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指出,许多国家刚刚进入阶级社会,出现了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在那里,奴隶地位极端低下,几乎不被当作人看,只算是“会说话的工具”。因此,来使也有送奴隶的。如三国时期,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就遣使“献生口十人”;唐代诃陵国使节“献僧祗童五人”、“进僧祗女二人”(按:“僧祗”一词特指东非桑给巴尔岛及其临近的大陆);到了明代,更有爪哇国使节“贡黑奴三百人”,“贡黑奴男女百人”,等等[5](外国列传五·爪哇列传,卷三二四,P8403)。 同样是简单劳动可以获取的,就是与农林有关的自然界产物。如香料、胡椒之类。由于香料在中国用途甚广,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均有大量社会需求,因此历朝历代,来华贡使带来的各种香料数量巨大。这方面的史料,信手拈来,皆成典型。我们这里只取两条示意。如宋代丹眉流国使节“来贡木香千斤、鍮镴各百斤、胡黄连三十五斤、紫草百斤……苏木万斤”;[4](外国传五·丹眉流传,卷四八九,P14099)明代爪哇使节一次就贡“胡椒七万五千斤”,等等。 比较上述劳动较为复杂的产品,是珍宝玉石一类。早在晋朝时,远在南亚的锡兰,就曾遣使来华,“献玉象,经十载乃至。”唐代,三佛齐国使节则赠送“白金、珍珠”等物;宋代注辇国使节“以盘奉真珠、碧玻璃升殿”;清朝时,缅甸使节进贡的有“玉石三件,重210斤。”利玛窦笔下的那些来自中亚的、由商人假冒的“使节”,带来的贡品也是“碧玉、钻石、蓝宝石”,等等。 手工业及手工艺制品,需要付出比较复杂的社会劳动。因此,这一类产品,是各国使节在器物文明流播中华方面的高级贡献。三国时,日本女王卑弥呼的使节,就带来了“土布二匹”。那土布,或曰斑布;唐代,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使节又送来比较高级的产品:赤玻璃、绿金晶等物。宋代以后,伴随着亚洲各国社会的进步及生产的发展,来华使节所带来的贡品中,手工业及手工艺制品日多,技术与工艺含量也越来越高。例如,北宋淳化年间,阇婆国使臣带来的贡物就有“象牙、真珠、锈花销金及绣丝绞、杂色丝绞、吉贝织杂色绞布、檀香、玳瑁槟榔盘、犀装剑、金银装剑、藤织花簟、白鹦鹉、七宝饰檀香亭子”等。[4](外国传五·阇婆传,卷四八九,P14092)从中可以看到,除了象牙、犀角和白鹦鹉等少数外,绝大多数都已是相当精致的手工艺佳品了。又如,太平兴国年间来贡的渤泥使臣呈递的国书(“表”),“纸类木皮而薄,莹滑,色微绿,长数尺,博寸余,卷之仅可盈握。” 应该说,所有上述珍禽异兽、珍珠玉石、农林产品、手工艺品,由各国来华使节一一展现在中华帝国的宫廷,大开了天朝大国的眼界,给中国人的生产技术发明、改进以及艺术创造,留下了极为开阔的想象空间。 使节们从中国带走的,则多是誉满古代世界的、经过复杂社会劳动的手工业或手工艺产品。这里有人们熟知的各种丝织物、陶瓷产品、铁制工具,等等。它们,是物化的,高度发展的古代中华文明。 由于国情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不同,加之文明进步的程度与水准的差异,因此在文明与文化的制度与精神层面的相互影响与吸收,比较物质或器物层面的交流,要经过一个远为复杂、曲折的过程。其中的障碍,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 然而,就是在如此复杂、艰难的条件下,古代来华的使节们,仍然是就他们本国文明与文化所提供的客观条件,以他们本人的智慧与能力,尽其所能,促进中外双方的交流。 先看使节们带来了什么? 就一般文明发展程度而言,在文明的精神层面,包括制度、思想、艺术、礼仪、习俗,等等,中华文明已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不过,山外有山,各国来华的使节面对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仍然贡献出各自国家、民族在这方面的宝贵文明成果。 早在汉代,来自安息的使节就带来了“犁轩善眩人”。这犁轩善轩人,就是来自罗马帝国的魔术师。东汉时,南方的掸国使节又“献乐及幻人”。这位“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也是一位来自罗马帝国的能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是为魔术与杂技方面的“武林高手”!此时的掸国乐究竟是什么样子,史已失传。但从上述这条史料看,这个“乐”与“幻人”很可能有密切关系,乃是幻人在变魔术、演杂技时的伴奏音乐。这种充满异国情调的掸国乐,也肯定给汉家天子、公卿留下浓浓的余韵。 大汉之后有盛唐,然而在音乐、舞蹈方面,对域外许多国家、民族,却既不大也不盛,只能甘拜下风。在缅甸继掸国而起的骠国,在唐德宗时再接再厉,又派王子舒难陀和国相率使团送来一台骠国乐舞。这一台好戏,用乐工35人,乐器22种,共演奏十二支乐曲,且是载歌载舞,“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薮龙蛇动,”令人眼花缭乱,心旌飘摇。“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俯伏拜表贺至尊。”白居易的诗告诉我们,这骠国乐,是献给大唐天子,表示一个外邦归附华夷秩序的诚心。但在这一表象之下,则另有深层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这骠国乐,“乐曲皆演绎释经论之词意。”远道而来的舒难陀王子,是在潜移默化中向中华帝国传播佛教文化呢! 使节传布佛教文化的,还有多起。如南朝盘盘国来使贡“菩提国真舍利及画塔,并献菩提树叶”;[12](盘盘传,P)宋代蒲甘国来使赠送金银书《金刚经》三卷,全书《大威德经》三卷。(注:转引自余定邦:《中缅关系史》,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版,页19。) 在精神文明层面,来华使节们获得的,应该说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