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迪]古道西风泥孩儿——摩睺罗与中古七夕风俗的波斯渊源(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26 民俗学博客 刘宗迪 参加讨论
图2二:亚述浮雕塔穆兹 (公元前两千年,藏伯林Staatliche博物馆) 图3:伊什塔尔塑像 (公元前3000-2500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熟悉希腊神话的人,立刻就会从这个神话联想到希腊爱神阿芙洛狄忒与情郎阿多尼斯的故事。阿多尼斯是个美少年,阿芙洛狄忒对他一见倾心,爱神怕他被其它女神抢走,就把他藏在一个箱子里,交给冥府女王珀耳塞福涅看护。珀耳塞福涅不顾阿芙洛狄忒的警告,私自打开盒子,也对阿多尼斯一见钟情,拒绝把美少年还给阿芙洛狄忒。两位女神争执不下,最后告到宙斯御前,宙斯倒也公允,判阿多尼斯每年各跟每位女神在一起待三分之一的时间,余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则让阿多尼斯自己决定,阿多尼斯自然更愿意陪伴风情万种的阿芙洛狄忒多。于是,阿多尼斯每年就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跟阿芙洛狄忒呆在一起,其它三分之一的时间则陪冥府女神呆在阴间。 阿多尼斯与塔穆兹一样,也是美少年,也是青春和春天的象征,他的情人阿芙洛狄忒则跟伊什塔尔一样,也是繁育和爱情之神,也是妓女的保护神,她的象征也是美丽的金星,阿芙洛狄忒的罗马名字维纳斯(Venus)就意谓金星。阿多尼斯-阿芙洛狄忒的神话与塔穆兹-伊什塔尔的神话无论在故事情节上还是人物的象征意义上,都若合符节,所以弗雷泽等神话学家断定,前者就是后者传入希腊之后演变的结果。 基督教圣经中也有关于以色列民族哀悼塔穆兹风俗的记载。《旧约·以西结书》第九章说: 他(耶和华)领我(以西结)到耶和华殿外朝北的门口,谁知那里有妇女坐着,为搭模斯(即塔穆兹)哭泣。他对我说:"人子呵,你看见了么,你还要看见比这更可憎的事。"他又领我到耶和华殿的内院,谁知在耶和华的殿门口、廊子和祭坛中间,约有二十五个人,背向耶和华的殿,面向东方,拜日头。他对我说:"人子呵,你看见了么?犹大家在此行这可憎的事,还算小么?他们在这地遍行强暴,再三惹我发怒,他们手拿枝条举向鼻前。" 塔穆兹与伊什塔尔死而复生、悲欢离合的故事,在巴比伦,每年都以节日庆典的形式周而复始地上演着。根据考古资料的记载,巴比伦人一般是在夏至前后举行哀悼塔穆兹的仪式。夏至之后,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收获季节,也是伊什塔尔女神与少年情郎塔穆兹生离死别的时候。每到此时,巴比伦的女人们就会模仿女神的样子,身穿丧服,唱起如泣如慕的挽歌,悲悼这位芳龄夭折的情郎。有一首出土于尼普尔城的泥版上记录了如下的哀歌: "哦!塔穆兹!甘言如饴的塔穆兹!美目善睐的塔穆兹!"她暗暗啜泣。"哦!甘言如饴的你!美目善睐的你!"她放声悲啼。"我的情郎!我的亲夫!我的主人!如椰枣般甘甜[......]哦!塔穆兹!" 她大放悲声,泣涕如雨。 整首挽歌,其实就是一阕女人悼念亡夫的哭丧辞,现代考古家发掘了大量的此类针对塔穆兹之死的挽歌,此种塔穆兹挽歌后来发展成为古巴比伦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抒情诗体。实际上,这个节日就是一场象征性或模拟性的葬礼。根据出土文献的记载,节日期间,人们会排成长队,来到沙漠里,为死去的塔穆兹收捡尸骸。在纪元前7世纪,在亚述王国的一些城市中,节日期间,在举行悼念仪式现场,会摆放一张灵床,接受人们的吊唁,灵床上不是躺着塔穆兹的尸首,而是摆设着一些象征塔穆兹这位植物之神的植物,以及蜂蜜和各种各样的食物。 