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思想的根据论(6)


    
    3.防止“朋党”,需要“和而不同”
    “朋党尽由偏听”。没有和而不同,就没有不同意见的表达;没有可否之论,就必然偏听偏信。南宋的史浩载录:“上又曰:君子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贤者自然以类聚,虽曰群、曰和,然自有不党不同之处,岂皆可指以为朋党邪?臣浩奏:尧舜在位,九官相逊,文武传国,十乱同心,谓之朋党可乎?臣等不肖,方相与同心辅政,事有是非,可否往复,评议各无纤芥,形迹庶几(相近),仰称陛下无偏无党之治。臣雄奏,人主之听,倘有所偏,即所偏之处,臣下必从而趋附之,则党与遂成。陛下谓朋党尽由偏听,可谓深切着明。臣成大奏,陛下圣谟正大,可以颁示臣庶,使皆知天子不以朋党待天下之士,则孰不精白一心,以承休(美)德。此诚希世之遇,至谓党论之起,尽由人主偏听有以致之,则自古败乱,皆人主有以自取,未可悉归之天”(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十)。
    《宋史全文·宋孝宗六》载,“上曰:前世朋党之兴,尽由人主偏听,及党论既成,亦堕其中,混而为一。朕故推究源流,以立此论,卿等记录详矣。朕观汉唐之末时,君心术不明,又偏听是非,故奸臣得投其隙以立党与,遂成祸乱,甚可怜也。上又曰:君子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贤者自然以类聚,虽曰群、曰和,然自有不党不同之处,岂皆可指以为朋党邪?”(佚名《宋史全文》卷二十六下)宋朝君臣的上述言论表明,引起朝政混乱以至皇朝衰败的“朋党”,其形成的根源就是“尽由偏听”。“尽由偏听”既是没有“和而不同”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压制“和而不同”的政治风气与环境条件。
        注释:
    ①“物”,有杂色的意思,杂帛为物——(汉)郑元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春官宗伯》篇。
    ②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出版电子版原文及全文检索版。本文所引古籍全部出自上述数据库,由笔者自己标点。中华书局多年前曾邀请笔者标点古籍。笔者曾出版专著《春秋战国政治辩证法思想史研究》,发表古代思想研究论文34篇,其中古籍考证论文3篇。
    [责任编辑:姜昱子,高云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