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略论宋代世家大族的家学(2)


    二、宋代家学传承的方式
    世家大族成员之能够获得家学滋润,做出成绩,为世人所称,并非生而知之、自然而然,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人为努力的结果。
    (一)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亦即家教作为传统社会中家学传承的主要方式,宋代亦然。世家大族成员中的长辈,有仕宦者,有赋闲者,也有致仕者。仕宦者在仕宦之余,多以教育子弟为要务。而赋闲者和致仕者,更以教育子弟作为自己的专职工作。因此,世家大族子弟得自于长辈的家庭教育,实为其所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泉州苏氏家族苏颂自注其“代家训”长诗中的“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一句云:“我生五岁,先公口授《孝经》、古今诗赋,皆成诵。又令从诸父教学,不数年而诵五经,习《尔雅》,知声律。”(30)眉州苏氏家族的苏辙在其奏疏中说:“臣幼无它师,学于先臣洵,而臣兄轼与臣皆学。”(31)“自挟世学”的成都范氏家族范漼,“年少时欲起荣国(范百禄)、太史(范祖禹)之绝学,以上袭忠文(范镇),满口故家典型,而问学渊源,内有师友”(32)。真德秀为赵华文所撰墓志铭亦称:“公之学,得于家庭而成于师友,以不欺为立心之本,思过为进德之方,其所居常揭以自警。”(33)正是基于这种教育的重要性,吕希哲甚至说:“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鲜矣。”(34)
    (二)父子兄弟相互酬唱、相互影响。在世家大族内部,“一门酬唱胜交游”(35),成员之间或朝夕相处,或频繁交往,学术影响十分明显。相州韩氏家族的韩琚,“父兄既没,抚养弟侄,极其恩意。间或文酒相忻,门庭之内,自为师友”(36)。端州李氏“父子兄弟相师友,而大性与弟大异、大东并跻从列”(37)。泰州周氏“家藏故书几万卷,平时父子自相师友”(38)。抚州陆氏“家学有原……伯叔之间,自为师友。梭山、复斋,皆为一时闻人,而先生(陆九渊)又杰出其中。”(39)井研牟氏家族在牟巘一辈正值宋元鼎革,但牟巘仍然是“父子自为师友,日以经学、道义相切磨”(40)。可见,在世家大族成员间相互酬唱、相互影响的学术环境中,成就了不少杰出人才。
    (三)子弟受家族传统和家族精神影响,自我注重学习内容。世家大族子弟在求学深造的过程中,往往以家族中的精英人物特别是先辈精英为榜样,在治学内容和方法上自觉向其靠拢。婺州人王柏,“大父崇政殿说书师愈,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张栻、吕祖谦游。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柏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捐去俗学,勇于求道”(41)。王柏的“勇于求道”,完全是其自觉向家学靠拢的结果。台州王氏则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出同样的方式。王齐舆“晚归林泉,诗足以自适,其体亦盛时前辈作”,“其曾孙任,复自力于斯道,沨沨乎大篇,幽幽乎短章,信有其祖风焉”(42)。
    芮煇在为葛立方《归愚集》所作的序言中,对常州葛氏家族的发展情况评论如下:
    至于自祖及孙,奕世相望,愈出愈新,如吏部侍郎葛公(立方)之家学者,亦鲜哉!葛氏自通议(密)起家,清孝(书思)继之,而官犹未达也。文康公(胜仲)始以文章大厥声,为天下近臣于铺张太平之时。至吏部,又以文章掌制于南渡中兴之后。吏部之子正言邲,今复以文接踵台阁,言论风旨,为时人闻。盖葛氏之学,通议、清孝培其本,文康发其华,吏部撷其英,而正言又将以润色而振耀之者也。(43)
    可以说,葛氏家族这种家学得以不断发扬光大的走势,与子弟在学习钻研过程中主动以自己家学的内容为对象是分不开的。
    (四)即使是家族的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也往往受家族传统的影响而有所侧重。家族或家庭开设学校,聘请塾师教育子弟,虽受塾师知识的限制,但一方面有不少塾师产生于本家族成员之中,如陆游诗中所云“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44);另一方面,被聘请者往往是雇主的朋友,甚至“情甚骨肉”(45),在学术上也多为趣味相投的人。因此,家族子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也能接收到不少的家学信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