十七年规定,热河文庙工程落成之后“遇有黏修之处,交与地方官照直省工程定例办理”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前引嘉庆二年题本记载: 惟是此项工程浩大,应需物料如琉璃砖瓦等项,俱系钦工,官为置造,大件木植,亦须由围内砍办,其一切做法以及各项名目,均照内廷工程办理,非民间匠作人等所能估办。若将前项巨工,归于地方官办理,诚恐费帑贻误,获咎匪轻。 承德知府庆章认为热河文庙兴建之时各种物料规格即是按照内廷工程办理,若此时修缮归于地方官办理,实属不便,热河道台斐音、直隶布政使郑制锦、直隶总督梁肯堂纷纷表示赞同。梁肯堂认为既然热河地方官难以办理此项修缮,“似不便拘泥原奏转请迁延,以致日增倾圮”,故而建议热河文庙归热河工程处岁修,⑤ 得到嘉庆帝的同意,⑥ 由此确立了由热河工程处这一内廷机构主导热河文庙修缮工程的惯例。 (二)修缮资金来源 清朝地方文庙的修缮定例,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曾下诏“直隶各省修理文庙银照旧存留,以供修葺”⑦,即地方文庙的修葺费用来源应为当地府库。但山东地区的曲阜文庙则与此不同,康熙二十九年修理阙里文庙,“所有物料工价,不必动支户部库银,着照数发内库银采办”⑧。那么热河文庙修缮,资金来源为何处呢? 据档案记载,此次修缮热河文庙所需银两采用热河文庙兴建之时的办法,“在于热河道库存贮 ① (清)允祹:《钦定大清会典》卷71《工部·营缮清吏司·坛庙》。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盛京工部侍郎雅德奏请将盛京文庙工程归盛京工部办理事,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档号:04—01—37—0028—012。 ③ 赖惠敏:《乾隆皇帝的荷包》,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9页。 ④ (清)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866《工部·坛庙规制·直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题请修理热河文庙殿宇等项工程事,嘉庆二年六月十六日,档号:02—01—008—002410—0005。 ⑤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题请修理热河文庙殿宇等项工程事,嘉庆二年六月十六日,档号:02—01—008—002410—0005。 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工部尚书彭元瑞为核议直隶总督题请修理热河文庙归于热河工程处办理事,嘉庆二年八月十九日,档号:02—01—008—002412—0006。 ⑦ (清)张廷玉等:《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126《工部·营缮清吏司·坛庙》。 ⑧ (清)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866《工部·坛庙规制·直省》。 银内动支兴修”①,热河道库即热河兵备道库。据赖惠敏研究,“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后,热河兵备道库的财政角色越来越重要,此库支付皇帝巡幸和兴建寺庙的费用……有时先动用道库银两,内务府库银再如数拨还”。② 彭嘉桢也指出热河兵备道库贮银经常有户部、内务府拨入庞大经额,是皇帝巡幸时的“行在银库”,热河兵备道库贮银不敷所需,即要求户部、内务府拨入银两。③ 因此,修缮热河文庙的资金来源也是内廷。 据嘉庆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工部尚书福长安题销修缮热河文庙用过工料银两的奏折来看,此次维修热河文庙,是按照工部宫殿例和承德府例价结合核算的办法,其中按工部宫殿例核算的项目主要是大成殿和东西配庑等处共93间房屋,此外还有碑亭、泮池泮桥和墙垣等;按承德府例价核算的项目主要是石料、砖瓦、灰斤,工匠、人夫等。而松橔木植因围场未砍伐,并柏木杉、木竹竿、红土包、金土、江米等项,热河无处购办,遵照岁修工程之例,由京购买运用。除行取颜料、纱绢、纸张应用外,净需工料银28051.787两,木植银8581.696两,共银36633.483两。④ 二 第二次修缮 嘉庆十七年二月十六日,直隶总督温承惠为热河文庙坍损请旨派员勘估修理,⑤ 但此次修缮工程经历了两次动议才最终实施,并于嘉庆二十一年最终修缮完成。是为热河文庙的第二次修缮。 (一)第一次动议 此次动议修缮热河文庙,是缘于承德府教授朱逵禀请,他指出热河文庙“殿宇房座暨碑亭、尊经阁等处头停琉璃瓦间有残缺,油饰□旧脱落,牌楼戗木栅栏,均多损坏不全”。 关于此次维修热河文庙的负责机构,直隶总督温承惠重申承德府文庙“工巨费繁,所需琉璃瓦、木植等项,非该处地方官所能购备”⑥,故建议循照该地文庙的修缮旧例,由热河工程处总负责,并请清廷派员勘估经修。对此,嘉庆帝认为“承德府文庙,每年朕驻跸热河亲诣行礼,如果损坏属实,自应妥为修葺,以肃观瞻”,同时嘉庆帝也指出热河文庙“工巨费繁,必须确加估勘”,于是派工部侍郎常福前往亲查坍损详情,考察“是否亟须兴修,抑或尚可从缓”,他还指示若热河文庙确实急需修理,则“无庸交地方官经手”。⑦ 由此上谕可知,在嘉庆帝心中,热河文庙是一座夏都文庙,应继续由内廷机构负责修缮事宜更为合适。 最终,常福勘明热河文庙殿宇房间虽有残旧,但情形尚可暂缓,请旨于该年大雨过后,再令直隶总督温承惠派员详细踏勘,据实呈报后再行请旨维修。