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郭沫若:从这样的历史态势中走进历史学(4)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
    郭沫若的个人经验、社会经历、文化背景、文化个性都有其独异之处,多重因素集合在一起,让郭沫若具有了一些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化特质。所以他能够在学术思想上(当然不止于此,譬如,在文学创作上)得时代风气之先,领时代风气之先。尽管如此,郭沫若个人所做的文化选择,其实还是包含在时代必然发展的选择之中。他,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突出并且贯穿整个世纪的主题: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皇权的辛亥革命、进行现代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兴白话开创新文学的文学革命……从国体、政体,到思想、文化、经济、法律、教育……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无不进行着革故鼎新的变动。这一场风起云涌的世纪革命在根本上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一个过程,学术亦不例外。中国史学原本就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当然更不可能游离于“革命”这个主题。所以从史学史、学术史的视野来说,郭沫若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是在20世纪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的。
    向西方思想文化学习先进的东西,是20世纪中国史学各个学术流派都曾持有的态度,包括被视为文化保守者的学衡派、南高史地学派,这给中国史学提供了许多选择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始时处在一个非主流的地位。但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引领了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势必会在思想文化领域逐渐壮大,从非主流走向主流。郭沫若在这样的历史态势中走进历史学,可以借他自传“前言”中的一句话说:正是“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真理性,是建立在它的科学性、实践性之上的。郭沫若以他的学术研究,为中国史学验证了这一点,所以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筚路蓝缕之功。
    在完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并进入到古文字研究领域之时,郭沫若曾为东洋文库主任石田干之助题写过一首诗:“呢喃剪新谱,青翠滴清音。对此欣欣意,如窥造化心。”石田干之助为郭沫若开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郭沫若为之题诗有答谢之意。而诗中表达的是他在做出新的人生选择之后充满自信、欣然雀跃的心情。尽管马克思主义当时在中国社会还远未成为主流思想,《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引起的关注也是批评乃至攻击多于赞誉,但郭沫若仍有理由自信。他的学术自信,源于他在理论上的自信,他相信唯物主义、辩证法可以科学地阐述、揭示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及其未来走向。郭沫若此后在历史学术领域的耕耘、收获,也诠释着他的自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