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历史阐释”的历史阐释(6)

注释:
    ①休斯:《欧洲现代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页。相近的分析可参见布莱克等:《二十世纪欧洲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16页。
    ②汤因比:《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 Abridgement of volume Ⅶ-Ⅹ, Oxford, 1957)第307页。
    ③道森等:《论秩序》(Essays in Order)纽约1939年版,第5页。
    ④参见道森:《世界历史之动力》(The Dynamics of World History)Sheed and Ward INC 1956,导论,第7页。
    ⑤蒂利希:《文化神学》(Theology of Cultur),牛津,1959年版,第42页。
    ⑥蒂利希:《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芝加哥大学,1967年版,第60页。
    ⑦参见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纽约,1939年版,第104-105页。
    ⑧汤因比:《历史研究》(英文版,Ⅰ-Ⅵ)第3、5页。
    ⑨以上几个规定性依次参见上书,第35页,第5-11页,第3页,第7页,第406页。
    ⑩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The Idea of History)牛津1966年版,第215页。
    (11)(12)柯林武德:《自传》(An Autobiography)牛津,1939年版,第97、98页。
    (13)中村元:《比较思想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3页。
    (14)汤因比:《经受着考验的文明》(Civilization On Trial)牛津,1947年版,第21页。
    (15)参见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英文版),第163页。
    (16)参见《西方的没落》(英文版)第2卷,第48页;第1卷,第46页。
    (17)以上观点可详见《历史的观念》“历史的想象”一节。
    (18)该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70年代组织出版的学术研究丛书《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主要趋势》中的一卷。中译本易名为《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9)上书,中译本,第206页。
    (20)参见上书,第26页。
    (21)此处的“历史现实”主要是指历史哲学的阐释对象,笔者是在本文着笔时提及的双重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宏观的人类历史”与“微观的历史研究”。
    (22)笔者在此否认的这两点看法常见于有些西方学者的解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