⑧ 但目前未查到当年热河文庙相关的维修记录,因此此次维修动议似乎就此搁置。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工部尚书福长安为核议直隶总督题请核销热河修理承德府文庙大成殿东西配庑等处用过银两事,嘉庆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档号:02—01—008—002438—0005。此份题本中,开始使用承德府文庙的说法,但是题本题名仍是“热河文庙”。自此之后的档案中,热河文庙和承德府文庙经常互用。 ② 赖惠敏:《乾隆皇帝的荷包》,第314、第320页。 ③ 彭嘉桢:《清代热河地区之巡幸活动与区域发展关系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工部尚书福长安为核议直隶总督题请核销热河修理承德府文庙大成殿东西配庑等处用过银两事,嘉庆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档号:02—01—008—002438—0005。 ⑤ 《直隶总督温承惠奏请派员勘估修理热河文庙折》,嘉庆十七年二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德市文物局合编:《清宫热河档案》第12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⑥ 《直隶总督温承惠奏请派员勘估修理热河文庙折》,嘉庆十七年二月十六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2册,第162页。 ⑦ 《寄谕工部侍郎常福着亲往勘估承德府文庙塌损情形以定修葺》,嘉庆十七年二月十八日, 《清宫热河档案》第12册,第163页。 ⑧ 《直隶总督那彦成奏请派员勘估修理热河文庙折》,嘉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123—124页。 (二)第二次动议 嘉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承德府教授刘志倦呈报“热河文庙殿宇房座暨碑亭、尊经阁等处,愈形渗漏残坏,油饰脱落,且牌楼戗木栅栏,均多损坏不全”,直隶总督那彦成认为热河文庙修缮“非该处地方官所能购备”,建议依从旧制,由热河工程处主导修缮。① 清廷当即派内务府大臣禧恩前往勘估。② 禧恩详悉履勘后,称热河文庙殿宇确实存在“头停微有渗漏”“琉璃爆釉、椽望间有糟朽”“瓦片脱节”“石料酥减”等现象,但他认为大体“俱可暂缓修理”,“惟门外四柱三楼牌楼三座柱木沉陷,石料酥减,栅栏九座木植糟朽”,故而建议俟大雨后由该督派员详细踏勘,稍加粘修以壮观瞻。③ 嘉庆帝权衡热河文庙情势后,于四月二十一日发布上谕,基本按照禧恩的勘估建议布置了热河文庙的维修事宜,并令那彦成于皇帝秋围回銮后,派员勘估兴修核实办理。④ 此次修缮规模较小,亦未查找到工料匠夫银两支出相关档案记载,开支应该不大。至此,热河文庙的第二次维修告一段落。 三 第三次修缮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七日,承德府知府嵩龄称本年夏雨连绵,勘明热河文庙“殿座房间,愈形渗漏残坏,牌楼戗木更觉糟朽难堪”,逐层上报,直隶总督方受畴为此奏请派员勘估修理。⑤ 随后,嘉庆帝派热河总管常显、副总管普成前往勘估,并令二人所在的热河工程处承修,“务于明年驻跸热河以前一律完竣,以肃观瞻”⑥,由此清廷又启动对热河文庙的第三次修缮工程。 十二月初四日,常显和普成奏闻修缮热河文庙内各建筑估修物料等具体情形,如表1。 从奏折来看,文庙内的大成殿、崇圣祠、东西配庑、尊经阁、明伦堂等诸多建筑物基本都有涉及,负责官员也提出了详细的维修方案。与前两次修缮相较,此次修缮规模较大,这可能与当时热河雨水甚多有关,但也是热河文庙第二次维修范围小且不及时导致。 同时,奏折内详细记载了本次修缮所需银两情况: 拆墁院内甬路散水以及各殿座油饰彩画内里裱糊、圈搭砖灰、木厂拆锭檐纲、出运渣土等项工程所需物料工价,俱遵照嘉庆三年修理过文庙工程原奏,按工部宫殿例核算。其石料砖瓦灰斤工匠人夫,亦按原奏,照承德府例价核算。惟松橔、木植、柏木、杉木、竹竿、红土包、金土、江米等项,热河无处购办,仍遵照前案,由京购买运用。除行取颜料、纱绢、纸张应用外,净估需工料银二万六千七百二十九两九钱九分六厘外,木植银七千六百三十五两九钱八分二厘。⑦ ① 《直隶总督那彦成奏请派员勘估修理热河文庙折》,嘉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123—124页。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案,总管内务府奏为热河文庙工程请派大臣勘估事,嘉庆二十一年四月初四日,档号:05—0583—038。 ③ 《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奏请暂缓修理热河文庙工程折》,嘉庆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124—125页。 ④ 《寄谕直隶总督那彦成着于秋围回銮后派员勘估兴修热河文庙》,嘉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126页。 ⑤ 《直隶总督方受畴奏请派员勘估修理热河文庙折》,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七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490—491页。 ⑥ 《奉旨着热河总管常显等勘估并承修热河文庙于明年驻跸以前完竣》,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491页。 ⑦ 《热河总管常显等奏报核估修理热河文庙需用料银两折》,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493—497页。 表1 热河文庙第三次修缮明细表①
