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上)——关于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三把钥匙(5)


    恰好是在公元前500年,《左传》在本年度的记事里载录了孔子的一句话,叫“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古代文字讲究对仗,华、夏互对,“裔”则与“夷”相为对仗。“裔”最原始的意思是衣服的边缘,引申为空间的边缘。孔子在这句话里以“夷”为“裔”,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他的年代,非汉语的人群已经在空间分布上被边缘化了。早已存在的内“夏”外“夷”观念,于是从一种文化观念或文化的态度,进而转换为一种空间分布的格局。如果“华夏”占据的只是华北的两大核心地区,那么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回答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华夏诸人群的周围,又分布着一些什么样的人群呢?
    关于汉语流行区在南方的边界,宋朝人有一项发现十分值得今人重视:“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曰河”(见宋祁:《宋景文日记》上)。此人虽然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事实,但他的解释却依然受到当日知识范围的局限。他只能说,这是“随方言之便”。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以什么来分的呢?在东部以淮水分,淮水以北是华北,皆称“河”、称“水”;淮水以南属于南部中国,在那里才有“江”的称呼。再往西的分界,是汉水和秦岭。所以到明朝又有人发现:“秦岭以南之水皆谓之江,秦岭以北之水皆谓之河”(见王樵:《尚书日记》)。结合刚刚讲到的华夏分布地域,不难发现,它恰好与谓水为“河”的地区重叠。可见 “河”与“水”应该是汉语里固有的词汇。“江”字则并非如此;宋人说它是一种“方言”,但它其实不属于汉语方言的词汇。
    现在大部分的比较历史语言学家都同意,“江”这个词实际上是当时居住在南部中国的人群对河流的称呼,最初是长江的专名,就像“河”是黄河的专名一样。逐渐地它又从专名变成一个泛指河流的普通名词。凡大一点的河流,只要不是小水小溪,就都叫做“江”。那么它究竟出于什么语言呢?这就需要借助于解开民族史上许多谜团的第二把钥匙,即比较历史语言学,以及多语种文献对读中的审音勘同方法来帮忙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