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37 贵州民族报 杨昌儒 李盛龙 参加讨论
新常态下民族工作面临着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中国梦等一系列根本性的任务,这也是“十三五”规划期间最迫切的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短板,是重点,也是难点 邓小平同志最早用“小康”来描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把“小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2020 年建成的小康社会将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是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落脚点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和成就。但从全国范围看,民族地区整体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2012年,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仅为66.17%,落后东部地区6年。目前,民族八省区的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广东一个省,民族地区人均GDP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78%。而且,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50.2%。按贫困率算,全国平均8.5%,而民族地区平均17.1%,高出全国一倍有余。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国家扶贫线标准,民族八省区尚有农村贫困人口2500多万人。目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片区内的680个县有351个属于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上较为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市场化程度低,多数产业处于低端,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人口居住分散,公共服务半径大,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成本高。民族地区内多民族杂居,民族关系复杂,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大多处于国防第一线,容易受国内外政治变化的影响,部分地区在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且治理难度日益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制约明显。据统计, 2000年以来,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 综上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短板,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共同实现“中国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