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畿辅关钥之所(4)


    雄安地区以大清河、白洋淀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航运交通网,不仅承载着水上人家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担负着历史时期繁重的漕运和水路经贸
    清代以后,社会一度安定,昔日雄安人民依托大清河、白洋淀淀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水上经济。雄安地区以大清河、白洋淀为中心,水域辽阔,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流域内河淀相通,淀洼不分,水产品的产量、经济价值均极高。植苇、种蒲、编织是雄安地区百姓经久成习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方式,由此“日进斗金”。自唐宋至明清,雄安的苇席、苇箔贡额巨大。故雄安地区上下家家以织席捕鱼为生,成为传统。
    雄安地区以大清河、白洋淀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航运交通网,不仅承载着水上人家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担负着历史时期繁重的漕运和水路经贸。清代经大清河、白洋淀一线分拨到保定、雄县、霸州、固安、易州等地的漕粮及商舟盐楫贸易更是频繁,淀区及周边一带绝大多数外运棉花和棉织品,由水路运往天津,热销占全国各地之半的各色棉纱、布料和丝织品,绝大多数是先经淀区航运网转运集散。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大清河(包括府河)航程190公里,是保定、天津之间的重要水路。天津、保定之间的货物三分之二靠这条水路运输。通过府河、大清河运进天津的货物主要有棉花、粮食、煤炭、花生、羊皮、瓷器、药材及建筑材料,回程货物主要是食盐、日用百货及舶来品等。这条航线,水量充足、河幅宽,除冬季结冰时外,可航行大中型木帆船。据统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出天津的民船59604只,大清河为21236只,占当年水路进出天津总量的35.6%。宣统二年(1910年),大清河进出天津的航运量约占进出天津的五大河系总运量的41.3%,其中津保间为大清河的主要航道。近代津、保之间的货物三分之二靠这条航线水路运输,杂食、棉花、纺织品、煤炭、花生、皮毛、瓷器、药材及建筑材料,每年运量巨大,雄安作为水运枢纽,大清河淀上下河岸及周边地带日常所需其他消费品、食盐、日杂百货,以及砂糖、面粉、煤油、洋杂货物等,均由天津装民船水运输送内地。雄安地区一度辉煌的舟楫之利,形成了以大清河、白洋淀及上下水域为核心和主干道的航运网,成为津保间航运中转要道,为冀中华北,京津各地,内河外埠,中原山东,乃至江南各种物资的运营与交流,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雄安地区以其宽阔的胸怀和舒展的四肢,承托起长达千年、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航运贸易的发展,不同观念的碰撞,一度成为京、津、保共同发展的纽带。
     
    (作者为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