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李纲与蔡京父子关系考辨(4)


    四、李纲并非蔡氏同党
    李纲由蔡氏荐引,并且在靖康中有回护蔡京、蔡攸的举动,招致诸多物议。但从相关历史资料来看,李纲并没有趋炎附势,曲意逢迎蔡氏,更没有狐假虎威,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北宋末年,蔡京为巩固权位,迎合徽宗奢靡心理,大办花石纲,又兴建延福宫、艮岳,“大兴工役,无虑四十万。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43)。宣和元年京师大水,李纲在论水灾奏章中就大胆揭发蔡京好大喜功,不顾民生疾苦的恶行,指出“比年以来,工役浸多,仰食者众,岁以侵耗,遂致殚竭”。请求徽宗“凡营缮工役、花石纲运,有可省者,权令减罢”(44)。因此被贬。多年后,徽宗对李纲谈及此事,说:“当时宰执中有不喜公者。”(45)不管此语是徽宗为自己开脱,还是实情,李纲上章必然触怒了包括蔡京在内的权贵,这也说明李纲并没有党附蔡京,奴颜媚上,而是敢于说出事实真相,显示了他的是非感、正义感和责任感。
    据《宋史》所载,蔡氏荐引李纲在宣和中,那么李纲上章论水灾是在为蔡氏荐引之前,我们再来看看李纲为蔡氏荐引之后对他们的为政之道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宣和七年,金人入侵,诏求直言,李纲应诏上封事,指出“比年以来,搬运花石,舳舻相衔;营缮宫室,斧斤不辍;制造器用,务极奢巧;赐予之费,靡有纪极;燕游之娱,倍于曩时”。这些“上累大德,下失群心,蠧耗邦财,斩刈民力”的行为造成了“今日之患”(46),再一次抨击了蔡京大兴工役,导致民不聊生的罪行。
    李纲又说:“比年以来,忌讳众多,人材鲜少;谄谀之说日进,忠鲠之言不闻。”批评徽宗平日“所取谋而听用者,不过左右近习之臣”。“发号出令,初莫之审;朝令夕改,初不必行。密降旁出,而三省、密院不与知;束以峻法,而给舍不敢驳”。致使“朝廷为虚设,而政事之出,所以多门也。首尾衡决,先后错忤,有司疑于趋赴,四方无所适从”(47)。
    徽宗时期,御笔手诏颇为盛行。所谓御笔手诏,即不经中书省商议,不由中书舍人起草,不交门下省审覆,由皇帝在宫中决断,亲笔书写,或由他人代笔,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御笔之制,蔡京首开先河,请徽宗亲书以降,“御笔自此始,违者以大不恭论,繇是权幸争请御笔,而缴驳之任废矣”(48)。御笔行事,严重破坏了宋代行政决策程序,权幸藉此营私,朝政日益腐败。李纲所论“密降旁出,而三省密院不与知”,即是对御笔之制的明确否定,指责了蔡氏等权贵堵塞言路,破坏纲纪的行为。
    钦宗登基之后,李纲又上章数徽宗“左右恩宠之臣”罪状,谓蔡攸“招权怙势,首为兵谋,以佞幸之姿,据师保之任”(49),请钦宗将其流窜远方,以正典刑。可见,一直以来李纲非但没有阿谀逢迎蔡氏,并且对蔡氏祸国殃民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李纲出自蔡氏一门是事实。但不等于是蔡氏一党。陈瓘为谏官,极论蔡氏罪,父子受蔡氏迫害甚重。“瓘平生论(蔡)京、(蔡)卞,皆披擿其处心,发露其情慝,最所忌恨,故得祸最酷,不使一日少安”(50)。陈瓘与李纲为忘年交,其子弟门人,亲属陈渊、萧建功等与李纲甚为亲厚。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李纲非蔡氏一党。
    通观北宋末年政坛,人事关系十分复杂微妙。李纲由蔡氏荐举,并有阴庇蔡氏的举动,从而受到后人诟病。但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贬抑否定李纲的品行,实应具体分析李纲的行为表现。李纲在靖康初能够执政,与蔡氏的荐举提拔密切相关,但李纲行事与蔡氏截然不同。在蔡氏炙手可热时,李纲就对蔡氏的诸多妄为,多次加以批评指责。他在靖康间庇护蔡京、蔡攸,当然有顾念旧恩的私心。但与孙觌等人在蔡氏得宠时,极力巴结逢迎,蔡京失势时,又落井下石的行径相比,李纲的行为更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良心。“如蔡京、王黼当国日久,孰不由其拟授”(51)。李纲由蔡氏荐引,不等于是蔡氏同党。通过上文所举事例,证明李纲并没有伙同蔡氏一族祸国殃民。因为由蔡氏荐引这一原因就否定李纲的才行、政声,完全是不加分析,无视历史原因的极端作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