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地边疆的基础性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2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田俊迁 徐黎丽 参加讨论
提要:人类边疆随国家形态不同而不同,国家形态也因发展阶段和所处生态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人类经历的聚落、城邦到王朝或帝国时代,中心地位突出,边陲比较模糊;直到亚、欧、非等老大陆的人口承载过度,人类依靠科技和文化发现新大陆并缓解了老大陆人口压力后,陆地边疆才逐渐明晰。与此同时,海疆和天疆进入人类视野并逐渐成为边疆组成部分,但陆疆只有与海疆、天疆及因利益、战略形成的“软边疆”相对比时,才能确定它的基础性地位,即陆疆是海疆和天疆的依托,也是因利益、战略形成的“软边疆”的基础。 关键词:陆疆;海疆;天疆;“硬边疆”;“软边疆”; 基础性 作者简介:田俊迁,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文化遗产; 徐黎丽,兰州大学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 边疆安全。 虽然现代国家边疆是由陆海空三维一体的“硬边疆”和国家利益内缩或外溢硬边疆形成的“软边疆”组成的复合型边疆,但人类对边疆的认识因科技和文化能力限制走过从一维陆疆、二维海疆、三维天疆及跨越陆、海、空界线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由于陆地是人类起源和国家最早建立的地方,也是海疆、空疆或软边疆得以存在的依托和参照,因此关于陆疆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从国别来说,发达国家边疆成果较多,如美、俄、英、法、德、日、葡萄牙、西班牙等,直到现在边疆理论多来自上述国家就是证据;从成果的记载文字来看,英、俄、德、法语等成果较多;从涉及内容来看,地理、历史、民族、习俗、信仰、语言、政治、经济、社会等无所不有。对中国来说,从王朝时代进入半殖民时代后,每次涉及陆疆领土之争时,就会掀起一次边疆研究的高潮。但最近持续近十年的边疆研究高潮与中国实力增强后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此次涉及的陆疆,与以往只关注陆疆不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关注中国陆疆、海疆、天疆及国家利益基础上的新蓝图。因此有必要在硬边疆与软边疆相结合的背景下再对领土和陆疆进行解读,期许对中国这个始终以陆地为基础的国家的边境安全和边疆发展有所帮助。 一、从聚落、城邦到帝国时代的人类模糊边疆 不论人类起源非洲说还是多地区进化说,都不能否认人类起源于地球陆地。如“直到上新世初期,距今400万年前时,在东非才有了确实能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类型化石出现”。在亚洲中国的云南禄丰、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则发现了距今170万年左右的元谋猿人、距今65至80万年的蓝田猿人和距今50万年至23万年的北京猿人;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也发现了距今约有55万年的古爪哇魁人。在欧洲则有森林古猿的化石,如西班牙发现森林古猿新材料;非洲南方古猿两支中的“一支则发展成能人、再经直立人演化成智人”。可以说人类的祖先在从猿到人演变的过程中,遍布非洲、欧洲、亚洲等老大陆,而非海洋或太空。但他们是以何种方式生存于陆地,只有较近的旧、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能给我们提供相关信息。如在长江流域史前聚落较密集的湖南省西北部的澄阳平原,有距今分别约9千年的彭头山文化和距今约7千年的皂市下层文化。其中彭头山文化聚落遗址12处,皂市下层文化17处。彭头山与皂市下层文化时期的聚落分布明显地可以分为东西两大集团,集团之间有一道南北向的隔离带,其中彭头山时期的隔离带大约位于西部彭头山与东部皇山之间,宽约9公里;皂市下层时期的隔离带位于西部王家大坟与东部王家岗之间,宽亦约9公里。这样的聚落在中国其他区域也存在,如在中国内 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哈民、陕西的半坡、甘肃的大地湾、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新疆的洋海和哈密五堡等遗址中,均发现聚落是史前人类普遍的生存形式。我们从现存关于森林人、努尔人、俾格米人的民族志作品中也看到聚落仍然是现在生存于偏远区域的人类主要生存模式。这是人类受地球环境和气候共同影响的结果。因为只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且气候条件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才能成为人类的家园,所以温带、亚热带区域的河流区域便是人类理想的家园。如能够采集或狩猎到的食物多少决定了聚落的规模; 四季分明或干湿分明的气候决定了聚落随季节转变而迁徙; 迁徙范围也随人类交通和运输能力而定。因此“满天星斗”是对 人类先民以聚落为中心的生活的最好描述。聚落随四季或两季转换的范围是古人类生活的区域,聚落以外则是其他聚落的区域。聚落与聚落之间是共用区域或相互区别的区域,模糊且宽泛,这就是人类最初的边疆形式。 随着人类人口不断繁衍,仅仅依靠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或狩猎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加上自然灾害侵扰,因此人类逐渐从采集和狩猎中分离出农业和牧业并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工的目标是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但结果也导致人类需要互相交换产品才能生活,于是集市、市场、城邦及城邦国家开始出现。正如恩格斯所说,国家是为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他根据自己的国家理论将国家划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希腊式。国家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二是罗马式。国家在平民与氏族贵族的冲突中且平民取得胜利之后建立起来;三是德意志式。从征服外国广大领土而产生。