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从军城到商城: 清代边境军事城市功能的转变(2)


    一、因军立城,因城而治
    用军事力量来保卫国家安全,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农业时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要在边境地区的重点关口和国内重要地区建立军事据点,而这些军事据点往往都要筑城修池,以增强其防御功能,因此兴起了若干重要的军城。腾冲和张家口分别为中国一南一北两个不同区域的军城,其兴起的时间不同,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因边防军事需要而立城,又因城建之后不断叠加新的功能,从军城而治城,又因商而兴,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商城。
    腾冲,位于云南西南部,古称滇越、腾越,与缅甸相邻,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属典型的边境城市,被视为滇西门户、西南边境“极边第一城”。自元以降,历代王朝都在此驻兵屯守。腾冲军城的出现和发展皆“因军而兴”,城市的主要功能也以防御固边为主,因而是典型的边境“军城”。据《腾越州志》记载:腾冲筑城最早见于8世纪唐德宗时期,南诏王为开发边疆而在此筑城。大理国时期,也曾在腾冲西山坝建西源城,在东北部建罗哥城、罗妹城。元代也曾建越甸城,这些军城皆为土城。①由于腾冲在中缅边境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故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中期英宗正统年间,滇西边境的麓川土司屡次犯边。为固边抚夷,明英宗三次派兵部尚书王骥统率数十万大军征讨。正统十年(1445),在第二次讨伐麓川之后,王骥与云南都督沐昂联名上奏:“以腾冲为云南要地,宜量置军卫以镇之”,②建议在此筑城屯守,此议获明英宗同意。明代腾冲军城选址在元代腾冲城旧址,与之不同的是不再用土筑城,而是以石块为主要原料,修筑雄伟坚固的石城,一直沿用至抗战后期。腾冲石城“周围七里三分,厚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甃以石。四门各阔丈四尺,高二丈六尺,深七丈,广十二丈。门各有楼,各高四丈有奇,广六丈四尺”。③从规模上考察,该城堪称当时云南诸州县城之冠。从功能布局上看,石城突显军事功能,城墙坚固,筑有垛口,建有胸墙,挖有壕沟。④明初,明王朝在腾冲地区设守御千户。明正统十三年(1448),腾冲石城完工,其守城军事长官则升格为军民指挥使司,在提升军事地位的同时,也赋予了一定的行政功能。明军正是依托腾冲城,垦边戍边,取得了三征麓川等军事胜利,由此奠定了腾冲作为“滇西第一坚城”的地位。
    明嘉靖三年(1524),置腾越州。腾冲军城的功能开始发生一定变化,在强化军事功能的同时,政治行政功能也进一步叠加。嘉庆十年,撤军民指挥使司,改设腾冲卫,以进一步强化的军事功能,其辖地包括“三宣”———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六慰”———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孟养宣慰司。明隆庆三年(1569),出于军事和人口发展需要,腾冲地方当局“筑月城于南门,高丈六尺,广三十二丈,厚丈三尺,深于厚均;东西二巷门,高一丈一尺”。⑤嘉靖至万历年间,随着明朝的衰落和缅甸东吁王朝的兴起,腾冲地区多次发生缅甸入侵战争,拉锯战持续数十年之久,旷日持久的战争进一步加强了腾冲在滇西的军事重镇地位,而明军也依托腾冲军城逐步构建起滇西南边疆军事防御体系。万历二十二年(1594),云南巡抚陈用宾以腾冲城为中心新筑了“八关九隘”(即“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汉龙、天马”八关和“古永隘、明光隘、滇滩隘、止那隘、大塘隘、猛豹隘、坝竹隘、杉木笼隘、石婆坡隘”九隘),后来又增加茨竹寨隘,这些关隘沿西北至西南一线分设。腾冲由此被誉为“三宣门户”、“八关锁钥”、“九隘藩篱”,军事重镇地位继续加强。
    ———————————— 
    ①谢本书:《腾冲史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5页。
    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英宗实录》卷一二七,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1962年版,第1页。
    ③屠述濂纂修:《乾隆腾越州志》(又名《云南腾越州志》)卷四《城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年版,第69页。
    ④戴维斯著,李安泰译:《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⑤陈宗海修,赵瑞礼纂:《光绪续修腾越厅志》卷四《城池》,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第68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