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一体多元”与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3)


    “一体多元”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的天下观是一脉相承的。《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说,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和管辖范围,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是王的臣民。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各族人民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活在“大一统”这样一个范围之内。
    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创造中华大一统的奇迹?原因很多,但仔细分析,至少有这样一些因素:其一,中国的中原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这里东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北有西伯利亚高寒区,南有南海和热带高温区,因此中原地区自然成为亚洲东部的地理中心。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在数千年间始终能够创造出领先的文明与文化,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层出不穷,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其二,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的民族,很早就实施婚姻开放、交融吸纳等举措,从而有利于民族交往与融合。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记录的就是炎帝族与黄帝族通婚的故事。其三,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体系,这种文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而且能够超越语音进行信息交流,并能够极大地促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可与认同。其四,中国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认祖归根的情结,而且古老的记忆能够追溯到同一个祖先,因此这种情结特别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其五,中国人有着对“中”的崇拜或偏爱。“中”的字义为中间、内里、半、中等、适中;中央、中心;中庸等。中原地区处在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这里能够看到的最明显的天象之一就是北斗星的绕极旋转(北极星为天中,黄帝族的图腾星就是北斗星,并以“斗为帝车”),这种天象给古代中国人的启示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一种四方环绕中央的社会结构。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确定天下之中所在地,最后选定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洛阳为中土。这个选择可能有着实测的依据,因为洛阳与东海之滨和青藏高原边缘的距离大体相等,洛阳与燕山山脉和长江的距离也大体相等。特别有趣的是,河图、洛书的结构也是一种中心与四方的关系,包括四方与中心、八方与中心。总之,中国古代特别注重中土、中原、中州,中原与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及由此而扩展延伸的四海、九州、神州、天下等。其六,中国人很早就拥有大一统的哲学理念和政治抱负,譬如孔子所倡导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历代有识之士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其七,中国人没有其他国家地区所存在的宗教障碍。其八,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文字的统一,以及度量衡的统一。相传早在秦始皇之前,黄帝时代就进行过统一文字的工作,帝舜时代就进行过统一度量衡的工作。其九,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物品交易和交通建设、驿站建设。据《尚书·旅獒》载:“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诗经》里也有赞美周代国道平坦笔直的诗句。秦代的国道四通八达。唐玄宗时的国道两侧栽种着果树。而且,古人还有祭祀道路神的习俗。《宋书·礼志》注引崔实《四民月令》中载:“祖,道神也。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其十,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采取怀柔远方异国、同化异族、吸纳异族的政策,有利于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和大中华文化圈。
    由上可见,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根基,更有着鲜活的现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