因此此次修缮热河文庙仍遵照前两次的方式,在热河道库存贮银两内动用,采用工部与承德府例价相结合,预估工料银加上木植银总计34365.978两。嘉庆二十五年修缮完工后,最终工部的核销银为34254.684两。② 至此,热河文庙的第三次修缮工程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嘉庆帝之后,清帝不再巡幸热河,由此热河文庙在历经乾嘉时期的辉煌之后,走向了落寞。同治之后,清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暇兼顾热河文庙的发展,在现存档案史料中再未见到此后清廷对热河文庙的管理和维护记载。 四 结语 党为研究美国新清史动态时指出,“景观分析法”下的承德研究是新清史相当重要的理论部分, ① 此表数据来源于《热河总管常显等奏报核估修理热河文庙需用料银两折》,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清宫热河档案》第13册,第493—497页。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曹振镛为核议热河总管题请核销修理承德府文庙殿宇等工用过工料银两事,嘉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档号:02—01—008—003249—0007。 所谓的文化景观即那些纪念性的建筑,那些作为公共劝服手段的体现了权力的建筑表象。① PhilippeForêt的《图绘承德:清的景观事业》② 是以“景观分析法”研究清代承德的代表作,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建筑与政治的关系,③ 遗憾的是该书忽略了热河文庙这一典型的儒家文化建筑。Joseph A. Adler的《乾隆皇帝和承德文庙》强调汉文化对于满族人将其征服合法化并继续统治中国的努力至关重要,他指出“文庙在宏伟意义和战略意义上都被排列在皇城北面和东面的外八庙所掩盖……但文庙在承德的政治文化景观中也起到了象征性的作用,它象征着帝国的延续和这个具有汉文化遗产的夏都,它代表了后来被称为“五族”(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和满族)的汉人面貌,因此承德的文化和地理景观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多民族建筑的缩影”。④ 这座由乾隆帝敕命内廷工程处精心建造的展示中原儒家文化的夏都文庙,先后于嘉庆二年、嘉庆二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由皇帝多次选派满蒙汉官员踏勘并葺修。比较热河文庙历次修缮工程,有如下特点: 首先,热河文庙的修缮具有浓厚的内廷色彩。三次修缮均是内廷热河工程处负责完成;琉璃砖瓦木植等规制也照内廷规制办理;每次修缮,嘉庆帝都参与其中,并多次派内务府官员亲往踏勘;银两来源均是先于热河道库存贮银内动用,工竣后再报部核销,而热河道库贮存银两的来源是户部和内务府广储司。 其次,纵观热河文庙的三次修缮,清帝及各级满蒙汉官员呈现出积极修缮热河文庙的态度。此番行为不仅有利于保存热河文庙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建筑媒介,在多民族聚居的热河地区,进一步促进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 热河文庙是清廷在热河地区精心设计的多民族建筑缩影之一,在以避暑山庄为中心的夏都体系中,热河文庙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是以外八庙为载体的藏传佛教文化之外,一个重要的儒家文化传播场所。借助文庙建筑的修缮维护,透过景观塑造丰富政治文化意蕴,这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① 党为:《美国新清史三十年:拒绝汉中心史观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145页。 ② Philippe Forêt,Mapping Chengde:The Qing Landscape Enterprise,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0. ③ 党为:《美国新清史三十年:拒绝汉中心史观的兴起》,第146页。 ④ Joseph A.Adler,TheQianlon g Emperor and the Confucian“Templeo f Culture”(Wen miao)atChen gde.James A.Millward,Ruth W.Dunnell,Mark C.Elliott,Philippe Forêt.eds.,New Qing Imperial History:The Making of Inner Asian Empire atQing Chengde,Routledge,2004,p.10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