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详见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北京: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相关章节。 ②据刘洪记、孙雨志(1999):《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1872~1995)》(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783页),在1938年~1949年间,帝国主义侵藏史和康藏交涉史两类文章约有33篇,而1950年~1965年问帝国主义侵藏史和抗击外国侵藏史两类约有70篇。 ③载《历史教学》(月刊)第1卷第1期,创刊号,1951年1月1日出版,历史教学月刊社出版,知识书店发行,第9页~11页。目次为:一、一段史话;二、英帝侵略事迹;三、藏军内犯和骑墙政策;四、藏政府现况。 ④此外,关德栋的短文《英帝侵略西藏的开始》(《历史研究》第1卷第5期,1951年5月,第12页~13页)对哈斯汀士派波格尔和忒涅入藏以来对藏侵略进行了揭露;杨思慎的短文《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六十年》(《历史教学》第2卷第2期,1951年8月,第10页~12页)则作出了“探险、传教、商船、军队、独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规律”的论断,主要记述了帝国主义在1890年~1950年60年间侵略西藏的历史,对研究西藏近代历史具有参考价值。 ⑤载《民族研究》,1959年第6期,第33页~38页。作者特别在文末标注,参考了威克发表在《近代史资料》上的《1904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调查记》。文后附有“一九○四年英国侵略西藏示意图”一幅。 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书前附有《西藏地区略图》一幅,图中国界系作者根据解放前申报馆地图绘制,有作者注。 ⑦附录的10篇资料为:一、(廓尔喀)拉特纳巴都尔呈缴前立合同送交扎什伦布物件及沙玛尔巴尸骨遣大头人递禀乞降;二、1923年英尼友好条约;三、西藏、廓尔喀条约(咸丰五年);四、1865年英不条约,1910年英不条约;五、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六、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九款续款三款;七、英藏条约;八、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六款;九、英俄条约;十、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十五款。 ⑧此文在先后收入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辑的《新疆历史论文集》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辑的《清史论文选集》时,上述年代均无变更。 ⑨《北征督运图》是由多幅画面缀成的图册,画于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秋末,是根据西路大军军粮督运官范承烈的经历画成的。面册原24开,现存19开,绢本,每半开工笔设色绘图,半开范承烈自题画面内容梗概,说明负责督运的始末、所经地点和随着战争形势变化督运军粮的情形。每半开纵38.4厘米、横41.1厘米。末开有“广陵禹之鼎绘”数字和印记。图中对西路运输军粮所经过的城镇、台站、山川沙漠、道路里程描绘记载得很详细,对运粮的各组官兵、民夫、驼马、车辆以及粮台、驿站、武器、旌旗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具体。这是一件写实的绘画作品,也是一篇形象的历史文献。图册开始有范承烈自题的前记,主要描述了清代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原因和进军情况。 ⑩《平定准噶尔图》也是一幅长卷,是清代乾隆时期画家钱维城的作品,纸本设色,纵41厘米、横808厘米。上钤“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三希堂精鉴玺”等印。这是一部描写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进驻伊犁、平定达瓦齐分裂叛乱的作品。 (11)原文在此作注:“见王钟翰《清史杂考》第206页,胤祯西征纪实注35。” (12)普宁寺,建于1755年,阁内置有高达22.28米的木雕千手千眼菩萨像;寺内树立有满、汉、蒙、藏4种文字书写的《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以纪其事。1758年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在寺内又立另一块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书写的“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13)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乾隆皇帝在此庙内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书写的巨型石碑。 (14)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又见《藏族研究文集》第2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所,1984年,第219页~261页。该文原题为“俄国与西藏”。 (15)杨公素著:《中国西藏地方的涉外问题(1911~1963)》,拉萨: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政审委员会,1985。2+2+4+156+2(勘误表)。文末附录各类备忘录、照会、条约、公报、换文等12篇,史料价值极高。 (16)据刘洪记、孙雨志(1999):通论22篇;民族与民族史253篇;西藏政治史83篇;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史382篇;帝国主义侵藏史53篇;四川藏区政治史20篇;甘青藏区政治史14篇;人文地理总共354篇。但正如前文已述,里面有重复和错讹的条目。这里列出,仅供参考。 (17)据永青巴姆(2006):《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1996~2004)》(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402页)统计。 (18)即《19世纪前后西藏与拉达克的关系及其划界问题》(原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第54页-69页,又载其论文集《唐代吐蕃与近代西藏史论稿》第149页~174页)、与任真合作的《19世纪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在我国藏区的活动》(原载《甘肃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又载上述论文集第175页~190页)、《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在甘青藏区的活动》(原载《安多研究》创刊号,1993年,又载论文集第191页~210页)、与唐洪波合作的《1919年至1925年的西藏政局及英国分裂西藏的侵略活动》(原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又载论文集第211页~238页)、与董志勇合作的《西藏和平解放前后帝国主义和外国扩张势力的阴谋活动》(原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第3期,又载论文集第264页~289页)。 (19)辛亥革命后,英、俄趁我内政局混乱、边防空虚,加紧对我边疆的分裂活动。其中,英国制定并推行了一整套控制和分裂中国西藏的所谓“新政策”:一是妄图“改变西藏的政治地位”,即企图把中国的西藏和甘青川滇藏区改变名义上是所谓“中国宗主国”下的自治国,而实际则为英国的附庸;二是图谋吞并与印度北部阿萨姆河边界接壤的西藏门隅、珞瑜和察隅等广大地区,取得一条印度东北部的所谓“最佳战略边界”。 (20)比如《清季俄国在西藏的扩张活动》(载《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英国侵藏战争和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述略》(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3期第123页~133页)、《1904年英国侵略西藏战争》(载《中国藏学》1993年第1期第136页~145页)等。 (21)参阅石硕:《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论质疑》,载《中国藏学》1995年第1期第3页~16页;张羽新(1997):《政治研究》。 (22)即:一、英国殖民主义分子侵略中国西藏地方的早期活动;二、英殖民主义提出所谓“宗主权”,企图分割中国西藏,并进行武装侵略;三、英国拉拢达赖,企图将西藏置于英印政府保护之下;四、西姆拉会谈,英国煽动“西藏独立”的秘密交易;五、噶厦不承认“麦线”的交涉(及)解放前的“独立”活动;六、印度干涉解放西藏,伪“人民会议”阴谋“独立”活动的破产;七、1956年西藏反动分子利用达赖访印搞独立活动的失败。 (23)载《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第50页~74页。同类文章还有王辅仁:《驳西藏“独立”论》,载《民族研究》1991年第5期;鲁顺元:《试论西藏问题与中国内政》,载《民族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