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从军城到商城: 清代边境军事城市功能的转变(4)


    二、市缘路起,因商而兴: 军城向商城的转变
    清代前期,经历了数十年对战争破坏的修复,中国人口有巨大的增长,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同时,经济也出现大发展,在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贸易超越明代,跨区域贸易的全国性市场初步形成,由此推动了若干商路沿线城市的发展,边境地区的若干军城也随之而因商贸的发展出现功能转变。腾冲和张家口这两座军城正是在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而出现功能的转变,从军城转变为著名的商城。
    腾冲之所以在清代中后期发生功能转变,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中缅贸易的兴盛。腾冲具有从事中缅边贸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中缅公路建设以前,腾冲是中缅贸易的必经之地,从腾冲到缅甸密支那陆上步行只需八九天,到缅甸八莫也仅需七八天。因此随着中缅贸易的发展,腾冲的商业贸易中心的地位就开始突显。清中期,腾冲城已发展成为云南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和中缅商品进出口贸易中心和集散地。据《腾越乡土志》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唬泊、象牙、燕窝、犀角、鹿茸、爵香、熊胆,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其时商务称繁盛。”①中国从缅甸进口的商品除玉石、珠宝、象牙等奢侈品外,还有棉花等;而缅甸从中国主要进口食盐和丝绸等,故而被称为“丝棉之路”。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缅正式建立了形式上的朝贡关系,中缅边境地区在此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和平环境促进了中缅贸易的长足发展,商品数量和种类增多,各类商品络绎于道,规模不断扩大。到鸦片战争前,腾冲完成了从军城向商城的转变。“今商客之贾于腾越者,上则珠宝,次则棉花。宝以璞来,棉以包载,骡驮马运,充路塞道。今省会解玉坊甚多,磨旮沙之声,昼夜不歇,皆腾越至。其棉包则下贵州。此其大者”。②据1826年英国驻缅甸官员克劳福德的估计,当时中缅陆路贸易额高达40多万英镑。③在中缅商贸的带动下,腾冲确立了作为中缅交通运输枢纽和商贸交易中心的地位。同时,腾冲城的人口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军事功能的下降,经济功能的提升,腾冲城市的军事人员不断减少,从事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的人口则越来越多,商人群体形成,并在中缅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史载:“商贾之捆载前来者,辐辏于道,而此邦人民亦多工计,然陶朱之术,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④其时以腾冲为中心的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据《腾越厅志》所载,明以前,腾冲所在区域仅有7个集市,而到清乾隆时期,其城乡集市已经增至20个,而腾冲城则成为区域商贸易的中心市场,出现了盛极一时的百宝街等多个市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市场管理体系。“轻其税而留其货,为之品定诸货之价,列贾区于官场,至开场之日,群商请货于官,依所定价与蛮为市”。⑤在腾冲城市发展史上,缅甸的翡翠玉石是一项重要商品,对腾冲边贸商城地位的确立有着特殊意义,腾冲也因之被称为“翡翠之城”。
    ————————————
    ①寸开泰纂,马有樊校注,光绪年间修:《腾越乡土志·商务篇》,转引自德宏州志编委办公室编印发行:《德宏史志资料第三集》,1985年版,第163页。
    ②屠述濂纂修:《乾隆腾越州志》卷三《山水》,第60页。
    ③贺圣达:《缅甸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
    ④陈宗海修,赵瑞礼纂:《腾越厅志》,腾越厅志序,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第1页。
    ⑤傅宗明:《西南通商口岸》,保山红旗印刷厂1992年版,第35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