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论陆地边疆的基础性(2)


    
    二、国家时代逐渐清晰的人类边疆

有些学者将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民族国家的发端,原因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其标志是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不断弱化,民族国家开始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主体。但这仅仅是欧美中心主义视角的体现,因为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出台之时,亚洲最古老的国家——中国最后一个统一多民族王朝——清朝已经建立且奠定了近代以来的中国疆域。纵观全球历史,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早一个半世纪的发现新大陆和开辟新航路事件和解决了人满为患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边疆冲突,并且在接下来的 500 年中使得地球上所有陆地( 包括岛屿) 都成为人类国家领土的历史大事件则是影响近代国家及其疆域的真正开 端。
    新大陆之所以由西欧沿海的国家发现,是亚欧大陆人类从东向西迁徙及欧洲北部民族不断由北向南迁徙的结果。著名的东西民族迁徙事件当属匈奴人迁徙欧洲的历史事件,如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后,北匈奴便向西迁徙。齐思和教授将北匈奴的西迁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悦般时期(公元91-160年)、康居时期(公元160-260年)、粟特时期(公元260-350年)和阿兰时期(公元350-374年),最终北匈奴经过一万二千里的长途跋涉,到达欧洲东境。经典的欧洲由北向南迁徙事件则是日耳曼人迁徙。如公元五世纪日耳曼部族中的哥特人入侵罗马帝国,从东方迁入欧洲的匈奴攻打他们,他们被驱逐到西方。欧洲各民族也随之西移,如英吉利人入侵不列颠半岛,使之变为英格兰; 法兰克人入侵高卢,使其变为法兰西; 凡达尔人入侵西班牙,这里的名字变成安达卢西亚。结果使得欧洲在亚欧人类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区域。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是欧洲人的事实恰恰说明欧洲人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土地来承载过多的人口。美洲、澳洲成功开发后, 拥挤的欧洲各国边疆危机得以缓解。如移入美洲 的欧洲移民均来自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 牙等欧洲国家,他们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结果不仅使欧洲各国过剩人口被新大陆所接纳,更重要的是使欧洲聚集了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源。如“他们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居民中的黑人是以奴隶身份从非洲贩运来的。至于北美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则在殖民地建立的过程中,有的被驱逐到西部山区不毛之地,有的干脆被屠杀,他们的土地都被白人夺去”。澳洲也是由欧洲各国移民开发的陆地。有关澳洲的开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这样记载:“1788年,一个载有约一千名乘客的英国舰队到达悉尼,其中800人是罪犯,他们作为流放群体在澳大利亚建立起了第一批定居点。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澳大利亚只有几千欧洲人,其中大部分是放羊为生的罪犯。到19世纪30年代之前,自由定居者的人数始终没有超过流放罪犯。17世纪和18世纪的这些探险航行使得欧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有过短暂的相遇,但是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不断涌入的欧洲移民和定居者才使澳大利亚和外部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除此之外,我们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也看到美洲人、澳洲人与欧洲人在体质、语言、宗教、历史、习俗等方面的密切联系。由于欧洲大陆迁出了多余的人口,不仅使欧洲国家边疆危机得以缓解,而且使欧洲各殖民国家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使各殖民地国家按照欧洲的国家标准建立或改造国家类型。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充斥整个地球陆地及其岛屿,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得不以大陆为依托。于是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就是强国对弱国的资源掠夺与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疆域的划分。近代中国自然和其他弱国一样,无论战胜或战败都成为强国宰割的对象。由于整个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强国和富国手中,穷国小国的边疆划分、资源开采与利用便由他们决定。比如麦克马洪线“经过了‘战略边界’计划的提出,西姆拉会议期间的麦、夏换文和伪书《艾奇逊条约集》14卷三个阶段”。英印政府批准后又视为非法,不久又将其复活,充分表明这是一条非法界线,本质是英帝国为了封锁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维护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割让中国西藏大片领土。非洲更是如此,如非洲国家边界44%按经纬线划分,30%用直线或曲线的数学几何方法划分,只有26%的国家边界是由河流、湖泊或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因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非洲边界冲突引人注目的就有几十起,涉及几十个国家,冲突破坏了非洲的民族统一并严重损害了非洲人民利益。它们以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其根源是殖民主义强加给非洲的人为边界”。虽然亚、非、拉等洲一些国家以欧洲的民族国家样式建立了国家,但没有缓冲地带的国界及在全球化背景中跨国冲突不断涌现的事实迫使广大被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例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40 年代,亚洲、欧洲地区有14个前殖民地国实现独立; 50年代,亚洲、非洲等地有11个前殖民地国家独立; 60年代,非洲等地有45个前殖民地国家实现独立; 70年代,非洲、大洋洲等地有25个前殖民地国家独立; 80年代,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有9个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其余波一直延续到90年代。" 从国家类型来说,现在的国家可分为共和国、合众国、公国、城邦国、专制君主国等五类。因此可以说,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世纪,前50年处于“热战”时期,后50年进入“冷战”时期,热冷交替,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国家数量最多、国家类型多元、 国家边界最为清晰、国家之间冲突最多的时期。
