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鞍钢:武昌起义之后与清帝退位(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29 《团结报》2014年10月9日第 戴鞍钢 参加讨论
五 袁世凯玩两面手 此时,孙中山还承受着各方面的要他把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的强大压力。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它的灭亡,在帝国主义的授意下,被迫起用一度解职在家的袁世凯,任命他担任了掌握军、政大权的内阁总理。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乘机大施诡计。他一方面借革命力量的声势,逼清皇室交出权力;一方面派重兵直逼武汉三镇,同时又放出和谈的空气,压革命派妥协,企图“一箭双雕”,既夺得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又迫使革命派屈服。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进攻面前,又加上立宪派人和一部分旧官僚的鼓动下,有些革命党人堕入了迷雾。他们错误地把袁世凯看作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同意如袁世凯帮助推翻清皇朝,就推举他担任共和国大总统,以尽快结束战争,换取革命的早日“成功”,并通过了相应的正式决议。 紧接着,又在上海开始了南北和议。这样,当孙中山从欧洲回到国内,就发现自己被置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境地,一方面他被各省代表推举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领袖,另一方面又被作为过渡阶段的政府首脑看待。各省代表原先通过的正式决议依然有效,孙中山暂时只是虚位以待,只要袁世凯反戈倒清,总统职位仍将由袁世凯担任。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印象素来不好,认为袁狡猾善变,是一个靠不住的危险人物,他很不赞成将革命政权拱手让给这样一个阴险的家伙。回国之初,他曾明确表示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决不中途妥协退让,并且还积极着手组织北伐。但是,当时的客观形势已不是孙中山所能左右了。他所面对的,是拥有强大武装的袁世凯。袁世凯不仅控制着清朝政府赖以统治的支柱——北洋六镇新军,手下有一批为其效劳的满族贵族和汉族官僚,极其狡猾,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欣赏。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看到清朝政府难以再维持下去,便决定采取“换马”的办法,抛弃清朝政府,扶持袁世凯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帝国主义的这种态度,终于迫使载沣不得不违心地起用袁世凯,使其得以东山再起,就任内阁总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不仅在整个南北议和过程中暗中为袁世凯出谋划策,而且公开告诉革命党人,只有让袁世凯当大总统才能得到它们的认可。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立宪派见武昌起义后革命的风暴迅猛发展,清政府的覆灭已不可挽回。为了阻止革命的深入发展,和革命派争夺权力,也愿意支持袁世凯出来控制局面,以造成利于自己的形势。 六 革命派的妥协 当时的形势对资产阶级革命派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对革命派的压力最大。因为列强随时可能瓜分中国这一可怕的阴影,时时笼罩在一切爱国者的心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中,十分害怕列强干涉中国革命而致革命失败。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发布的一份文告,就曾告诫人们不要冒犯洋人。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一连串起义的失败,同盟会损失很大,内部也趋于涣散,对武昌起义的爆发,思想准备不足,再加上革命党人对起义后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缺乏应付的经验,没有能够牢牢地掌握住革命的主动权。相反,企图通过让位袁世凯,换取革命的廉价胜利的想法,在革命阵营内部占据了上风。使孙中山除了同意向袁世凯妥协,其他选择的余地很小。 孙中山也害怕中国革命会因帝国主义的干涉,而遭受太平天国那样的失败。回国以后,他的这种担心并未解除。这样,他终于敌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被迫同意如果清皇室退位和宣布共和,他将把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 七清帝退位 在得到孙中山的明确承诺后,袁世凯加快了催逼清帝退位的步子。1912年1月16日,他以全体阁员的名义上奏并面呈隆裕太后,要求皇太后和皇上召集皇族,“密开果决会议,统筹全局,速定方针”。当时在场的幼帝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我在不知不觉中做皇帝的第三年,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在皇朝最后的惊涛骇浪的日子里发生的事情,保留在我记忆中的有这么一点印象: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而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莫名其妙,纳闷他们哭什么,殿里除了我们三人别无他人,安静得很,甚至胖老头抽鼻子的声音我都听见了。他边抽缩鼻子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的问题。” 隆裕太后接到奏折,即于1月17日、18日接连召开皇族御前会议,讨论退位问题。除奕勖、溥伦等少数人主张接受共和外,良弼、铁良、载沣、载泽、溥伟、善耆等一帮少壮亲贵都极力反对。双方争执不下,没有结果。 1月26日,袁世凯进一步向清廷施加压力,授意段祺瑞领衔以湖北前线46名将领名义致电清廷逼宫。河南巡抚齐耀琳、署理直隶总督张镇芳等也纷纷电奏,要求清廷实行共和。也就在这一天,革命党人彭家珍在北京投弹刺杀力主反对退位的宗社党首领、军谘使良弼,彭家珍当场牺牲,良弼重伤,在两天后死去。此事震动京城,清皇族大为惊恐,一些反对退位的宗社党人纷纷逃离北京,避往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的外国租界。隆裕太后也慌了神,据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记述:“良弼被炸之日,京师风云至急,入朝行礼后,隆裕太后掩面泣云:‘梁士诒啊!赵秉钧啊!胡惟德啊!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清帝的退位,已成定局。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凯全权,要他同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同时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张剑平:“现代化范式”在方法论上的误区
- 下一篇:校点本《宋会要辑稿》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