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托波尔斯基的非资料源知识理论述评

翻开波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耶日·托波尔斯基所著《历史学方法论》一书,①首先引人注目的是“Sourse-based-knowledge”及其对应词“non-sourse-based-knowle dge”两个术语。前者原意指“以原始资料为根据的知识”或“源于原始资料的知识”;后者原意指“非以原始资料为根据的知识”或“非源于原始资料的知识”。为求专门术语的简洁起见,笔者赞成译为“资料源知识”和“非资料源知识”。通读全书,笔者觉得对托波尔斯基的非资料源知识理论作一评述或许是有意义的。
    可作纵深拓展的概念外延
    托波尔斯基强调,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仅有原始资料是不够的,仅有历史博识也同样不够”。(第414页)他断言,在再现历史进程的程序中, “历史学家既要凭借资料源知识,又要凭借非资料源知识”。(第6页)
    什么叫“非资料源知识”呢?根据托波尔斯基的说法,在历史研究中,那种“不同于通过研究历史原始资料而获得的知识应称为非资料源知识”。(第36-37页)或者说,历史学家开始他的研究工作时的“初始知识”,而“那种初始知识是由在原始资料中无法找到的知识构成的”。(第397页)在这里, 托波尔斯基是用两分法划分概念的外延,即把母项概念“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所应具备的)知识”划分为正概念“资料源知识”与负概念“非资料源知识”两个子项:两个子项概念的外延相加等于母项概念的外延。据此,我们可以把他关于“非资料源知识”的这一解释用更明白的话来表达: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所应具备的)知识中除去资料源知识以外的其他所有知识都叫作(或合称为)非资料源知识。
    上述解释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把资料源知识与非资料源知识断然区分开来,对非资料源知识予以特殊关注;第二,它赋予非资料源知识的概念以广泛的包容性,从而为纵深开掘其内涵提供了可能性。对于这两个特点,托波尔斯基本人是十分明确地意识到的。他说:“迄今为止,对历史学方法论的种种阐释实际上没有对它(指非资料源知识)加以注意,而是主要关注资料源材料,把它们视为历史研究的最大特色”;(第397页)“历史学家开始研究工作时所具有的包容广泛的知识体”“几乎能够无限制地扩充”。(第335页)
    现在先让我们看看托波尔斯基是怎样从解释“史料”的概念入手来界定“非资料源知识”的具体外延的。
    关于“史料”(历史原始资料)的定义,在历史学家中见解颇有分歧。托波尔斯基认为,史料的概念包括历史认识的一切来源,也就是说,关于人类过去的一切信息。(第384页)他进而又对这个概念作一般意义的和相对意义的解释:在一般意义上,史料就是我们能够(潜在意义上)或者已经(有效意义上)从中取得关于历史事实的信息的任何事物;在相对意义上,指我们能够(潜在意义上)或者已经(有效意义上)在我们所实际关注的给定问题的研究中起作用的那些原始资料。资料源知识就是关于历史事实的材料集合,因此,它可以用4种方式予以解释:(1)潜在意义上的一般资料源知识,指在所有原始资料中累积起来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所有可能的材料的总体;(2)有效意义上的一般资料源知识, 指从原始资料中萃取出来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材料的总体;(3)潜在意义上的相对的资料源知识, 指可以用来回答给定的研究疑问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材料的总体;(4)有效意义上的相对的资料源知识,指从为给定研究疑问提供回答的原始资料中萃取出来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材料的总体。(第395-396页)
    在分别排除了关于历史事实的(一般)材料和从原始资料中萃取出来的(并且用来为给定研究疑问形成回答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材料之后,可能或已经知道的非资料源知识的外延也可以相应地分为4种:(1)潜在意义上的一般非资料源知识;(2)有效意义上的一般非资料源知识;(3)潜在意义上的相对非资料源知识;(4)有效意义上的相对非资料源知识。(第398页)
    这种划分表面上显得细碎烦琐,实际上却有深刻含意。就“一般”和“相对”而言,对于某一给定研究者(或一组研究者)来说,指他(他们)作为历史学家平素所积累的历史以外的知识总量(一般非资料源知识);或者指他(他们)作为某一具体历史课题的研究者在研究工作开始前所掌握的除此一课题史料以外的知识总量(相对非资料源知识)。就“潜在”和“有效”而言,无论对于单个的历史学家,或者对于历史学家整体,非资料源知识都可以分为“已经知道的”(有效的)和“可能知道的”(潜在的)两部分。这样划分使我们更容易明白,我们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或者作为某一历史课题的研究者,为了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应重视发挥“有效的”非资料源知识的作用,又应尽可能扩大对“潜在的”非资料源知识的掌握范围。正是借助于这种划分,作者为针对历史学界存在的片面强调资料源知识作用的弊病而呼吁历史学家要重视非资料源知识的作用和扩大非资料源知识范围。
    由此可见,托波尔斯基提出的“非资料源知识”概念,不仅是历史学理论上一个创新的尝试,而且还给该概念留下了可以纵深拓展的余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