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元明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与“活佛转世”制度


    内容提要:政教合一,并非西藏自古就有,而是蒙古征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元世祖与萨迦派帝师八思巴结盟联手的权宜选择。旨在建立蒙元皇帝与萨迦教派共同凌驾于西藏诸部之上的新统治体制,对结束分裂局面和西藏进入中国版图具有特定功用。活佛转世,也不是古来就有。自元后期噶玛噶举黑帽系率先实施,明中叶格鲁派被迫效仿推广,活佛转世又成为化解教派领袖继承纷争的通行办法。它与佛教追求来世的基本教义照应,在供奉释迦牟尼之外,增设了另一个独立的“活佛”崇拜系统。政教合一与活佛转世的偶然结合,构成了相互支撑、俱荣俱损的西藏神权政体的两大支柱。
    关 键 词:元明 西藏 政教合一 活佛转世 神权政体
    作者简介:李治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史和古代政治制度史。
     
    元、明两代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西藏自元代归入中国版图,与其相关联的西藏“政教合一”,定制于元朝。“活佛转世”,又肇始于元代,并在明中期为黄教(格鲁派)等普遍采用。关于元明西藏“政教合一”与“活佛转世”的基础性研究,东噶·洛桑赤烈、王森、陈庆英、张云、沈卫荣等建树颇多。①本文大量吸收前人成果,从比较宏观贯通的层面,以“元明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与‘活佛转世’制度”为题,试作如下探研。
    一、元代西藏诸教派简况
    经历9世纪的灭佛劫难之后,吐蕃地区佛教又陆续得到新一轮的传播与发展,还呈现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等诸教派林立以及与某些地方势力结合的状态。
    1.宁玛派。宁玛,藏语意为“古旧”,顾名思义,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教法古远且以弘扬旧密咒为主的教派。奉莲花生大师为祖师,又因僧人戴红帽,别称作“红教”。宁玛派的经典分为“噶玛”、“代玛”两种。前者意为口传经典,主要是父子或师徒相传而沿袭下来的八九世纪翻译的旧密咒经典。后者意为伏藏经典,据称莲花生大师曾将许多密宗经典埋藏各地,后陆续被发掘,故称伏藏。11世纪,宁玛派出现了名曰“三素尔”的著名代表人物,即同属素尔家族的素尔波钦、素尔穷·喜饶札巴、素浦巴·释迦僧格祖孙三代。经“三素尔”以父子或师徒口头相传的努力,宁玛典籍被传承组织成系统,弘法活动达到一定规模。与素尔波且同时的绒·却吉桑波,博取多家之长,所传教法分心部、自在部和教授部三系统,其中教授部“大圆满法”,成为宁玛派特有的主要教义。宁玛派虽古远,但其僧人注重密宗,大多处于分散自发状态,缺乏其他教派那样同地方势力的密切结合,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寺院集团。②
    2.噶当派。噶当,藏语意为佛的一切言教都是对学佛僧人行为和修持的指导。11世纪初,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弘扬佛法,阐明密、显教义不相违背和修行应遵循的次第。前藏人仲敦巴拜其为师,学到密、显各种教法,而后创建热振寺作为根本道场,逐渐形成噶当派。仲敦巴死后,其三弟子分别传法,遂形成教典、教授二支派。噶当派接受阿底峡的教义和行持体系,虽以修习显宗为主,又调和显、密二宗,主张先学显宗后学密宗,佛法教义比较纯净,故在诸教派中声誉较高,传播甚广,对其他教派影响较大。噶当派在拉萨河上游建立热振寺后,其门徒在藏区的势力和影响不断扩大。后还与山南隆孜地区甲瓦家族相结合,开创“以教治邦”的噶当派名僧耶歇多吉,就出自甲瓦家族。13世纪中叶,噶当派在藏区拥有的寺院数量最多。③
    3.噶举派。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因其属新密咒派,密法的修炼学习,必经师徒的口耳相传,故而得名。僧众穿白色僧裙,俗称“白教”。噶举派创立“大手印法”,以因、道、果概括教义,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部分噶当派教义。还形成了香巴噶举、达布噶举两大传承。达布噶举又在藏区衍生出“四大八小”等支系。四大即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戎噶举、帕竹噶举,八小即帕竹噶举又分为止贡噶举、达垅噶举、主巴噶举、雅桑噶举、绰浦噶举、修赛噶举、叶巴噶举、玛仓噶举。噶举派利用支系众多的优势,逐步向藏区各地发展扩散。如12世纪中叶,噶玛噶举在昌都的类鸟齐附近建造噶玛丹萨寺,收徒传法,后又在拉萨西北楚布地方建造楚布寺,由此形成了噶玛噶举支系分居昌都、拉萨的上、下两寺。12世纪后期,蔡巴噶举在拉萨附近建造蔡巴寺,以此为据点形成蔡巴噶举支派。当地的世俗领主噶尔家族首领杰哇迥乃以“施主”身份,支持蔡巴噶举支派。其教派实权逐渐为噶尔家族垄断。1158年,帕竹派的创始人帕摩竹巴·多吉嘉波在桑宗境内的帕摩竹建造一座小寺院,后发展为丹萨替寺。以此寺为据点,创建了帕竹噶举支派。因帕竹派内部达垅塘巴和止贡巴不和,山南大贵族首领札巴迥乃出面调解,使止贡巴占据上风。于是,止贡巴出让丹萨替寺主给札巴迥乃,以为答谢。而后,丹萨替寺主及其代表的帕竹派教权就由山南地区的朗氏家族世袭继承。12世纪末,达垅噶举的创始人达垅巴·拉西贝以调解争端为由,把达尔域和绒两地纳入其管辖。不久,卫藏南部地区的一些农民又以契约方式变为该支系属民。④在噶举派内部不仅出现了较明显的与地方势力相结合的“政教合一”的雏形或早期形态,还在噶玛噶举支系“黑帽系”率先诞生了“活佛转世”方式的教主继承制度。这都深刻影响了日后噶举派的自身发展及其在藏区的实力地位。
    4.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1073年官却杰布在后藏背靠灰白色的山崖建造寺院而得名。又以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蓝三色花纹,俗称“花教”。官却杰布出自后藏萨迦地方贵族昆氏家族,他建造萨迦寺后,亲任寺主,采取家族亲传的方式,传授“道果教法”,创立了萨迦派。而后,萨迦派一直以昆氏家族为中心,教主亦在昆氏家族世代相传,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札班坚赞、萨迦班智达、八思巴相继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师祖。萨迦派掌教者不仅始终与昆氏家族合二为一,还逐渐吞并和统辖周围地区的土地、属民。13世纪初,昆氏家族已在上下卓木、拉托、芒卡日钦、后藏中上一带、上下夏卜、达纳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庄园,在藏北迥、卡普索、刚木摘、嘎尔普、惹热等地建立牧场。可以说,萨迦派就是当时宗教领主与豪门望族始终紧密结合的典型。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