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鹿鸣谈中古士族社会(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05 东方早报 彭珊珊 参加讨论
刚才您说对唐代士族衰落持保留意见,那中古士族应该是在什么时候没落的? 仇鹿鸣:我觉得要分开来看,南方的侨姓、吴姓士族,唐初便已经衰弱;关陇贵族则在唐初兴盛一时,但中唐之后也日趋没落;而山东的旧族,特别是他们间的政治与婚姻网络,从墓志来看维持的时间似乎比想象的更长,我们不能低估士族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唐代士族当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否能用“没落”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描述,我觉得还需斟酌。 我们研究历史,往往不自觉地以“后见之明”看历史,因为宋代人不讲究郡望与门第,而唐末五代士族消亡,那么在消亡之前必然有一个走向衰落的过程。但从中晚唐人的观感而言,似乎没有这种感觉。唐末李振曾将裴枢等三十余位出身士族的大臣诛杀于白马驿,并将尸体投入黄河,云“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河,永为浊流”。李振是科举竞争中的失败者,对士族极为仇视。另一个参与其事的柳璨,虽然出身河东柳氏,但因为“朴钝”,不以诸宗齿之。这两位士族体制下失意者的极端之举,反倒折射出士族在唐末政治中仍具相当的影响。 就我个人观察,士族是在五代特别是后唐之后快速衰败的,但这是一个比较突然的变化。后唐仍重视士族,因为它是以兴复唐室自居的,所以唐庄宗灭梁之后专门找了一批唐代士族子弟来做宰相。但是庄宗没能维持很长时间。假设它没有那么短命的话,局面可能又不一样。另一方面,乱世更需要处置复杂政务的吏干,当时称为“刀笔之才”,这在唐代有贬义,在五代则成了能干的称誉,而士族原有的文化特质,并不能适应动荡时代的需要。 持续战乱的冲击,使得士族很难维持下去。我曾讨论过五代崔协夫妇的墓志,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清河小房崔氏一直有与范阳卢氏联姻的传统,尽管崔协与卢程两人在梁、晋对抗中分属两方,打了二十多年仗,但一旦后唐重归统一,两家又迅速恢复了联姻关系。所以士族的网络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机能。但如果冲击是持续性的,它也难免走向衰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打破器物研究与文献研究的隔膜
- 下一篇:南京明确大屠杀史为中小学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