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壬午军变”前后的中日两国对朝策略(4)


    

日本对于朝鲜地位的认识,由森有礼赴清交涉时强调“朝鲜是一独立之国,而贵国谓之属国者徒空名耳”,到井上馨在面对俄国势力南下不得不承认清政府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寻求与清妥协,“默认清帝国对朝鲜的宗主权”的十年之间,日本对朝外交策略经历一个以“壬午军变”的解决为转折点的曲折变化的过程。《日朝修好条规》的签订,在完成了日本重建日朝“国交”这一外交课题的同时,又向日本提出了一个更难解决的如何将朝鲜“独立之邦”的虚像实化的课题。“朝鲜独立”即是日本在此十年间在近代化方向上调整日朝关系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日本不断调整对朝外交策略所孜孜以求的“成果”。围绕着《日朝修好条规》的实现与展开,日本在一度达到了在朝影响力的波峰之后,而以“壬午军变”为转折点,日本在朝影响力开始滑落,不得不选择了“既要同清政府保持妥协,又企图实现朝鲜独立”的外交策略,直至跌落到与清协调的谷底。与此变化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是清政府国力的增强以及对与朝鲜关系调整的逐渐推进,另一方面是东北亚国际局势的近代化走向及中朝等国对时局变化不断因应。
    重新梳理和检视19世纪70至80年代的中日朝关系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在时局纷繁复杂的今日,对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保持各国关系的良性发展亦不乏借鉴意义。在朝鲜开港问题上,日本借挑起“江华岛事件”主动出击,逼迫朝鲜签署《日朝修好条规》,某种程度上暂时取得了对朝外交的主动权,这不仅违背了朝鲜的意愿,也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在处理“壬午军变”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与做法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有着可圈可点之处,至少保证了朝鲜半岛局势在一段时期内的稳定,从而对国内正在开展的“洋务运动”暨早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定的和平氛围。日本在“甲申政变”后对清政府采取了妥协政策乃是源于中国自身军事实力的提高与外交上的有所作为;换言之,即便19世纪70至80年代短暂的和平也不是外界赐予的,而是靠清政府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争取的。
    注释:
    ①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32页。
    ②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4017207400、単行書·大日本国大清国修好条规(国立公文書館)。
    ③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99页。
    ④明治政府内部,将维新之前由对马藩主导的对朝外交称为“私交”,与之相对,完成外交权一元化之后与朝鲜重建的外交关系则被称之为“国交”。
    ⑤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1卷,第31页。
    ⑥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1卷,第31页。
    ⑦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8页。
    ⑧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⑨日朝间的关税问题是在“日朝修好条规”签订之时由于朝鲜政府缺乏外交经验而并未议定。一段时期日朝贸易出现了罕见的“无关税贸易”情况。1878年朝鲜在毛豆镇设立关口,对从日本人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导致了日朝为此发生冲突。朝鲜一直希望结束这种局面,1880年金弘集赴日也带有重新与日本议定关税的使命。
    ⑩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2卷,第38页。
    (11)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2卷,第37页。
    (12)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6页。
    (13)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16页。
    (14)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18页。
    (15)郭廷以、李毓澍:《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代史研究1972年,第728页。
    (16)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32页。
    (17)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卷,第31页。
    (18)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昭和四十一年,第117、118页。
    (19)日本有学者认为井上馨的外交核心是调整与欧美列强之间的关系,对清外交则从属于此。在清日间更为尖锐的琉球问题上,井上馨也非强硬派,提出可放弃“八重山”等岛屿,提前修改《日清修好条规》以求得日清协调,从而在面对欧美列强时有更加从容的转圜余地。参见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185页。
    (20)安岡昭男:《明治前期大陸政策史の研究》,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98年,第158页。
    (21)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222页。
    (22)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161页。
    (23)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159页。
    (24)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165页。
    (25)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226页。
    (26)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226~227页。
    (27)安岡昭男:《明治前期大陸政策史の研究》,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98年,第159页。
    (28)与其前任花房义质的俄国工作背景不同,竹添进一郎长期作为日本派驻中国的外交官,有丰富的对清工作的经验。其本人也以“汉学”为人称道。从驻朝使节的选择上,亦可见日本在处理朝鲜问题上对清朝方面的重视。
    (29)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一)Ref. A03023651600、公文别録·朝鮮事変始末·明治十五年·第七巻·明治十五年(国立公文書館)。
    (30)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119页。
    (31)古川万太郎:《近代日本の大陸政策》,東京:東京書籍株式会社1991年,第153页。
    (32)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137页。
    (33)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137页。
    (34)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东京:原书房1966年,第137页。
    (35)井上馨侯伝记编纂会:《世外井上公伝》第4卷,明治百年史丛书,东京:原书房昭和四十三年,第490页。
    (36)井上馨侯伝记编纂会:《世外井上公伝》第4卷,明治百年史丛书,东京:原书房昭和四十三年,第493页。
    (37)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第十五卷,东京:岩南堂书店平成八年,第253~254页。
    

(38)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99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