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古代来华使节考论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远近各国来华的使节,数目之众,何止万千!他们踏着沙漠的驼铃或山间马帮的响铃声,沿着丝绸之路的干道、支道,甚至毛细小道,或者踏着海上的风涛扬帆而行,航过海角天涯,尝尽千辛万苦,来到心中憧憬已久的目的地--中国。
    这些来华使节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本国的身份、地位如何?他们来华肩负着何种使命?他们在华期间所受的待遇如何?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他们有着怎样的贡献?
    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一番考量。
    (一)
    从动态上考察古代的来华使节,可以大致看到这样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从汉代到清代大约两千年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的疏密情况,与中华帝国的盛衰状况,中华帝国对外经略的重心,以及遣使来华各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都在致力营造一种古代类型的国际关系格局:华夷秩序。在这个意义上,各国来华使节可说是两千年一以贯之,几乎陈陈相因、代代相承。但这一以贯之绝非静态僵直,而是充满着活力跳动和变数。
    汉承秦祚,经略了一个前后延续四百载的两汉帝国。
    大汉帝国对外经略的重心,放在西方。由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威压,使汉朝希望联络西方的西域诸国,与之结好,在战略上“断匈奴右臂”。加之,西域诸邦国亦常不堪匈奴的欺凌,也有意结好汉帝国,因此在张骞凿空之后,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西方高鼻深目的使节们便一批一批地出现在汉家宫廷的殿堂中。应该说明的是,狭义的西域,涵盖着今日中国境内新疆地区。那里的一些邦国,在汉代开始内附,终于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这样,人们可以看到,在西汉武帝时期和东汉班超父子经略西域前后,也就是两汉帝国繁荣、强盛的时期,远至中亚、西亚诸邦国的遣使来华也呈现了某种密集状态。例如,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动大宛之战。此役之胜,震动西域,“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军入献,见天子,因以为质焉”[1](大宛列传,卷一二三,P3178)。当时的安息,“其属大小数百域,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汉使至安息,受到隆重接待,“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及宛西小国驩潜、大益,宛东姑师、扞罙、苏薤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1](大宛列传,卷一二三,P3173)。到了东汉前期章、和二帝时,正值班超在西域恩威并重,声望甚隆,故而安息仍两次遣使来华。
    不过,当汉帝国之国势衰微时,就是另一种情景了。例如,西汉晚期,活跃于吉尔吉斯高原的康居国,以汉遥远,又不复强盛,就不重视汉使,竟将大汉使节安排在乌孙使节之下。罽宾国王则更加傲慢,“数剽杀汉使”,以后时来时绝,汉帝国亦对之无可奈何。位于南亚大陆的天竺国,在东汉强盛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畔,乃绝。”[2](西域传,卷八八,P2922)
    大汉帝国的对外经略是全面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除了派张骞通西域外,还在海上对外进行开拓。《汉书·地理志》那段著名的记载,说明汉朝海上对外触角已经远及南亚的黄支国。而这一路上所经过的国家,如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以及最远的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都派遣使节访华。
    东汉时期,从海路而来的外国使节更是不断。公元84年,日南缴外蛮究不是人邑豪献生犀、白雉。这个究不是小小邑邦,有人考作柬埔寨的原始小邦。到了公元二世纪中叶,东南亚叶调(应为爪哇古国,也有考作扶南国(注:参见程爱勤:《叶调国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国王,在131年(顺帝永建六年)“遣使贡献,帝赐调便金印紫绶。”[2](南蛮传·序,卷八六,P2937)值得注意的是,叶调国这次派来中国的使节,名子叫作师会。汉帝还给他封赠,“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注:《后汉书·本纪》注引《东观记》。)这位师会,大约是见于中国史籍上的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外国使臣。除了叶调国以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缅甸的古国掸国。该国在公元97年、120年和131年多次遣使来华。其中公元120年(永宁九年)那次,“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这位幻人即魔术师“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来华使团里,竟也有一位来自罗马帝国的魔术师。甚至南亚的天竺,当“西域反畔”,不能从陆上丝绸古道前来长安,仍然另辟蹊径,居然在公元二世纪中叶经海上“频从日南徼外来献。”[2](西域传,卷八八,P2922)
    在东北亚方面,日本列岛的倭人群邦,也在汉代来华交往:“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3](地理志下,卷二八下,P1658)。“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2](东夷传·倭传,卷八五,P2820)到了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又正式“奉贡朝贺”。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更有“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2](东夷传·倭传,卷八五,P2821)(注:日本古版《后汉书》,作“倭面土国王帅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