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41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郑嘉禹 参加讨论
摘要:在近些年的大学生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混乱、对社会制度的质疑和降低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期待。因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们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策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 历史虚无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各种手段重新解读历史,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在当今社会的政治生活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三个否定”、“三个鼓吹”。即“否定中国革命,鼓吹改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道路”、“否定‘新文化’运动,鼓吹封建传统文化”。这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造成了大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混乱 历史虚无主义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这与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是唯物主义历史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唯物主义者通常认为,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并且人们可以透过历史观的研究方法去探究其本质。恩格斯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同样坚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统一的观点的这一论断。他认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十分科学的方法论,并且是一种认识的伦理的方法,由于世界是发展变化中的物质客观世界,所以它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历史虚无主义则以假设为前提,为反面人物翻案,放大伟人的缺点,强调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就彻彻底底颠覆了大学生在之前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得同学们开始质疑之前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质疑自己内心的信仰。当思想问题的出发点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出现了根本的偏差时,学生们就会对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产生质疑,更有甚者觉得这样的社会虚无缥缈,对抱有这样崇高理想的同学进行嘲笑和讽刺。这种思想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发展至极端则可能会产生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造成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大学生中有共产党员,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共青团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这句话对大学生依旧适用。历史虚无主义论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戏说”,对领导人进行诽谤,对历史定论进行“翻案”。试图通过这些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抹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有甚者通过对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曲解来说我党是“一党专制”,执政地位是“自封”的而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此来抹杀我党执政的合法性,这种思潮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造成极大的损害。大学生肩负着历史交给的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伟任,如果这种负面思潮在学生中普遍传播开来,会让大学生对我党的先进性造成质疑。对党员学生来说,思想意识的松懈,表现为自己会降低一个党员的标准,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蔓延的集体则会削弱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则会产生“入党无用论”,极大打击大学生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性。 (三)造成大学生降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期待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祖国和民族独立的基石,更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历史虚无主义常常贬低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盲目的复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社会上到处都蔓延着“国学热”,称古代的“伦理纲常”能够解决现当代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者加以利用妄称:“中国古代思想开放,尤其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唐宋时期道德水平高”等等,以此来贬低社会主义的文化。一旦这种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普遍认识,会降低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无疑会降低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心态史:探索心态观念的历史变迁
- 下一篇:流派史: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