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康保成等]潮州影系的个案研究——关于陆丰皮影的田野考察(5)


    十二、十三日:湖东镇曲清老村
    十四、十五日:南塘镇新墟二村
    十九、二十日:南塘镇新墟二村(另一演出点)
    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南塘镇洋尾乡
    据介绍,该班每场演出获得的报酬大约千元上下,由黄娘切根据工作量多少、贡献大小分配。多的能分100多元,少的几十元不等。
    戏班每到一地演出,均由当地的理事会负责安排住处。一般都是在地板上铺上席子,打通铺睡觉。女艺员或在另一间房子,或用布帘隔开。吃饭自己开伙,戏班有专门的炊事员,负责买菜、烧饭。我们曾经和戏班共进晚餐,四人交伙食费50元,因而受到优待,菜里明显多放了肉。
    谈到皮影戏的前景,艺人们的态度普遍不乐观,一是没有接班人,二是没有观众,三是没有钱扶持。本来许多优秀的剧目已经失传,而现在能演的剧目,也主要是靠几个老艺人在撑着。蔡娘仔说:“晚上的戏,如果没有我们去,他们也能演出,但质量比较差。如果做多晚他们就没有办法。”他说:“我老了,要卸掉不做了。这次做我也是没有办法。黄娘切来说服我好几次,我说不去做。他来吓我,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去叫老大(耆老,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到你家,你就不得不去。”显然,老艺人的艺术生命即将终结,而年轻人却没有谁想做皮影。演皮影不能赚钱养家,这是很难改变的现实。黄娘切就明确表示,绝不让自己的子女再干皮影这一行。
    艺人们说:“皮影受淘汰是必然的。社会在发展,观众连电视电影都不大乐意看了,更不看皮影。”这与专业皮影剧团的反映是一致的。
    该班使用的影偶、影景等道具已经多年没有新制,显得十分陈旧。据介绍,自幼儿死后他们就没有制作新的影身,坏的就丢掉。老艺人痛心地说:“影身被雨淋后,斑的斑,裂的裂,不成样子。戏做完各走各的路,都不管。”
    陆丰专业皮影剧团的创建人之一、老艺人蔡娘仔把皮影生存、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他说:皮影艺术的发展“要等县里的剧团,看政府能不能扶持,靠农村的皮影班活也快没有了,更谈不上艺术性。”
    五、保护陆丰皮影戏的若干建议
    皮影戏在我国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生存、发展,是典型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除陕西影和滦州影处境稍好之外,各地皮影均处于濒危状态,亟待抢救和保护。陆丰皮影属于我国三大影系之一的潮州影在大陆的惟一遗存,对其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鉴于陆丰专业皮影剧团的表演相当精致,而业余皮影戏班则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因而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两条腿走路”,使陆丰皮影既保留传统,又创新提高。专业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提高,建议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
    一、加大对专业皮影剧团的拨款,改善演职员待遇,诚邀“下海”、调出的骨干归队,促使在编的演职员安心从艺,并且培养新一代皮影艺术传人。
    二、由上级委派或聘请专家,对该团进行实际指导。在编导、构图、音乐、操纵等方面,既要保持特色,又要不断创新。必要时再次集体赴外地观摩学习。在一段恢复与排练之后,主动参加省内外、国内外的演出与比赛。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其恢复以往的与滦州影、陕西影三足鼎立的地位。
    三、更新现有的灯光和影景、影偶等设备,并且根据新编剧目的要求,进行新的影偶影景的设计与雕刻。
    四、与大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合作,加强对外联系,包括与国内外同行、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文化团体、大学、中小学的全方位联系,扩大知名度,向社会介绍和普及皮影知识。
    此外,对业余皮影戏班现有的演出方式,包括剧本、影偶操作、唱腔音乐等,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具体建议如下:
    一、拨出研究经费,由大学的学术研究机构与地方文化部门相结合,对现在尚能演出的剧目全部录音、录像,制成光碟,并且根据录音整理成剧本。
    二、对已经不能演出的剧目,请老艺人口授剧目名称和剧本内容,进行笔录和录音,尽可能恢复以往的演出面貌。
    三、由政府文化部门出面,组织各乡镇对海陆丰民间遗存的皮影戏史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拉网式的普查、搜集与收购,妥善保存所得文物资料,为条件成熟时建立皮影博物馆作准备。
    四、将陆丰传统皮影与闽、台皮影、北方皮影进行比较,进一步总结出潮州影系的特征,写出《陆丰皮影戏志》、《潮州皮影史》等著作。
    欣闻广东省即将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我们期待着这个古老剧种起死回生。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