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革命之间范文澜与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2:11:57 《现代哲学》2012年6期 李怀印 (译者: 参加讨论
范文澜和浙东学派 范叙述历史的独特方法与其早年的思考受到了浙东学派的思想影响有关。这一学派的领导者在清朝以其反满、关注经世致用、注重实证研究而闻名。范189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传统学者家庭,在其兄弟的影响下,范从小憎恶满族人,进入著名女革命家秋瑾(1875-1907)创建的大通学堂学习。在目睹了清政府逮捕和处决秋瑾之后,他的反满情感更为强烈。在上海读中学的时候他就大胆地剪掉辫子,公然表达对强加于他的满族习俗的蔑视。(范文澜,1956b) 范在北京大学成为“国学”学生之后才受到了浙东学派的直接影响,在北大他成为了黄侃(1886-1935)和其他学者的学生。作为著名文献学家章炳麟(1868-1936)的弟子和反清革命者,黄侃以其在古代经典、历史、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的广博知识以及严谨的研究而闻名。正是在黄的指导下,范文澜接受了这一领域的严格训练,并在毕业后致力于古代经典的研究。在南开大学教了三年书之后,他在1925年出版了《文心雕龙》的注解,并确立了自己作为文献学家的地位。 然而,范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名文献学家。受到浙东学派传统的濡染,他很快被1930年代中日之间突如其来的冲突所吸引。由于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它对1930年代早期学生抗日行动的压制不满,范开始对共产党产生好感,因为它在北京等城市积极鼓动抗日。1936年,他出版了《大丈夫》,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传记,写作此书是为了激起读者对中华民族及其历史遗产的自豪感。在开封河南大学教了两年书之后,他最终在1938年加入了中共的新四军,主管宣传工作,并于1939年9月入党。四个月后,他带着30多箱书到达共产党总部延安。毛泽东很快接见了他,毛首先看重的是他是一名文献学家,请他在1940年秋天给延安新哲学会的年会作了三个演讲。毛亲自参加了前两次演讲。(陈其泰,2000) 因此,范文澜在成为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官方历史学家之前,没有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训练。⑤作为浙东学派的文献学家,他在对晚清中国的描述中特别敏感于满汉人民之间的冲突,这一点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近代中国的真正矛盾,即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不一致的。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训练,他拙于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然而,这并不妨碍毛泽东认可其作为历史学家,因为毛泽东自己反对运用“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经常讽刺其为“教条”)去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毛泽东主要关注的是政治,以及针对党内“教条主义者”和愈来愈怀有敌意的国民党人的双重斗争。范在中国历史领域扎实的训练,他的浙东背景,以及对于共产主义革命的热情,让毛泽东相信他能被赋以重任。这一点,加上毛泽东个人对于中国历史和经典的钟爱,解释了为何他选择范去“重写”中国近代史。这也解释了为何范几十年来一直为毛泽东所青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