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刁晏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多元观(5)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②郭锐.普通话是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的混合[J].语言战略研究,2016,(4).
    ③张德鑫.从“雅言”到“华语”——寻根探源话名号[J].汉语学习,1992,(5).
    ④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M].张卫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
    ⑤何九盈.汉语三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16.
    ⑥市川勘,小松岚.百年华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32~233.
    ⑦普通话译为英文时,有一种译法是Standard spoken Chinese(标准汉语口语),或许就是沿袭了以前的认识。
    ⑧汪平.试论书面语与口语、方言、普通话的关系[C].中国方言学报,2013,(3).
    ⑨王理嘉.从官话到国语和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发展[J].语文建设,1999,(6).
    ⑩汪平.试论书面语与口语、方言、普通话的关系[C].中国方言学报,2013,(3).
    (11)汪平.试论书面语与口语、方言、普通话的关系[C].中国方言学报,2013,(3).
    (12)冯胜利.语体语法:“形式—功能对应律”的语言探索[J].当代修辞学,2012,(6).
    (13)汪维辉.现代汉语“语体词汇”刍论[J].长江学术,2014,(1).
    (14)李如龙.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
    (15)刁晏斌.从“社区词”到“全球华语社区”——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观念的演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6)李行健.我的殷切希望[A].我们一起走过的十年[C].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
    (17)郭熙,祝晓宏.海外华语传播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7,(1).
    (18)王理嘉.国语运动与汉语规范化运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9)仇志群.台湾五十年来语文规范化述略[J].语文建设,1996,(9).
    (20)周清海.“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J].汉语学报,2016,(1).
    (21)李行健.两岸合编《中华语文词典》的情况和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5).
    (22)李志江.略论《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社区词[A].周荐,董琨.海峡两岸语言与语言生活研究[C].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
    (23)周殿生.谈两岸非通用词语[J].新疆大学学报,2006,(5).
    (24)刘斯奋,谭运长.雅俗之辩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发展[J].粤海风,2015,(1).
    (25)李青梅.海峡两岸字音比较[J].语言文字应用,1992,(3).
    (26)游汝杰.台湾与大陆华语文书面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2,(11).
    (27)刘青.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A].周荐,董琨.海峡两岸语言与语言生活研究[C].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
    (28)竺家宁.“两岸语文问题比较研究”计划简介[J].语文建设,1995,(11).
    (29)已经出版的专著分别是《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即将出版的是《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对比研究》。
    (30)徐杰,董思聪.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应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J].语言科学,2013,(5).
    (31)冯胜利.百年来汉语正式语体的灭亡与再生[A].冯胜利.汉语书面语的历史现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2)王理嘉.从官话到国语和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发展[J].语文建设,1999,(6).
    (33)王理嘉.从官话到国语和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发展[J].语文建设,1999,(6).
    (34)王理嘉.从官话到国语和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发展[J].语文建设,1999,(6).
    (35)鲁国尧.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J].南京大学学报,1985,(4).
    (36)鲁国尧.研究明末清初官话基础方言的廿三年历程——“从字缝里看”到“从字面上看”[J].语言科学,2007,(2).
    (37)张卫东.北京话何时成为汉语官话标准音[J].深圳大学学报,1998,(4).
    (38)郭锐.普通话是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的混合[J].语言战略研究,2016,(4).
    (39)于锦恩.民国时期官方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4,(1).
    (40)曹尔云.关于现代白话文体的知识考据[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1).
    (4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35.
    (42)刘叔新.现代汉语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43)刁晏斌.试论清末民初语言的研究[J].励耘学刊,2008,(2).
    (44)刁晏斌.“文言史”及其研究刍议[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0,(7).
    (45)曹而云.白话文体与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114.
    (46)李启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语言观念的嬗变[J].理论与创作,2003,(3).
    (47)徐时仪.汉语白话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9.
    (48)刁晏斌.传统汉语史的反思及新汉语史的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
    (49)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页在对“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进行解释时说:“‘现代’的含义泛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时期”,这一表述应该没有人会不同意的,而普通话三句话的定义是1956年最后修订公布的,这样,在中国大陆地区,国语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就应该是1919~1956年。
    (50)刁晏斌.现代汉语史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4~155.
    (51)刁晏斌.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4~307.
    (52)吴春玲.清代及民国时期普通话的推广[J].教育评论,2009,(5).
    (53)石定栩,邵敬敏,等.港式中文与标准中文的比较[M].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6.
    (54)程祥徽.三语流通与中文的健康发展[A].程祥徽.中文变迁在澳门[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
    (55)黄翊.澳门语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93.
    (56)刁晏斌.关于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2).
    (57)郭熙.论华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5).
    (58)刁晏斌.从两个距离差异看两岸共同语的差异及其成因[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3).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