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宗迪]古道西风泥孩儿——摩睺罗与中古七夕风俗的波斯渊源(8)


    图5:天水隋石屏风墓胡人“酒如绳”祆祭画像石
    在宋代,祆庙祈雨甚至已经纳入朝廷的祀典。《宋史·礼志》载宋代祈雨之礼云:“诸神祠、天齐、五龙用中祠,祆祠、城隍用羊一、八笾、八豆。” 《宋会要辑稿》第十八册《礼》亦载祈雨之礼:“国朝凡水旱灾异,有祈报之礼。祈用酒、脯、醢,报如常祀……京城……五龙堂、城隍庙、祆祠,……以上并敕建遣官……大中祥符二年(1009)二月诏:如闻近岁命官祈雨,……又诸神祠,天齐、五龙用中祠例,祆祠、城隍用羊,八笾,八豆。”
    祆教的一系列“奇风异俗”,由于与华夏文化格格不入,因此很难被中国人所认可和接受,而只是局限于祆教徒社区内部,因此,在中国人的眼里,祆教一直笼罩着浓重的神秘色彩。但是,祆教祈雨的风俗,却与中国传统的雩祭祈雨风俗不谋而合,因此能在中国朝野畅行无阻,敦煌文献和《宋史》的记载表明,唐宋时期,祆教的祈雨风俗已经融入中国传统的雩祭风俗而盛行一时,祆教的雨神提什特里雅必定也因此进入了中国百姓的视野。
    但是,尽管祆教祈雨仪式在唐宋两代风行一时,我们在唐宋史籍中却难觅祆教雨神提什特里雅的名字。实际上,不仅提什特里雅,祆教神谱中的诸神,在汉籍中皆难觅踪迹。唯一见于汉籍记载的祆教神名字是“摩醯首罗”,而“摩醯首罗”一名转为“摩睺罗”可谓轻而易举。
    最早提及祆神摩醯首罗的,是唐人韦述(玄宗时人)的《两京新记》卷三:
    (布政坊)西南隅胡祆祠(注:武德四年所立,西域胡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
    杜佑《通典》卷四十《职官》在述及祆神祠的职官时,亦言及这位名为“摩醯首罗”的祆教神:
    祆者,西域国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武徳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诅。
    这两条记载,都足以表明唐代的祆教祠庙中,供奉着名为“摩醯首罗”的的祆教神(西域胡天神)。但是,奇怪的是,以上两书,既称摩醯首罗为祆教神,却又说摩醯首罗是佛经之神,那么,摩醯首罗究为西域胡人的祆教神,还是印度的佛教之神,模棱两可,难以骤断。而且,就“摩醯首罗”一名而言,确系出自佛典,汉译佛经就有以摩醯首罗为题者,如《摩醯首罗天法要》、《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等。摩醯首罗,梵语作Maheshvara,意为大自在天,亦即胡适《魔合乐》所谓摩诃迦罗或大黑天,原为印度教所崇奉之湿婆神(Siva)。唐释慧苑《音义》云:“摩醯首罗,正云摩酰湿伐落,摩酰者,此云大也,湿伐罗者,自在也。谓此天王于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摩醯首罗或湿婆,在印度教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兼具生成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生命与死亡双重性格,其形象变化多端,奇谲怪诞,有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蹈相、半男半女之相等变相,印度教徒所供奉的林伽(男根),也被视为他的象征。无论是其神迹还是形象,似乎都与塔穆兹或阿多尼斯毫不搭界,因此,若说“摩?罗”之名是出自“摩醯首罗”,岂非正好证明了胡适、傅芸子诸家之说,即摩?罗是源于印度或佛教吗?然而,若说摩醯首罗是源自印度,韦述与杜佑又何以说摩醯首罗是祆教之神呢?
    

    图6:摩醯首罗木版画(出土于新疆于阗丹丹乌里克,十六世纪作品,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细绎韦述、杜佑原文,所谓“西域胡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云云,盖谓此神虽供于祆祠,为祆教徒所崇奉,但其形象却与佛经中所谓摩醯首罗之形象相像,因此,唐人就以“摩醯首罗”之名称之,其名虽出自梵典,其神则实为祆神。在跨民族的文化传播中,此种因形象相似或事类相近而将渊源、实质都大相径庭的事物混为一谈以至于张冠李戴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用旧有的、熟悉的名号想当然地命名、称呼陌生新奇之物,更是势所必然。唐人借用“摩醯首罗”之名称谓祆祠所供之神,当系因为此神的形象与摩醯首罗相似,或者是因为此神在唐人的心目中与摩醯首罗具有相似的神通和威能,限于文化隔膜,唐人对于祆教的了解极为笼统,故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祆教众神不加分别地统称为“摩醯首罗”。
    宋人仍用摩醯首罗称呼祆神。北宋学者董逌在《广川画跋》卷四《书常彦辅祅神像》讲到一个祆神显灵的故事:
    元佑八年七月,常君彦辅就开宝寺之文殊院,遇寒热疾。大惧不良,及夜祷于祆神祠。明日良愈。乃祀于庭,又图像归事之。属某书,且使教知神之休也。祆祠,世所以奉胡神也。其相希异,即经所谓摩醯首罗。有大神威,普救一切苦。能摄伏四方,以卫佛法。当隋之初,其法始至中夏。立祠颁政坊,常有番人奉事。聚火咒诅,奇幻变怪,至有出腹决肠,吞火蹈刃。故下俚庸人就以诅誓,取为信重。唐祠令有萨宝府官主司。又有胡祝,以赞相礼事。其制甚重,在当时为显祠。今君以祷获应,既应则祠,既祠则又使文传,其礼至矣。与得悉(曹国)、顺天(罽宾)同号胡神者,则有别也[1]。
    由此文可知,直到宋代,开封城仍有祆教庙,其所奉之神仍被称为摩醯首罗。由常彦辅祷病获应,知宋代开封祆庙烟火虽无唐代长安祆庙之显盛,但余威犹存,则当时民间必有奉祠之者。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文末数语,“与得悉(曹国)、顺天(罽宾)同号胡神者,则有别也”云云,明确将摩醯首罗与曹国的得悉神、罽宾的顺天神(见《隋书·西域列传·漕国》)区分开来,似乎表明宋人明知摩醯首罗与胡神(祆神)不可混为一团,其实恰恰相反。此书作者董逌为博学之士,其子董弅《广川书跋原序》称他“生而颖悟,刻苦务学,博极群书,讨究详阅,必探本原。”由董逌特意在得悉、顺天两神名后分别注明“曹国”、“罽宾”,知其此说必据《隋书》所记。至于普通百姓,既非如董逌饱读经史,则对于摩醯首罗与胡神,只能人云亦云,无从分别矣。而董逌汲汲辨之,正暗示了当时俗见皆以摩醯首罗为祆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