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这是继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和2021年10月17日习...
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总结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对未来中...
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论证了徐水釜山岩刻符号是古代先民的文化遗留,是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字,它们与甲骨文、金文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是5000年前黄帝釜山合符昭...
涿鹿之战是中国古史传说中发生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开中华民族形成之滥觞。涿鹿之战确定了黄帝部族的地位,此后经过一系列军事与外交活动后,黄帝部族最终“合符釜山,...
李学勤、刘国忠在《简帛学:古代文史研究的新增长点》(《光明日报》2016、6、29)中指出:“简帛资料的大量发现,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今文史研究的面貌,简帛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全...
关于黄帝与蚩尤作战的地望,自《史记》“涿鹿说”以来,似乎已成为定论,笔者在读了《逸周书·尝麦解》和《庄子·盗跖》以后,对于《史记》“涿鹿之战”产生了疑问,感到周代人...
在对黄帝文化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依据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认为黄帝部族是半农半游牧部族。其实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强调黄帝之所以号...
合符, 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以竹、木、兽皮、玉、骨等为材料制作符节、符信,作为会盟、传达命令和征调兵将的凭证。黄帝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古史传说时代,汉...
关于黄帝都城问题是个“聚讼纷纭,几为士林一大疑案”,《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帝王世纪》关于黄帝的都城有三种说法,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