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美国政府是否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学科在美国人文学科中的地位怎样? 汪:美国政府还是很重视历史教育的,特别是重视美国历史。各级的学校都有美国历史课。像我们那个州立大学,州政府曾规定,不管你是哪个系哪个专业,都必须通过美 国史的考试。你可以不选美国史的课,但你必须通过考试。考试不及格,你就必须选这个课。所以他们对美国史还是很重视的。美国各州的历史课设置也不一样。有些州还有州史。一般说来,小学有历史,初中没有历史,到高中就有了,高中甚至还有政治制度史、宪法史。历史占4分,如果你考够3分以上,到大学你可以不学历史课了。达不到这个分数就要学。 不过,美国是一个重视物质利益的社会,所以历史学专业在美国绝不是热门专业。许多人考不上其他专业,才转学历史的。美国大学大都设有历史系,但真正以历史学作为 职业的毕竟是很少一部分。历史系学生到三年级可以考法学院。在美国搞法律的人收入很高,法学是热门专业。学法学要求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文章写作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而这些素质都是学历史的强项,所以历史系报考法学院的人很多。法学院就是研究院,毕业之后可以考律师。在美国,医生和律师都是收入很高的,它们都是很实用的职业。 美国历史系的学生也是层层地分流。他们毕业后,一部分人做中学教师,一些人到出版社,一些到博物馆等,真正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是很少一部分。我想中国大概也是这样 。如果大家都来把研究历史当作职业的话,那历史学家不就太多了吗?学历史的考律师的比较多,律师考试是全国性的考试,任何专业都可以报考,但学历史的人从事律师工作有很大的优势。律师不仅会背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分析、判断的能力。律师要找证据,会写文章,光有好的记忆不行。许多人读法学院读不下去,就是在这些方面能力不行。历史学就是训练这些方面的能力。所以,许多人学历史就是一个过渡。 问: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谈论后现代史学,特别是从国外留学或访问回来的学者对后现代史学讨论得比较多,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您对后现代史学的看法? 汪:所谓后现代主义,主要来自法国,而受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影响,七十年代中期流传到英语世界。这一潮流在八十年代初,仍限于文 学、传播学、媒体研究等领域,到八十年代中才在学术界扩张,直接挑战传统的史学方 法与实证理论,很快影响全世界。尤其在美国,“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或“ 新人文学”(new humanities)成为时尚,历史学也受到冲击。具体地说,后现代对史学的挑战可概括为这样几点:一是不认为归纳求知与实证研究可提供绝对的知识;知识既 不确定也不客观,只有当代思想与政治创造的相对知识。二是认为所谓真相或真理也是相对的,追求绝对真理是不切实际的。什么是真,要看谁对谁说,以及取决于哪一个文 本。三是说即使科学也不能免于价值污染,无论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都无法提供真实 的知识;人们创造科学理论而不是科学发现。四是说传统的人文与社会学门分科是不恰 当的,应该打破旧科系,重新作科系调整,另立文化研究系、妇人研究系、媒体研究系 、和平研究系等等,历史系可以解散了。当然,后现代主义的源流也比较复杂,这里不 好展开来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流派,如“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思潮,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和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思潮,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思潮等。这些思潮有时是相联系的。任何一种学术思潮都有两面性。后现代思潮对史学研究的最大正面贡献,莫过于扩大史家的视野及其耕耘的园地。后现 代促使史学摆脱既有的限制,拓宽范畴,从事前所忽略的课题,如妇女史、儿童史、医药史,以及身体、情欲、隐私等的研究。后现代主义史学对文学方面的重视,也可促使重新考虑历史学与文学的关系,以及重新发展叙事史。这些无疑给史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关注后现代对整个史学的严重颠覆性,其后果将是彻底的反历史、反真相、反客观,现代史学里的许多基本概念,诸如因果、年代、集体等,后现代都视为羁绊而欲推翻之,甚至想要把历史家从其学术纪律中“解放”出来,使历史 学丧失自己的属性。历史学可以接受挑战,但不能丧失其为一门独立自主的学问。史学 原是研究过去发生过的真人实事,必须设法重现已经烟消云散的真人实事。历史真相由 于可信的资料不全,固然不可能完全重现,但并不足以否认史家能够依赖可获致的史料 、证据,想像写出接近真实、公平而周延的历史。历史真相若非绝对客观(objectivity ),至少可以合情合理(plausibility)。后现代理论认为不可能,这是绝对的相对主义 。按照后现代理论家所说,社会史已亡,时间可以虚构,整个世界只是今日的文本。这 种“今主义”(presentism)只会将历史变成赤裸裸的意识形态,强烈的政治色彩不免浮 现。 史学欲维护其学科的独立自主,必须站稳几个基本立足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历史变迁以及历史真相。我个人并不反对后现代,如后现代拓宽研究的视野,有何不 好呢!但我觉得后现代不能走火入魔,不能走向极端,比如颠倒历史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认为历史真相完全不可求,历史作品跟小说一样,那就把历史学毁掉了,取消了历史学。我今天讲,只要掌握住历史的本质,那就没有问题,任何理论,任何风尚,都可以作为参考,作为资源来研究问题。 后现代理论是有吸引人的地方,但不能趋之若鹜。历史学,跟其他学科一样,容易跟风尚,就像穿衣服一样,一下流行什么,大家跟着穿什么。我感到新加坡也有这种现象 ,比较年轻的一代读了西方的理论书籍,他们的思维很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因为理论的东西不是那么顺的,很别扭的,所以好多西方理论的书,不大容易看,文字很艰涩。他们读了那些书,写中文,写出来的中文不通。这在台湾也很普遍,我觉得这个非常不可取。你学习西方的东西,你要消化,消化以后要用通顺的中文表达出来。你那些很生硬的句子,西洋式的句子,好像很有学问,实际上是没有消化的表现,我觉得这太不可取了。我这次在南开大学开会,看到一些年轻人的文章,喜欢用这种句式,美国人所谓jargon,中文翻译成夹杠,非常讨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