    三、从陆海空三维一体“硬边疆”回溯一维陆疆的基础性
    综上可知,陆地边疆不仅是人类最早设立边疆的地方,也是人类发展最为成熟的边疆。随着科技和文化不断发展,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和天空并利用其中的资源,从而使海洋和天空与人类的疆界产生关联性。
    首先,海疆依托陆疆而存在。早在1958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就通过了日内瓦海洋法四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其中《领海与毗连区公约》第1条“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和第2条“沿海国主权扩展于领海以上的空间及海床和底土”的规定明确显示出海疆的划分以陆地的边缘部分为依托的事实。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条“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的规定也同样如此。关于此点,本文以各国划分领海的事例来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后,曾经宣布领海宽度大于12海里的多数国家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领海宽度的规定将其领海宽度修正为12海里。但在实际划分过程中,领海基线的标准成为划分领海的首要问题。领海基线是指沿海国家从划定领海的一条起算线为基准,向外划出一定宽度的海水带为该沿海国的领海的基本线。这条线就在陆海相接处,充分说明海疆依托陆疆而产生。我们再从领海基线确定的方法也可以看到海疆其实就是陆疆的延伸。领海基线的确定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正常基线法,第二种为直线基线法。正常基线法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岸边最远的那一条线为基线向外延伸至规定的领海宽度,这样领海线与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该国的领海。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海岸线相对笔直、沿海岛屿不多的国家。直线基线法则以在沿海国大陆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或沿海岛屿上选定的某些点作为基点,用直线将各基点连接的折线为领海基线,再向外延伸到规定的领海宽度,这样领海线与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该国的领海。适用于那些海岸线非常曲折,海岸有系列岛屿、三角洲或高出海平面的永久设施的国家。无论是正常基线法还是直线基线法,都以大陆的边缘或岛屿为基础划分。因此,虽然海疆经历了从12海里到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但从划分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陆疆对海疆的强大支撑力。因为在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93个国家和31个地区,虽然内陆国家和地区只有40多个,其他180多个国家与地区都是与海洋毗邻的国家或由陆地和岛屿组成的国家,但这些国家永久性的生活区域都在内陆或临海陆地,在海洋中作业或行走的船舶,起航、停靠和到达的地方均为陆地,因此陆疆是海疆的依托。
    其次,天疆以陆疆和海疆为基础。人类空间视野扩大得益于航空技术和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其结果则是天疆的产生。因为航空业离不开对开通国际航线的国家之间领空主权的尊重和使用,天疆由此产生,究其实质则是领空,“领空,是指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及其与之相垂直的一定高度的上部空间,是一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陆疆和海疆的上部空间就是天疆,即天疆以陆疆和海疆为基础。现在虽然天疆因各国飞行器高度不等而高度不同,飞行器飞得高的国家经常侵犯飞行器飞得低的国家领空也是事实,但毕竟有一个从200到2000公里的范围,这个范围则是以陆疆和海疆为起始点。如供飞行器起飞的陆地航空口岸或航空母舰就位于陆疆或海疆范围内;飞行器起飞、降落都在陆地航空口岸或海上的航空母舰上;飞行器可以将人与货跨越国界送往目的的,但无论是起飞点或降落点都在陆地或海洋。因此天疆离不开陆疆和海疆。天疆与海疆和陆地一起,共同构成了国家的硬边疆。
    再次,由国家利益外溢或内缩于“硬边疆”而形成的“软边疆”更离不开陆疆。由于海疆和天疆都是以陆疆为基础而产生,那么因国家利益或战略而走出自己的硬边疆管辖范围则更离不开由陆 海空三维一体边疆组成的硬边疆。利益边疆则“在历史过程中产生并在全球化时代凸显出来,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判定主权国家之间或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界限和范围”; 它横向地可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价值利益三个部分,纵向地可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和边缘利益四个层次; 主要内容则包括国家的政治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和信息边疆、安全边疆。这与美国战略学家丹尼尔·奥·格雷厄姆提出的“高边疆”观点有相似之处。高边疆理论认为国家的边疆不仅包括各个国家独有的地理边疆 (即硬边疆) ,还涵盖各个国家共享的战略边疆(即软边疆) 。战略边疆凭借国家实力,哪个国家的实力越强,它的战略边疆就越大于地理边疆,反之其战略边疆则小于地理边疆。可见高边疆就是指国家战略和利益的延伸,这不过是发达国家为了从本国硬边疆以外的其他国家捞取资源、利益而采取的借口而己。但这个借口更能说明利益或战略边疆离不开由陆海空组成的硬边疆的支撑。因为没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做后盾,没有由硬边疆组成的实体国家支持,则无法从实体边疆以外的国家获取利益。因此“软边疆”建立在“硬边疆”基础之上,“硬边疆”中的空疆建立在陆疆和海疆基础之上,海疆则以陆疆为依托,可见陆疆无可替代地成为所有边疆的基础。
    总体而言,人类依靠科技和文化对边疆的认识经历了从一维陆疆、二维海疆和三维天疆的过程。但无论人类对边疆的认识如何变化,边疆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边疆。其中,陆疆作为人类宜居之地和最早形成的边疆永远是海疆和天疆的依托,三者共同构成国家的硬边疆;陆疆也是所有利益、战略形成的国家软边疆的基础。
    参考文献从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