当然也有其他国家分类,如城邦联盟、王朝国、藩属国、君主国、帝国等分类。国家出现后,人类便以国家为单位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此来标示各国所占据的地理范围”。因此,“从古至今,世界上没有领土的国家是不存在的”,领土是国家的产物。但对于从聚落发展成城邦国家的人类来说,有领土,有中心,但边缘模糊是普遍现象。因为城邦国家时期的地球人口很少,人类以居住在生活方便的中心为目标。关于此点,我们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例就可以说明。如古代埃及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狭长而充满生机的河谷地带”,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使“沙漠变为沃土”,所以古埃及的疆界因河水泛滥而变动,没有明确的界线。孕育古代中国文明的夏商周也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也没有确定的边界。如周朝只是模糊的 “九州夷裔”,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的疆域始终没有详细的记载。后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疆界随彼此国力的强弱而不断伸缩,四周则有“北狄、东胡、南蛮、西戎”居住,他们之间的边界也只是作为族类的“华夏”或“炎黄”与“四夷”的模糊区别。巴比伦王国在苏美尔人时代也是由众多独立的城邦点缀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其中比较重要的城邦有乌鲁克、乌尔和拉格什等等。由此可见,人类居住的城邦是古代国家的普遍形式。正如田昌五所说:“中国古代国家和世界历史上所有古代国家并无不同,即都是城市国家。”巴比伦王国到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边疆仍然只是从波斯湾到巴比伦的大致范围。古代印度的领土西起南俾路支海滨的功特卡根和多尔,东至北方邦两条河流恒河与阎牟那河河间地上游的阿拉 姆吉尔普尔,北部紧靠喜马拉雅山下丘陵地带的鲁帕尔,南至纳尔马达河与塔普蒂河之间的吉姆河口,可见四至也比较模糊。四大文明古国之间的距离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看起来颇像 几个小岛。在这些小岛四 周,尽是蛮族形成之海……小岛虽筑有堤防,但一旦堤防破裂,小岛即被淹没。”以上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所在,是人类追逐的目标,因而其边疆因内部与外部力量的博弈而伸缩且伸缩频繁。此外,由于此时地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还很多,人口数量相对少,随着文明中心人口增长,富余人口还可以迁徙到地球其他陆地区域。因此以城邦为国家形态的文明古国的边疆概念仍然相对模糊。 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增长,生产生活组织逐渐从亲属向地域过渡,国家的数量随之增多,地球老大陆上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纳入国家或政权的范围,这就意味着不仅会出现国内边疆与中心区域的矛盾,更会引发国与国边疆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于是边疆开始受到国家和政权的关注。在众多城邦小国的基础上形成的王朝或帝国均因边疆冲突而对边疆领土越来越重视。如在东亚兴起的大唐帝国和突厥汗国,在欧洲兴起的罗马帝国,在中东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就是在统一众多城邦国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王朝或帝国。唐王朝在开元天宝之际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 至单于府”; 罗马帝国在奥古斯丁统治时期的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东接幼发拉底 河,南到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 阿拉伯帝国在欧默尔王朝统治时期东至印度西北部,西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南至埃及,北至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地区 。以 上王朝或帝国虽然从现在标识的地图中疆域四至很清楚,但史籍记载的边疆仍然比较宽泛和模糊。比如阿拉伯帝国欧默尔王朝疆或的北部到达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地区,是汇入咸海的两条河流的中间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亚北方牧人与南方农人的分界区域,比较宽泛。唐朝的西部疆域所指安西则是由安西都护府管辖的区域,都护府的首府“龟兹地区的地方行政建制很有特色,在都督府、州之下有相当于中原县级机构的城,城下有村、坊等基层建制”,但龟兹仅仅是安西都护府的政治中心。除此之外,安西都护府还管辖着安西四镇,这四镇在《旧唐书·西戎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先是,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谓之‘四镇’。”即从现在新疆南疆的和田到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都是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这样的边疆不得不说很宽泛。另外,从众多城邦小国演变而来的帝国或王朝的疆域四至一般仍是以自然山脉或河流为界,直到现在如中国这样的国家与周边国家的边疆仍旧如此。由于自然山脉的河流都是比较宽泛的区域,如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黑海等等, 因此帝国或王朝时代的边疆是比较宽泛的地带或区域,中心因国土辽阔而出现更多的城市和城镇。如在唐朝,除了首都长安外,每个州的州府都是城市,如苏州、杭州、益州、泉州等等。罗马帝国除首府罗马外,君士坦丁堡、尼西亚、亚历山大港、孟菲斯等等。国家范围内中心多元化的趋势则预示着它正在朝着现代国家界线的方向进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