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戴鞍钢:武昌起义之后与清帝退位(2)


    三 孙中山归国众望所归
    孙中山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第二天在美国从报纸上读到了起义爆发的消息,于是,他立刻中止了在美国的筹款活动,转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解决由于革命形势急剧高涨而出现的各种紧迫问题。孙中山认为,革命成功后,新生的共和国将会在财政方面遭遇严重困难;他更担心,外国列强会像对付太平天国那样,联合清朝政府,将革命镇压下去。他决定暂不赶回国内,先在国外争取外国财政援助并劝说列强不要干涉中国革命。
    11月10日,孙中山从纽约抵达伦敦,要求英国政府停止对清朝政府的一切借款,改变对革命的敌视态度。英国政府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实际上不过是虚情应付一番。孙中山还以革命政府的名义,与在伦敦的外国金融财团商谈贷款问题。外国银行资本家,借口革命派还没有建立起“正式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孙中山又与法国、俄国政府接洽,同样遭到拒绝。孙中山大为失望,他觉得自己已尽了最大努力,即使再向欧美国家求助,也不见得有什么收获,而国内一日千里的革命风暴,正等待他去领导和指引,形势的发展需要他立即返回国内。于是,他在11月24日从法国马赛港乘船东归。
    12月25日,孙中山在一片欢呼声中抵达上海。这是他自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被迫流亡国外,在海外整整度过了16年艰苦斗争岁月后,重新回到祖国。在孙中山还没有到达上海以前,国内许多报纸宣传他这次回国,带来了大批款项。当时不少人都认为,有无足够的财力,是革命能否最后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船刚靠岸,许多记者便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问孙中山带了多少钱回来?孙中山回答他们:“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精神耳”。这一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真切地表达了孙中山当时的心情。
    孙中山的归来使革命派的声势大振。孙中山回国前,围绕着临时政府领袖的人选,各省代表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孙中山的到来,使这些分歧不复存在,因为孙中山对反清革命的卓越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也是人们久已敬仰的。武昌起义爆发时,虽然孙中山远在美国,不能直接领导起义,但起义者们仍把他看作自己的当然领袖。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就曾以“中华民国军政府大总统孙”的名义,发布重要文告。孙中山的崇高威望,足以使他成为统率全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最合适的人选。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中央临时政府。已经独立的17省,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孙中山以16票对1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另一票是湖南代表谭人凤投黄兴的。
    四 财政部金库只剩下10元钱
    1912年元旦清晨,孙中山从上海坐火车去南京赴任。途经沪宁沿线各地车站,受到许多人的热情迎送。南京城内,更是喜气洋洋。当晚10时,孙中山在庄严的就职典礼上,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年46岁。他在誓词中庄严地表示:“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他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接着又通电全国,废除皇帝纪年,改用公元纪年。1月3日,孙中山在南京组成包括一部分立宪派人和旧官僚在内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黄兴等同盟会成员担任了重要职务。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面临的斗争任务非常艰巨。其中,解决临时政府的财政危机,是很紧迫的问题。武昌起义爆发后,一贯敌视中国革命的帝国主义者,借口保障外债偿付,乘机完全攫夺了中国海关税收,不让临时政府支配。各省地方税收,供应各地军政府尚嫌不够,更谈不上接济中央革命政府了。依靠华侨赠款和国内民众的捐助,数目毕竟有限,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临时政府刚成立,就面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不仅难以支付下属10余万部队的军饷,连临时政府本身的日常开支也无法保证,一度竟出现了财政部金库只剩下10元钱的危急局面。
    为了摆脱困境,孙中山又被迫向西方国家求助,但都石沉大海。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依然采取拒不承认和不予资助的敌对态度。临时政府只得靠发行公债和募集捐助,勉强度日。严重的财政困难,不仅束缚了临时政府的手脚,使它在内政方面很难有所作为,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它的中途夭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