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的现代意义(5)

古史辨派早期考证古史传说史料,虽然有偏执、偏失之弊,但是功不可没,绝不能因为他们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就否定他们对于推翻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古史体系所做出的巨大的历史性贡献。顾颉刚对于传说史料所包含的真实历史故事缺乏认同性分析,主要是他忽视了人类在产生文字以前,历史故事往往是由耆、艾、瞽、瞍人人口耳相传得以延续这一事实。据《国语·周语上》所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这里的耆、艾、瞽、瞍、矇、师、史等都是远古时代(有文字以前)掌握丰富历史传说之人。这些传说虽然有被神化的成份,但是也包含丰富的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等人文演化的真实历史,是研究远古时代的主要资料来源。历史学家的责任在于从纷繁杂乱的传说史料中寻找、分析出真实的历史线索与情景,使其成为描述古史的可靠史料,借以重建真实的历史。
    总之,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的古史观”是渗透着主体意识、求实精神的历史观,其目的在于剥去古史的神秘伪装,给神话传说史料以人文主义的解释。这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委实是一大创说。郭沫若在当时就评价说:“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确是个卓见,……他所提出的夏禹问题,在前曾哄传一时,我当时耳食之余,不免还加以讥笑,到现在自己研究一番过来,觉得他的见识委实有先见之明。”(注:《古史辨》第7册。)杨宽在80 年代回顾这段学术史时客观地说:“当《古史辨》第1册刚出版时曾经哄动国内外学术界, 人们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他成就很大,揭穿了古史传说的本来面目,剥去了经书的神圣外衣,推倒了封建权威的道统,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相反,认为他成就不大,没有结论,没有系统,没有建设,只有破坏。”直到今天,史学界对《古史辨》的评价仍然毁誉不一。本文认为,《古史辨》的过失应当指出,经验教训应当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总结,但是他们的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不容否定,他们在考证古代神话传说史料、辩证古代文献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表现的大胆批判精神、求实精神、“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包含的史学主体意识、实证方法等都应该给予历史性地肯定,都值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历史从来是“层累”地构成的,批判史料应当是历史学的永恒主题,历史学家的使命永远是重构历史,人类的历史必将由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一代一代的重写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