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在传统与革命之间范文澜与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2)


    现代化抑或革命?
    
蒋廷黻和范文澜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学家。蒋廷黻,作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曾在美国接受过教育,也曾任国民政府外交官,他以一本《中国近代史》声名鹊起,成为中华民国著名历史学家。该书写于1938年,1939年首次出版,后来在台湾及最近在大陆都被多次重印。台湾历史学家称赞他“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基础”,称赞他的“新方法和新观念”、“新的研究风格”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凤翰,1965:27)据说“旧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史与中国对外关系史著作,几乎有半数以上”都受他的史学观点影响。(刘耀,1988:87)范文澜则在加入共产党和在1940年被毛泽东指定为共产党官方历史学家之前,已经确立了他在钻研中国古代经典方面的重要文献学家的地位。他的《中国近代史》1946年在延安首次出版,后来被大陆权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誉为“用科学观点对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了一个头”。(刘大年,1979:1)同样,范被称赞“为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奠定了基础”,“奠定的基本框架和提出的一系列深刻论断,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研究达数十年之久”。(陈其泰,1993:72)
    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主题”和主要经验问题上,蒋和范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由于把近代化视为中国最大的挑战,蒋认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是中国进行一系列现代化方案实验的阶段,这一系列现代化方案在蒋介石的国民革命时期达到顶点,在他看来这就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最后一步。反之,范文澜强调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认为共产主义革命是结束于1949年的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斗争的最后阶段和唯一正确的道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及其推动力有着相互冲突的立场,范和蒋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于主要问题的不同看法。
    对外关系
    
两位历史学家的一个基本分歧在于他们对19世纪中国导致外敌入侵的原因的理解。一般而言,蒋强调国内因素,特别是处理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的中国传统制度的问题,而范则关注外来的因素,或者说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丑恶本性。鸦片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分析中,蒋强调朝贡制度下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生活及其所须的惯例和公法”是不相容的。(蒋廷黻,1934:202;1939:6-11)蒋解释道,正是中国固守“过时的”种族观念和不愿意平等对待欧洲人,才迫使英国对“天朝”发动战争。(蒋廷黻,1939:6-11)通过研究英国派往清朝的使团屡屡有辱使命以及英国商人在实行垄断性的行商制度的广州遭遇到的挫败和无助这些情况,蒋断定,(达成)“要变更中国的通商制度,和与中国建立平等的邦交,[与中国]和平交涉这条路走不通。”。(蒋廷黻,1934:203)
    范文澜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鸦片战争。与蒋廷黻集中注意中国传统外交政策和贸易制度的不合理不同的是,范强调的是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商人走私鸦片的非法和不道德的性质。他特别强调英国鸦片走私者与中国官员的“勾结”,而不是两个帝国之间的冲突。根据范的分析,清朝官员,特别是像满洲贵族穆彰阿(1782-1856)长期以非法的鸦片交易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反对鸦片贸易合法化,因为正是它的非法性为他们提供了牟利的机会,也反对严格禁止鸦片贸易,那样就会完全消除那种(牟利的)机会。因此,满族统治者和英国商人在维持鸦片贸易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范文澜,1949:14)。范还认为,普通中国人民遭受到了鸦片走私所带来的痛苦,因为鸦片走私导致了白银的外流,中国市场上出现了白银的紧缺,从而导致了商品价格的飞涨以及普通民众的贫困。(Fan,1949:5-14)把英国商人和清政府官员当做鸦片贸易的受益者而民众当做受害者,这种描述极为契合于革命话语,以及革命话语的这一假设,即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蒋和范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源和性质的不同观点,导致了他们对于事件中主要人物的不同评价。由于谴责英国的鸦片走私及其对中国的军事入侵,范赞扬钦差大臣林则徐(1785-1850)销毁和没收鸦片的英雄气概以及反抗英国侵略者的决心。在范看来,林“值得被中国人民纪念和尊敬”,因为他“懂得抵抗侵略者必需依靠民众这一真理”,以及“不畏任何困难,富于坚决顽强的精神”。(范文澜,1949:34)通过称赞林则徐是“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p.15)和他所处时代的“少数进步人士的代表者”(p.29),范文澜驳斥了蒋廷黻对林的责难。对于蒋来说,林则徐在中国禁烟的努力是不现实的,因为几乎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知道完成那个任务是困难的,是行不通的。蒋断言,林则徐和其他人一起提出禁烟的原因只是为了取悦反对鸦片的皇帝和为了沽名钓誉而“唱高调”。这种“不诚实”在像林这样的传统学者型官员(Scholar-officier)中是很普遍的。(蒋廷黻,1939:14)蒋继续写道,正是为了沽名钓誉,林决意与英国一战。林的不诚实还表现在他不愿意告诉人们中英之间军事力量悬殊的真相。尽管通过从外文来源积极收集到的信息,林了解了英国军队的真正实力,
    他不会公开提出改革建议;他会让塑造公众舆论的学者型官员沉睡不醒;他让他的国家一天天羸弱下去,不会放弃维护自己的名声而与同时期的人争论。林无疑是中国旧文化的最好产物。他认为他的名声比国家事务还要重要。(蒋廷黻,1939:23)
    针对蒋对林的中伤,范直言不讳地予以回击。
    [鸦片战争]一百年后,反动派[指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仍然依附在穆彰阿的投降主义阵线上,无耻地混淆对错,把投降派当做爱国主义者来表扬……诽谤林则徐是“不愿意为了与同时代人的斗争而放弃自己的名誉”的伪君子。(范文澜,1949:3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