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畿辅关钥之所(2)


    明代容城(今属雄安新区)名人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名联,彰显了中华士人的铮铮铁骨
    清雍正朝直隶总督李卫在上疏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畿辅为首善之地,经画区置,万方皆取则焉。”首善,出自《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古意为最好的地方,后用来专指首都及其附近的王道教化之区。
    清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作为“同光中兴”时期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他一向力主隆礼重教以应对时局危机,因此把振兴直隶文教放到了重要位置,希望通过保定莲池书院这所文教重镇来施加影响。通过与书院师生的接触,曾国藩深感直隶学风及文风偏于经学义理、科举应试,且稍嫌朴陋。为此他专门写了《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此文开篇即强调,“前史称燕赵慷慨悲歌,敢于急人之难,盖有豪侠之风”,且此风影响深远,并举出“直隶先正,若杨忠愍、赵忠毅、鹿忠节、孙征君诸贤”的例子。这四人中杨继盛、孙奇逢是容城人。杨继盛是因刚正持节为奸佞陷害致死。孙奇逢在世之年赶上了清初,平生虽屡被荐举做官,但均辞而不就(故有“征君”之称),晚年徙居河南辉县夏峰村聚徒讲学,声名大振,世人因以“夏峰先生”称之。曾国藩认为,直隶的这几位“先正”,尽管后来的经历和结局不同,但“起初皆于豪侠为近”,隐意是都受燕赵传统文化风习的塑造。他进而阐说,即使从直隶的“今日士林”来看,也“多刚而不摇,质而好义”,犹有豪侠遗风之人。该种豪侠品质,在曾国藩看来并不悖于圣贤之道,且有几个方面与之相通:“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坚确不移之操,亦未尝不与之相类。”
    明代容城(今属雄安新区)名人杨继盛用生命弹劾权奸,其“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名联,彰显了中华士人的铮铮铁骨。杨继盛遗书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其临刑前夜。内容系杨写给妻、子的两封书信。杨继盛高尚的人格广为后人颂扬,达官政要、学者贤人观看杨继盛遗书,无不表达敬贤之意、仰慕之情。现收藏于河北省容城县档案馆的杨继盛遗书长卷,包括遗书真迹及后世(至1935年)人物手书的126个题跋,其中不乏赫赫有名人物,如曾任直隶总督的刘墉、熊枚、袁世凯等。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直隶总督袁世凯拜读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并题跋:“牛衣不泣王京兆,刻鹄休称马伏波。就义从容诀妻子,丹心碧血抵难磨。谏草遗亭大道边,每过墓道辄潸然。钤山尺集无人读,一纸家书五百年。光绪甲辰八月项城袁世凯敬题。”
    直隶总督曾国藩、袁世凯等人对雄安地区古圣先贤急人之难、舍生取义的论述和褒扬,已触及“北学”最核心的浩然正气和经世传统,对于丰厚的雄安文化,同样是一种反哺和滋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