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陆放翁治史考

陆放翁(公元1125--1210年)名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放翁以文名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多产著称的文豪。陈振孙曾说他“诗为中兴之冠,他文亦佳,而诗最富,至万余篇,古今未有”。①据欧小牧先生统计,陆诗可系年者,今存九千一百三十八首,此外尚有一些不明年代的逸稿②。陆游才气超逸,其诗作清新刻露而出于圆润,自辟一宗,时有“小太白”之称③;又切入生活,忧国忧民,鼓吹恢复,诋斥和议,诗作记载了宋室偏安江南后局势的风雨飘摇,遗民的颠沛流离,朝廷的苟且贪安和抗战派志士“报国欲死无战场”④的悲愤,因此他的诗又以其杜诗一般高度的思想性、纪实性而被称作“诗史”⑤。放翁文学上的成就如此卓越,足以遮盖他在其它方面的成就了,以致于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在史学领域里也曾有过巨大的贡献。
    陆游治史是有其家学渊源的。他的祖父陆佃曾参与宋神宗、哲宗两朝《实录》的修撰,父亲陆宰是浙东著名的藏书家。陆佃曾作《春秋后传》,陆宰为之《补遗》。这种深厚的家学渊源对陆游深有影响,我们从他的《入蜀记》、《老学庵笔记》以及诸多的“读史感怀”诗篇里,可以看到他对史学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治史活动也是陆游政治上积极参与意识的反映。陆游身上有着强烈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责任感,认为学者“当以经纶天下自期”,⑥他追慕伊尹、姜尚、诸葛亮、王猛等政治家,希望自己能象他们那样活跃于政治舞台,“尧舜其君民”。⑦但陆游的才气和他的政治观点都难见容于当权的奸佞,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没有施展自己抱负的好机会。而这种思想基础使他极看重史学的历史借鉴作用,所以他一生积极治史,并津津乐道于自己的“三备史官”。他在《剑南诗稿》卷五十一《开局》中说:
    八十年光敢自期,镜中久已发成丝。谁怜归蹋京尘路,又见新开史局时。(其自注曰:“予三作史官,皆初开学”。)
    《谓南文集》卷十五《普灯录》序中又说:
    “某自隆兴距嘉泰,五(原文作“五”,学界公认为“三”之误)备史官”。
    考陆游三为史官,第一次是在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是年九月,孝宗即位,除陆游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十一月,又因权知枢密院史浩、同知黄祖舜荐陆游“善词章、谙典故”,孝宗召对,赐进士出身⑧。但这次为史官时间很短暂,次年五月,因为反对招权植党的宠臣曾觌、龙大渊,他得罪于孝宗而去职。时编类圣政所初置,隶属枢密院,据钱大昕《陆游年谱》,陆游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五月癸巳(初三),除右通直郎,通判镇江军府事,出都还里”,而“五月十九日,编类圣政所……合并归国史院”⑨。虽然陆游在职时编类圣政所尚未属国史院,但因圣政所奉诏修三朝国史,陆游预修高宗圣政,所以陆游做的是史官。后来他将一些材料整理追记成《高宗圣政草》一卷:
    《宋史·艺文志》:“陆游《圣政草》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卷五:“《高宗圣政草》一卷。陆游在隆兴初年诏修高宗圣政,草创凡例,多出其手。未成而去,私箧不敢留稿,他日追记,录二十条。”
    第二次为史官在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这一次的时间也不长。是年二月,光宗即位,不久诏修《高宗实录》,陆游首被其选,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⑩。十一月底,《实录》尚未告成,他又被谏官何谵所劾,以“有污秽之迹”,诗作“嘲咏风月”罢职。朱熹因欣赏陆诗而及人,很为放翁此次的被黜抱恨,说是“不合作此好诗,罚令不得做好官也。”(11)
    第三次做史官在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这一次可以说是善始善终。《宋史·陆游传》:
    “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