在古希腊,悼念阿多尼斯的节日也是在夏至举行的。每年夏至前后,希腊的恋人们以及妓女们会在家中屋顶的凉台上,布置精心培育的阿多尼斯花园,举行阿多尼斯祭,藉以纪念阿芙洛狄忒和阿多尼斯的爱情。柏拉图在对话录《斐德若篇》就提到雅典人在夏天祭献阿多尼斯花园习俗: 如果一位聪明的农人有了种子,是他所珍惜的而且希望它们结实,他是否趁着大热天把它们种在阿多尼斯的小花园里,看它们到了第八天就长得顶茂盛呢?若是他这样做,是不是因为逢到祭典,当作一种娱乐来玩呢?若是他认真耕种,他是否要应用园艺的知识,把他们种在合宜的土壤里,安心等到第八月才它们成熟呢?(译文引自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朱光潜先生在其翻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录》这一段译文后,特加注释道:"他(阿多尼斯)象征植物的生死循环,古代农业社会所以特别看重他的祭典。在这祭典中,农人用人工在盆里培养一些花木,几天之内就茂盛起来,但死得也很快。"塔穆兹或塔穆兹的盛年夭折,就是象征夏至之时万物的盛极而衰。 由于塔穆兹祭是在夏至之际举行的,所以,在巴比伦历法中,夏至之月就被命名为塔穆兹,塔穆兹也就成了这个月的月神。古代巴比伦历法以春分为岁首,塔穆兹月为第四个月,由于夏至在西历的6月21日或22日,所以巴比伦历的塔穆兹月相当于西历6(June)、7月(July)之交。 后来的阿拉伯世界,仍沿袭巴比伦,将其历法中的第四个月命名为塔穆兹月,并且仍在此月举行塔穆兹祭。在7-9世纪之间的阿拉伯文献中,都有关于在塔穆兹月举行塔穆兹祭的记载。根据阿拉伯学者Ibn Wahshiyya (约9-10世纪)的记载,直到他的时代,居住在哈兰(Harran)和巴比伦的赛伯伊人(Sabaeans)依然在每年的(西历)七月一日开始举行哀悼塔穆兹之死的祭仪,尽管当时的人们已经不知道这种风俗的来历了。公元10世纪的阿拉伯学者奈丁(al-Nadim)在其名著《群书类述》(Kitab al-Fihrist)转引了一本记述叙利亚历法和节日的著作,其中也提到,叙利亚人在每年的塔穆兹月的月中,举行一个称为Tâ'ûz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上,女人们聚集在一起,哀哭悲悼死去的塔穆兹,传说他是被他的主人害死的,"他的骨头被用石磨碾碎,簸扬到了风中",因此,节日期间,妇女们不吃碾过的粮食,以志对塔穆兹的哀思。塔穆兹为谷物和植物之神,其尸骨被碾碎的故事,折射的是秋收碾谷脱粒的农事。而根据另一位阿拉伯学者Ibn Athir的记载,直到他的时代,即11世纪,在第比利斯地区,这一节日遗风犹存,时间仍在7月(同上)。一种与民众生活和自然节律息息相关的习俗,总能穿越岁月的长河而长久流传。 经过这一番对于欧亚大陆西端的塔穆兹-阿多尼斯祭祀习俗的巡礼,再回过头来端详欧亚大陆东端的七夕风俗,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可谓一目了然:第一,两者都要陈设种在盆盆罐罐中的植物嫩芽,西方称之为"阿多尼斯花园",宋代人称之为"种生"、"谷板"或"生花盆"。不管是西方的阿多尼斯花园,还是东方的种生,都被人们用彩色缎带精心捆束装饰,显然不是为了园艺栽植,其仪式和象征意味不言而喻;第二,两者都要陈设一个少年之神的偶像,在西方,此神被称为奥西里斯(埃及)、阿多尼斯(希腊、叙利亚)、塔穆兹(巴比伦),在中国,则被称为摩㬋罗。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史根东]祭祖:春节主题不可淡忘
- 下一篇: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