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一体多元”与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理论,如果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来看,是没有错的;如果从具体民族文化单元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角度来看,也没有错。但是,如果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来看,那就是“一体多元”的关系了;如果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与具体民族文化单元的关系来看,也是“一体多元”的关系。而且从历史上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制定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基本上就从政治制度层面即从顶层设计上奠定了“一体多元”的格局。再有,如果从现行政体来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那么,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不是与“一体多元”是相一致的?当然,笔者并不是想否定“多元一体”的提法,只是觉得光提“多元一体”还是有所欠缺、并不全面。如果既提“多元一体”,也提“一体多元”,这样既符合中国的历史,也符合中国的现实,比较全面。
    一、从先贤圣哲的思想中理解“一体多元”
    关于“多元一体”的话题,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在此无需赘述。关于“一体多元”的话题,其实也有人论及,但显然不够充分。要想充分而又全面地理解“一体多元”的涵义,必须从中国哲学即先贤圣哲们的思想里去吸收养料。所谓“一体”者,即是指生命的、心灵的、宇宙万有的各自的统一、合一、融一、化一的整体性;也是指生命的、心灵的、宇宙万有的整体上的统一、合一、融一、化一的形而上的根源性的本源归一性。《老子》四十二章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在《论語·里仁》中强调:“吾道一以贯之。”《易传》中也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太极”就是无极而太极的“一”。《吕氏春秋·大乐篇》中讲:“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易传》所讲的是在本源之“一”的基础上的二、四、六、八直到六十四卦之裂变之生,是强调偶数之生,是强调无穷生变中的对称性,用现代物理学的术语讲,就叫做“宇称的守恒”;但是不对称性也在其中,同样用现代物理学的术语讲,就叫做“宇称的破缺”。《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里的“一”和“同”同义,就是“统一”。最早出现“车同轨”记载的是《中庸》,原文是这样的:“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从原文的内容看,从周朝建立,统一的国家形成的时候,文字、车的轨距、道德规范统一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经过春秋战国的分裂和混战,各国在各自地域独立发展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周朝订立的各项制度,也即所谓“礼崩乐坏”。秦王朝建立之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各国在实质上的融合和统一,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一体多元”理论是综合以上“一”的全部义理而言的,即这个本源性的“一”,它既是派生万有,含括万有,遍在万有,又超越万有而成的“一”,但它同时又可以是化无归空,即无即空而又不无不空的“一”。
    “万有”是泛指所有的现象界的事物,所有的现象界的事物,如自其现象界的各自之“一”视之、或各自之“一”而界定、论定,那就是不超越的下属的许多“一”的那些物质和事物,也包括抽象的数字的“一”,这许多“一”从许多的角度来看,又同时是“多”。所有这些现象意义上的“一”,都是因为这些“一”的自身和之外的虚位的“空”和“无”而成立、而转化、而超越、而消解,这些所谓的“成立、转化、超越、消解”,就是在人类的知觉意识和客观物象的这两者之间的、似二实一的、既分离而相配合又消融的不区别的、即有即无的、“体用”之“一”的“体”的本源之妙,和“体用”之“多”的“用”的现象之奇。
    简言之,“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但“一”是本位、是基础,“多”是派生、衍生的;“一”能生“多”,“多”又归“一”,但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转换的关系。
    从国体建构上的中国,从民族建构上的中华民族,所呈现出来的“一体多元”格局,正是奠基于以上的哲学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